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研究*

2020-03-09 06:05潘瑞沈月琴杨虹何佳渝
林业经济问题 2020年1期
关键词:碳汇意愿森林

潘瑞,沈月琴,b,杨虹,何佳渝

(浙江农林大学 a.经济管理学院,b.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杭州 311300)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将森林碳汇确定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方式,并由此催生了森林碳汇市场。2011年,中国在北京等7省市实施了碳排放交易试点,2017年,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中国森林碳汇需求远远不足,市场供给的森林碳汇处于有价无市的境地,这严重影响了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截至2018年8月,国内对森林碳汇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宏观层面上,森林碳汇现实需求不足[1-5];影响森林碳汇需求不足的因素[6-12]。国外对森林碳汇需求的研究,大多实证分析森林碳汇需求与强制碳减排政策、森林碳汇需求与企业控排成本、森林碳汇需求与减排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13-15]。碳减排不仅要依靠工业减排,也需要森林碳汇的补充。国内碳交易市场运行时间短,森林碳汇需求的研究起步晚,在碳交易市场快速扩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森林碳汇需求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影响森林碳汇需求?如何刺激森林碳汇需求?这些问题的回答对正确认识中国碳市场和森林碳汇市场,解决森林碳汇供需错配问题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梳理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的现状,探究中国森林碳汇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讨论弥补森林碳汇需求不足的举措,以期为后来的研究者和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 森林碳汇的相关理论

1.1 森林碳汇和森林碳汇市场

1.1.1 森林碳汇

学界对于“碳汇”的概念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不同学者的研究表明:碳汇是吸收固定CO2的一种能力或过程。有学者认为,任何释放碳素的过程谓之“碳源”,固定碳素的过程称为“碳汇”[16];从自然科学的范畴讲,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空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该种气体浓度的过程或机制被称为森林碳汇[17];碳汇指的是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从空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和机制[18]。综上所述,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主体吸收并固定CO2的一种能力或过程。在进行森林碳汇相关研究时,国内学者还会使用“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和“碳汇造林”等相关表述,这些都是森林碳汇的相关概念。林业碳汇是指在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活动的基础上,将吸收CO2的能力与森林碳汇交易相结合的机制和过程[19],截至2017年底,国内用于林业碳汇交易的项目主要有四类:CDM(A/R)林业碳汇项目、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国际自愿碳标准林业碳汇项目(VCS)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开发的绿色碳汇项目(CGCF);碳汇造林是指为提高森林储碳能力而进行的森林营造活动[17]。截至2018年12月,“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内涵基本一致,使用“森林碳汇”的频率更高一些,本文所研究的森林碳汇就是广义的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碳汇交易等相关联。

1.1.2 森林碳汇市场

碳市场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CO2排放权为标的物的政策性交易市场[1]。中国的碳交易体系采用总量控制交易机制,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一定范围内的碳排放主体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限,并将排放总量依据一定原则和方式分配给排放主体,各类排放主体可以把排放配额拿到碳市场上进行交易。森林碳汇市场起源于碳市场,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设计下,企业减排除了可以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外,还可以购买森林碳汇。控排单位可以根据需求自愿购买森林碳汇用于抵消碳排放,但森林碳汇仅作为碳减排的补充机制,只在碳市场中占很少比例。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森林碳汇市场主要有两类:义务市场和自愿市场。义务市场与京都市场相对应,即以国家或政府为主导,市场主体在制度与政策的规制下购买森林碳汇,以实现减排目标[2];自愿市场与非京都市场相对应,即相关机构或个人以环保责任与非盈利目标为出发点,自愿在碳汇市场上进行森林碳汇消费,以实现个体目的[20]。

1.2 森林碳汇计量

森林碳汇是森林吸收固定CO2的过程或能力,反映到数据上就是森林固碳量,即森林碳汇计量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估算森林的固碳量[22]。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模型或方法来测算一定范围内的森林的碳储量,文献中常见的方法是样地清查法[22],根据计算基础的不同又分为3种:生物量法[23]、蓄积量法[21-24]和生物清单法[25]。这3种计量碳储量的方法各有优劣,但基本能估算出某一范围内的森林碳储量,相比于涡旋相关法和涡度协方差法等方法,这3种方法更简易、方便、快捷,因此这3种方法使用范围和使用率更广、更高一些,在各类计算森林碳储量的文献中也大都以这3种方法为主。

1.3 森林碳汇效益

森林碳汇良好的生态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使发展森林碳汇具有重要的意义[26]。

从生态效益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之间存在相关关系[19];森林碳汇对碳平衡发挥着生态作用[27];森林碳汇的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28];害虫也通过物理作用影响着森林碳汇[29]。国内对于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的研究较少,如何有效发挥森林碳汇的生态作用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

