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琳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依靠,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软实力。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提升文化自信正是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基石。
关键词: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领域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对文化自信进行阐述,详细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将文化自信提升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的地位。提升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它真正要传达的不仅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而且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勃勃生机,为人类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与影响因素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信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从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信的定义中可以知道,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一种深刻把握,并且对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清醒的认识。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评价标准是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在讨论文化自信的构成要素时,可从这三方面重点分析。文化自信的内容极为丰富,至少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的自信。这三种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整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思想源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丰富的时代内涵。文化自信的根源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源自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第二,来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光芒;第三,来自中国模式成功实践的经验。
(二)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
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内在因素;既有传统因素,又有现代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因而呈現出复杂的样态。
1.外强入侵与文化渗透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国运衰退,中国“中心”地位的丧失,国人出现了文化自卑的心理。很多人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来自于文化的落后,文化自信显著不足。
2.拜金主义与不良信息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上层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精神和思想文化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的大飞跃并没有引领人们思想层面的大进步,反而是退步,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严重下滑。由此衍生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斥日益严重,当人们排斥中国文化时,文化自信自然无从谈起。网络的快速变革,使信息交流日益简便,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经济的破坏能力。互联网的主要活跃用户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大多处于“三观”逐渐成形的阶段,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扭曲了年轻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使其更加排斥本国文化。
3.主流文化未全面生成的影响。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时代,话语权不仅仅是对外发声的力度,对内还具有民族凝聚力。当目前中国社会仍存在主流文化并没有全面生成,还面临着多种错误思潮与之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危机。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新进展
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多方位的显著成就。
1.核心价值观培育见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自信建设,文化自信建设的重点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概括与生动凝练,为了发展和繁荣新时代文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布局。
2.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现阶段,国家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3.文化繁荣发展备受重视。首先,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实体经济,致力于提升品质,从追求数量走向注重质量,不断推出打动消费者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其次,公共性文化事业同样成就突显。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化,文化志愿服务不断发展。
4.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待提升。新时代文化提升自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全面落地的问题,而主流意识形态最主要的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片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为中国式的资本主义,甚至全面反对马克思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动摇了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对很多党员造成困惑,还严重影响社会风气,最后可能威胁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2.文化创新创造能力有待提高。首先,在文化创新方面,我国文化创新明显不足;其次,文化研究严重脱离实际;最后,存在着不利于文化发展的心态。一种是文化自卑心态,一种是文化自负心态。
3.文化事业与产业需协调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的发展,使国家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与此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忽视,导致整个社会功利主义严重,人心浮躁、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盛行。
三、新时代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
(一)堅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1.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在其中的是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这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一直传承至今的灵魂所在。在新时代,我们尤其需要自觉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这是以思想自觉助力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要坚持学以致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成效见初心,真正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投身到具体实践中去。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而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展现更强、更有说服力的力量,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文化软实力
1.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创作时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作出能反映人民心声的文艺作品。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在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方面,需要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相互配合。政府起主导作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大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文化服务“大合唱”的局面。
(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为文化自信建设提供有益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善于运用古今中外的各种资源。
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重要的原生性资源,大力弘扬并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增强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及自豪感。
2.辩证看待一切外来文化。文化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应该用创新的眼光看待中西方差异,吸收外来文化中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内容,以创新的方式将外来文化本土化。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文化自信注入正能量
1.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至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另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2.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化自信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道德引领的作用。首先,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次,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向主动引导社会发展的方面转化;再次,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共商协同机制;最后,充分发挥具有公共影响力的群体、个人的道德模范作用。
(五)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1.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新时代的舆论引导工作面临新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承担着新的任务和使命,具有新的责任和担当。舆论宣传是把双刃剑,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将风险降到最低。要利用好舆论宣传的渠道,应着力改善对优秀文化的舆论宣传方式。
2.净化文化传播环境。在历史新时期,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把握网络信息化潮流的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好网络新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管,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六)在国际交往中展现文化自信
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以求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只有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做到取长补短,为自身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在国际交往中展现自身的文化优势。
1.加大文化输出力度。文化输出是提高中国国家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凝练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有效路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处于文化输出的关键期、转折期。一方面,拓展文化输出的渠道;另一方面,深化文化输出的层次。
2.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式。为了争夺国际话语传播中的主动权,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增强国际话语权必须立足自身。其次,增强国际话语权需要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最后,增强国际话语权应秉持和平外交的理念。
文化自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它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再接再厉,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进一步开展提升文化自信的相关工作,通过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黄延敏.中国共产党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刘宝莅.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5]叶志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J].海峡通讯,2017(11).
[6]朱丹丹.新时代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战略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2).
[7]邹广文,乔瑞华.关于文化自信问题的几点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2).
[8]李月明.文化自信的意义、来源及表征[J].实事求是,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