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男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教有取舍,学有增量,文中通过重新解读文本,立足编写意图,选择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知识增量对课例《桥》展开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桥》;目标定位;关注序列;有效增删
一、全面比对,从变化中定位目标。
教此类“重复课文”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缺失的内容哪些需要补教;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哪些可以省略。通过比对,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逐渐清晰起来。全面比对可以从单元组元原则、课文内容、课后习题、学生学习起点等多个维度进行。比如《桥》这篇课文排列在《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两篇课文之后,这一单元主题为“感人的故事”,教学重点是入境入情,抓住感人的地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关注序列,从缺失中选择策略。
统编教科书衔接使用时,因语文要素涉及的知识能力体系与原有教学序列是不同步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统编教科书中语文要素训练序列的递升,将因教科书不同而出现的缺失点巧妙无痕地补充进去。六上教材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教版教材对于“小说”的学习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感知,但统编教材要求我们对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环境”都要关注。《桥》这篇课文属于六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就应将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融合进去,为本单元后续两篇小说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有效增删,从起点处把握节奏
因为是重复课文,难免涉及某些知识点,教学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课时。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可以加快教学节奏,或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桥》这篇课文,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人教版侧重于“暴雨”和“洪水”,学生对这两项印象还比较深刻。那么我们重新学习时,比重可以更多放在“桥”这一环境描写的体会上,感受它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的作用。对于“感知人物形象”这一目标,学生对于老汉镇定冷静、舍己为人的形象还留有较深印象,我们教学时更多地将“老汉”与“小伙”的两次冲突作为学习探讨的重点,感受老汉“先人后己”党员光辉形象基础上“舍己为子”伟大父亲的形象,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课例《桥》教学目标定为: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品读环境描写和群众描写的语句,学习语言特色,体会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结合之前的教学目标,《桥》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一:初步走进小说,了解小说三要素。 文体意识
1.了解学生起点,初步渗透小说要素。
(“小说”词典的意思截图,重点圈出“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关键词)
2.根据小说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桥》
用小标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情节
学习活动二:品读描写老支书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课文,找找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
(1)默读全文,用横线画出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这是怎样的老支书,在句子旁批注。 (补学批注)
(2)朗读所有画出的语句,哪一句让你对老支书的形象感触最深?做个记号,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2.对比老支书和小伙子之间的两次行为,丰满老汉的形象。
句子1: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个豹子。
句子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排到后面去! 少废话,快走。 揪 推
(2)两个“吼”字不一样的情感。
得出体会:一个无私的支书,一个平凡的父亲,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学习活动三:体会结尾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关系的好处。
1.替换语句中“小伙子”的称谓为“儿子”对比感悟
2.四人小组讨论,汇总意见写词卡,教师点评提炼。
教学重复课文,不能孤立地学这一篇,我们也不能套用原有的模式、策略去设计这一篇。应该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纵观这个知识或能力的训练序列,找到缺失的知识能力点,勾连前后内容,有机渗透进去,才能让教与学“重”而不“复”。
参考文献
[1]谢瑞春. 从课例《桥》谈六要素教学方式的有效性[J]. 新课程:教研版, 2012(11):72-73.
[2]陈辉静. 《桥》一课的课例和反思[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20):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