从社会效益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的农户对森林碳汇经营有不同的意愿[30];森林碳汇项目的发展对农户生计有积极影响[31-32];森林碳汇的发展有利于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33-35];森林碳汇项目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改善农村地区空心化,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有积极的作用[36]。总之,森林碳汇的社会效益在不同方面影响了个体的发展。

从经济效益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碳汇项目可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使项目经营者摆脱困苦境遇[37];林业碳汇市场交易前景、林业碳汇交易国际经验和碳市场成熟度都不同程度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38-40]。除此之外,森林碳汇量对区域经济潜力的开发[41],林业碳汇项目融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42],林业碳汇项目对农村金融模式的创新[43],森林碳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44]等议题都是从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出来的。总之,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是其生态价值补偿和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学者们进行森林碳汇经济效益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 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现状与类型

2.1 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现状

按照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的CO2减排目标,需要将2020年生产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相应减少33%(以2005年为基准,2005年中国共排放CO256亿t),2020年中国CO2排放将达109亿t[1]。按照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趋势,要在2020年完成减排目标,中国CO2的年减排量至少要达到10亿t,按减排的30%配额给森林碳汇[45],每年至少要3亿t森林碳汇。根据中国碳交易网(http://www.tanjiaoyi.com/article-25186-1.html)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各试点碳市场CCER累计完成交易量1.53亿t。按照碳市场的数据,森林碳汇的交易量远远不足,中国无法在2020年完成减排目标。

在中国现阶段的碳市场下,控排企业主要通过国家规定的排放配额来实施控排,且排放配额较为宽松,森林碳汇未被纳入配额管理,同时市场对森林碳汇参与交易的限制较多,企业的履约成本较高,直接导致森林碳汇在市场上的接受度不高,需求难以增加。森林碳汇是碳减排的重要手段[46],国家的强制碳减排政策是促进森林碳汇需求的最有效措施[13],但是中国的减排政策具有明显的自愿倾向,各地区通过森林碳汇交易来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市场活动,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行为。然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森林碳汇需求主体,企业缺乏减排的动力,森林碳汇需求也停滞不前,碳汇市场交易规模难以扩大[3]。

总体来看,除了中国减排企业的排放配额较为宽松外,京都规则中规定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碳汇量不超过地区碳排放量的5% 是导致碳交易市场森林碳汇需求不足的关键[4],同时中国CCER项目规定减排企业使用CCER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不得超过其总排放配额的5%~10%,且碳汇交易限定在特定区域,这也造成了森林碳汇需求不足。这两方面规则的原因限制了森林碳汇的交易量和交易范围,森林碳汇需求还存在巨大的缺口。交易规则根据各地区碳排放管理办法和文献整理[1]如表1所示。

表1 各碳交易所CCER交易的限制Table 1 CCER Trading Restrictions of Carbon Exchanges

2.2 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类型

按照森林碳汇需求主体不同,将森林碳汇需求分为企业需求和社会公众需求两大类。企业需求包括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选择购买森林碳汇来进行控排的企业和出于环保意识或社会责任感而自愿购买森林碳汇的企业[47];社会公众需求主要来自在自身环保意识驱动下购买森林碳汇的社会公众[10]。

2.2.1 森林碳汇的企业需求

从企业需求来看,企业森林碳汇需求大多与碳减排的需求有关。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碳汇需求是控排企业自身及环境因素复杂作用的动态过程[6];企业基于减排成本的降低而选择森林碳汇[7];企业基于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会选择不同的减排方式,森林碳汇可以减轻企业减排负担[14]。企业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森林碳汇需求的主要主体,森林碳汇是企业在减排压力下权衡内部条件和外部政策所做出的经济选择。此外,企业也出于社会责任感和环保目的而主动消费森林碳汇,2011年,阿里巴巴等10家企业在华东林交所碳汇交易平台,主动认购了14.8万t林业碳汇指标,开创了森林碳汇交易的先河[48]。企业对森林碳汇生态功能的重视也是购买森林碳汇的重要原因。

2.2.2 森林碳汇的社会公众需求

从社会公众需求看,社会公众对森林碳汇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自身环保意识的实践。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意识较强的公众更愿意购买森林碳汇服务[8];城市居民因为受教育程度高对碳汇有更多的认知而更愿意购买森林碳汇[9];“个人认为有必要减排”的公众有更强的森林碳汇购买意愿[10]。部分社会公众因为较高社会责任感和重视森林碳汇的生态意义而自发选择购买森林碳汇,也成为了森林碳汇需求的重要主体,但购买森林碳汇的社会公众还不常见,需求十分受限。无论是出于减排压力或环保意识的企业,还是主动购买森林碳汇的社会公众,这部分群体共同构成了森林碳汇的需求方,是森林碳汇市场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因种种原因,森林碳汇的需求量仍然较少,阻碍了碳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 中国森林碳汇需求影响因素

影响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的因素分别有企业森林碳汇需求和社会公众森林碳汇需求。

