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策略与研究方法

2020-03-08 11:05吴玉霞
甘肃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

吴玉霞

(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永昌 737200)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慢性疾病也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采取行动减缓慢性病的影响;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1],针对慢性病构建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防治体系。以下结合相关资料,探讨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策略和方法。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概述

骨质疏松是骨量丢失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引起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退行性病变,可分为1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2]。患者发病后,症状表现为疼痛、驼背,腰背四肢缩短,骨折,呼吸障碍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患病率为14.4%,女性患病率为20.7%,且患病率逐年提高。近年来,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医药开展研究,在该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明显进展,可见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优势。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

在中医领域,骨质疏松属于 “痿症”、“骨痹”、“骨枯”的范畴,病变在骨,但根本在肾,且和肝、脾、淤关联密切。按照病机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肾虚型

肾主骨,关系到人体衰老,人的生长和骨骼的生长是一致的,因此骨骼的强弱和肾精的兴衰直接相关[3]。肾经旺盛,有利于骨髓生化,为骨骼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肾虚则会影响骨髓生化,骨骼长期缺营养就会萎缩。肾虚型患者腰背酸痛、下肢无力,伴有眩晕、耳鸣、乏力、夜尿增多等现象。

2.2 脾肾两虚型

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关系到气血的生化运行。骨骼的生长,不仅需要骨髓生化,还要获得不断的营养。脾虚会降低生化能力,因骨髓亏虚导致骨骼失去养分,继而骨质疏松。脾肾两虚型患者腰背酸痛、下肢瘫软,不能长时间站立,伴有疲倦、乏力现象。

2.3 肝肾阴虚型

肝脏可以藏血,关系到人体疏泄,常发怒的人会损伤肝脏,因气血不足无法为筋骨提供营养。此外,肝脏功能减退,也会影响肾脏,无法为骨骼生长提供充足营养,继而造成骨质疏松[4]。肝肾阴虚型患者体型消瘦、腰膝酸软,伴有耳鸣、健忘、抽筋等现象。

2.4 瘀血阻络型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因气血、精血不足,影响肝脏的气血生化,人体内的元气虚弱,继而造成血运不畅、瘀血阻络。肾、脾亏虚,也不利于气血通行。伴随着年龄增大,外界温度突然变化,或自身情绪激动,也会造成血瘀,诱发骨质疏松。淤血阻络型患者全身疼痛、肢体麻木,且局部按压后疼痛加剧,夜间症状更明显。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策略

3.1 识别中医危险因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影响所致,例如遗传、环境、体质、生活行为等,常见危险因素有吸烟、绝经时间早、年龄增长。一项调查中[5],以40~65岁的女性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包括:围绝经期年限、骨折发生情况、下肢抽筋频率、常吃动物肝脏;保护因素则是经常吃海带、维持合理体重。患者发病后,常见症状是腰背酸痛、下肢抽筋、疲倦乏力等,和肾虚、血瘀密切相关。对此,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人们识别危险因素,这是进行防治的基础。

3.2 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在健康教育中,健康风险评估是一个重点,利用合理的评估模型,可以对慢性疾病危险人群的患病情况进行预测,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然后尽早实施健康干预,从而降低发病率,保护自身健康。目前,研究人员多是利用现代医学因素进行建模,缺少中医证候学的知识,因此不满足临床需求。将中医病机病症、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构建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模型,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

3.3 遵守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是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评价、分析之后,形成的声明文件,是在高强度的证据下,帮助患者和医生开展诊疗活动。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为例[6],是中华医学会、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制作发布的,兼具中文和英文版本。该指南中,指出骨质疏松的预防需要全面调节,包括饮食、运动、中药、针灸、推拿、功能锻炼等。而且,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症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中,药物干预是防治工作的核心,常用的中药、中成药有青蛾丸、左归丸、强骨胶囊、金天格胶囊等。

3.4 开展远期随访研究

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患者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症状缓解情况,二是结局指标,例如死亡、残疾、功能丧失、脑血管事件等。在国内,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群体,且再次发生骨折的几率高。研究数据显示[7],女性椎体骨折、髋部骨折后,5年死亡率约为16.9%,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中约50%伴有残疾。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实施,基因、蛋白质组学、组织标本等,成为骨质疏松研究资源库的组成部分[8]。针对患者开展远期随访,能为骨质疏松的研究带来更大突破。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药防治方法

4.1 中药治疗

第一,单味中药。植物雌激素和人体内源性雌激素的结构类似,例如甾体类、木脂素、黄酮、香豆素等,能和雌激素受体相结合,对基因转录进行调控,保证骨形成、骨吸收之间的平衡性,预防雌激素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以淫羊藿为例,可以激活多个信号,加快骨髓间质干细胞形成,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同时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9]。

第二,中药复方。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包括补肾健脾法、补益肝肾法、补肾疏肝法、补肾活血法等。以补肾健脾法为例,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化瘀方,药方包括补骨脂、淫羊藿、肉苁蓉、黄芪、熟地各20g,菟丝子、丹参、当归、赤芍、续断各15g,五加皮、青皮各10g,炙甘草6g。患者用药后,可显著减轻各项症状,提高骨代谢和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

4.2 针灸治疗

已有研究称,针灸足少阳经穴,可抑制破骨细胞因子的表达,刺激成骨细胞形成,实现调骨重建的效果[10]。有学者针灸足三里穴、肾俞穴、大抒穴,可以改善股骨形态,提高骨密度和抗外力性能,从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还有学者选择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对照组30例口服钙尔奇治疗,试验组30例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时间为3个月。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更低,中医症候积分和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针灸治疗的优势。

4.3 其他治疗

练功就是功能锻炼,是将调心、调身、调息相统一,既能锻炼肌肉力量,又能对身心进行良好调节。以往研究显示[11],练功可以减轻患者的骨痛症状,改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发生。和快走、慢跑相比,练习易筋经能进一步提高骨密度,尤其是提高腰椎、股骨颈的骨矿含量。而五禽戏可改善血清学指标,虽然短期内的效果不明显,但能改善生活质量,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12]。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食疗方

5.1 黄芪猪骨汤

原料有猪骨500g、黄芪15g、丁香1g。做法:首先将猪骨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水中烧开去除血渍;然后将猪骨、黄芪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20g、黄酒200g、丁香1g、食盐适量,以及1000mL水。使用小火煮烂,时间约2h,煮熟即可食用,具有补齐固表、壮骨填精的功效[13]。

5.2 苁蓉羊骨汤

原料有羊骨350g、羊肉100g、肉苁蓉 50g、红枣15个、生姜15g。做法:羊骨、羊肉、肉苁蓉洗净,均放入锅中,加少量酒、糖等调味,使用小火煮开,直至羊肉煮烂。当羊骨发白时,就表明骨中的钙、磷、骨胶原等溶解到汤中,此时即可吃肉喝汤,具有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的功效[14]。

5.3 虾皮猪皮豆腐汤

原来有豆腐200g、猪皮200g、虾皮 50g、枸杞子30g。做法:首先将虾皮洗净、泡发;然后豆腐切成小块,加入葱花、姜末、料酒,在油锅内煸香;最后将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烧汤,可空腹饮用,也可随餐饮用,具有开胃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15]。

6 结语

综上所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在中医领域分为肾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四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中药、针灸、其他治疗手段,关键是识别中医危险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遵守临床实践指南,开展远期随访研究。希望通过本文,提高人们的疾病认知,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一些经验。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