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焕佳
【摘要】 笔者致力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在小学中低年级的统计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有效策略。从设计研学案、构建研学小组、激发统计兴趣、合作探究、掌握统计的多样化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阐述,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 研学后教 统计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26-01
小学进行统计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目前我区也大力推进用“研学后教”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力有限,老师更应施行有效的方法吸引他们学习,就此笔者摸索了一些有效策略。
一、吃透教材,设计好研学案
研学案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集教材、教案、学案于一体的研学文本,老师在编写研学案时,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找准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例如:我研读教材后知道《分类与整理》例1的教学是让学生理解分类,学会分类和表达结果。于是我设计了三个研学任务,使教学思路清晰,要求逐步提升。其次,我安排了三道练习,题型多种形式,照顾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味。最后我安排了研学检测,运用所学的分类知识回答问题。为了便于孩子阅读,我又把内容排版在一张A4纸的正反两页。师生拿着这个优质的研学案,就能顺利地切入教学环节了。
二、深思熟虑,构建研学小组
“研学后教”课堂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能力极其有限,老师需要指导他们学习。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的差异分成水平大致相同的小组,挑选能力强的担任组长,其他组员也要分好工,明确职责,保证每人必须参与探究活动。其次,我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学会听别人讲话、学会表达想法、学会守纪、学会思考,学会讨论。每次小组活动后,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分类与整理》中每组中的四人都懂得分工合作,每人收集、统计一种气球,再把结果整理,很快就完成统计任务。所以要想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必需在构建小组上下功夫才行呀!
三、創设情境,激发统计兴趣
创设情境是打好研学的根基,一个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研学的探求动机。老师要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贴近现实的生活情境来教学,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例如教《分类与整理》时,我创设情境参观两个同学的房间,当出示摆放整齐的李恩瑶房间时,学生安静地看,出示摆放混乱的赵铭浩房间,学生马上发出讨厌的声音,我问:你喜欢去哪个地方做客?为什么?谁来说说应该怎样摆放?(分类摆放)。学生明白了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后,我再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按标准(形状)给气球分类,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地动手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了。所以,老师应该多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展开统计,先让学生达到想统计,喜欢统计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1.培养数据情感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首先要有数据。老师千万别把数据直接给学生去整理,而要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时需要去收集数据,得出的数据不是“数与代数”中那些单纯的数字,而是具有内容的数字。例如在教《复式统计表》时,课的一开始我出示已经学过的两个单式统计表让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知道表中的数据是他们自己真实的反映,因而不陌生,而且倍感亲切,学习热情持续不减。复式统计表结构复杂,不好理解,我耐心引导学生学习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好处、方法,阅读顺序,特别是强调表头中间“人数”就是指填到右下方空格中的数据,阅读数据时先看数据对应的文字就能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处理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表格信息的能力。
2.掌握多样化方法
统计不是简单的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数据。在统计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用喜欢的、不同的方式来收集和整理数据,同时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例如:《数据收集整理》的例1选校服颜色时,学生提出统计的方法:a把自己选的颜色写在纸上然后全班按颜色数一数;b每人报喜欢的颜色,其他人在纸上按颜色做记号;c举手表示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数一下。我就给时间学生讨论从而得出举手查人数的方法最方便。此外,我引导学生观察所用的记号:画“正”、画“O”、打“√”等,从而得出画“正”的方法是最好的,一个“正”就代表了5票。在例2的教学选故事大赛人选,我让学生明白用举手投票的方法会存在人情因素影响同学间的和睦团结,应该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随后我让学生进行投票、唱票、统计票数,时间是花了不少,但学生切切实实去感知了投票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选举的方法、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都是多样的,我们要用最合适的、最优化的一种。
3.学会解决问题
老师除了教学生必要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外,还要提高他们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需要数据进行分析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进行足够的思考,并作判断与预测。例如选举讲故事人选的例题,我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改为选我们班的戴碧怡和何欣楠,让同学们历经投票的过程后得出何欣楠24票,戴碧怡19票,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何欣楠)参加比赛。接着我再问:假设两位同学缺勤都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我先给时间学生去思考,然后让他们组内讨论,最后汇报:2票都投戴碧怡,她就得21票;每人各投一票,则戴碧怡20票,何欣楠25票;2票都投何欣楠,那么她的票数就更多了。从而得出无论如何何欣楠的票数都比戴碧怡多。学习后,学生明白了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决定策略。
总之,研学后教理念下的统计有效教学就要从低年级的小学生抓起,让他们合作学习,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为生活服务,达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陆益彰,张祥福.《研学后教的认识与实践》.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