3.1 企业森林碳汇需求

企业森林碳汇需求主要受内部特征因素、外部动力因素和市场机制三大因素影响。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为主要为结构方程和Logistics回归。

3.1.1 内部特征因素

内部特征因素包含碳汇认知度、选择偏好、企业特征。第一,碳汇认知度。企业对碳汇概念、森林碳汇的好处的认知度越高,企业选择森林碳汇的可能性就越高[11];企业对气候变化认知和森林碳汇的态度对企业是否购买森林碳汇具有显著作用[12]。第二,选择偏好。企业享受森林带来的好处越多,越会提高其森林碳汇的支付意愿[12];关注环保、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注重企业形象的企业选择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较高[11]。第三,企业特征。能源消耗大、有控排需求的企业对森林碳汇的支付意愿高、国有企业对森林碳汇的支付意愿较高[12]。

3.1.2 外部动力因素

外部动力因素包含政策导向、媒体宣传、减排成本。第一,政策导向。国家强制碳减排政策、碳税政策、碳汇扶持政策越明显,企业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越强烈[11]。第二,媒体宣传。对企业来说,媒体宣传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对企业购买森林碳汇服务影响显著[7]。第三,减排成本。当森林碳汇交易成本低于潜在的减排复合成本时,企业就会选择购买森林碳汇[15];降低减排成本是企业实施碳汇抵消政策的直接原因[7,49]。

3.1.3 市场机制因素

市场机制因素包含碳减排配额、抵消比例、碳汇市场预期、风险承担。第一,碳减排配额。碳交易市场碳配额量的超发导致控排企业对森林碳汇的需求不高[6];企业碳排放配额充裕也会导致森林碳汇失去应有的作用,在碳交易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5]。第二,抵消比例。CCER的抵消比例过低使森林碳汇的作用难以发挥,引发企业对森林碳汇的逆向选择[6]。第三,碳汇市场预期。企业对森林碳汇的感知收益越高、市场预期越好,其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越强[11];森林碳汇价格的不稳定、碳汇市场的不完全使得控排企业对森林碳汇的购买意愿不高[6]。第四,风险承担。森林碳汇市场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承担或是双方共同承担,不同的风险承担方式会形成对森林碳汇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抵消比例,影响企业对森林碳汇的需求[6,50]。

3.2 社会公众森林碳汇需求

社会公众在进行森林碳汇购买时,也受到个人特征因素、主观意识因素、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学者们主要用Logistics回归方法进行研究。

3.2.1 个人特征因素

个人特征因素包含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第一,性别。性别不同,对事情的关注角度就不同,对森林碳汇的购买意愿也就不同[8];性别对城市居民购买森林碳汇呈显著相关关系[9]。第二,年龄。年龄越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购买森林碳汇[9-10]。第三,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水平越高,对森林碳汇的作用理解越深,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就越强[9]。第四,平均月收入。收入水平对城市居民购买森林碳汇具有显著影响[9]。

3.2.2 主观意识因素

主观意识因素包含环保意识、个人减排意愿、森林固碳补偿意愿。第一,环保意识。环保意识强的居民比环保意识弱的居民更有可能购买森林碳汇[9]。第二,个人减排意愿。个人减排意愿越弱,在森林碳汇支付上就面临障碍[10];个人减排意愿越强,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就越强[8-9]。第三,森林固碳补偿意愿。公众越愿意为个人排碳付费及森林固碳补偿意愿越强,越愿意购买森林碳汇[8]。

3.2.3 外部条件因素

外部条件因素包含森林固碳效果、购买交易渠道、投资收益。第一,森林固碳效果。森林固碳效果是影响公众购买森林碳汇服务的主要原因[10],对公众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8-9]。第二,购买交易渠道。森林碳汇购买渠道狭窄使公众在森林碳汇支付上面临障碍[10];森林碳汇交易渠道与城市居民购买森林碳汇的意愿有显著相关关系[9]。第三,投资收益。城市居民对森林碳汇购买投资收益的预期越好,对森林碳汇的购买频次和购买意愿就会增加,森林碳汇的投资收益与森林碳汇消费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

4 讨论

综上所述,中国森林碳汇需求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但仍不足。在控排诉求和环保意识的驱动下,中国的森林碳汇需求形成了以企业和社会公众为代表的两大需求类型。企业的内部特征、外部环境和市场机制不同,对森林碳汇的需求也不一样,而社会公众的个人特征、主观认知和外部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公众对森林碳汇的消费。

同时,自中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以来,中国森林碳汇市场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森林碳汇项目技术要求严格、签发程序复杂,交易门槛较高[5];另一方面,排放配额过于宽松、森林碳汇抵消排放配额的限制较多等造成了森林碳汇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森林碳汇供给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法学的背景下,如何改变森林碳汇有价无市的局面,加强森林碳汇需求的研究,刺激森林碳汇的市场需求,活跃森林碳汇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碳汇意愿森林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山西省碳汇造林及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哈Q森林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