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育人、产教深融”视域下环保专业群建设与实践*
——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08 11:05毛海亮罗广元陈玉玲
甘肃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专业

毛海亮,罗广元,陈玉玲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日益加速,将带来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数的增加及规模的扩大,环境管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行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数激增,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环境管理力度也持续加强,拉动了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环保专业为原国家示范校建设专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环保类专业在完成示范校建设后没有及时把握住行业发展机会,专业建设滞后,人才培养也不能及时跟进行业需求。

1 专业群整合的意义

1.1 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良性育人环境

通过创新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驱动机制、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的运作模式。

1.2 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职场需要

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内涵建设,形成“集教学、技术研发、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1],构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三平台、三模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1.3 凸显实训基地综合性功能优势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整合实训基地,专业群内实训条件能满足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等多种功能,具有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的突出特点,是适合学生岗位技能提升、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化的环境类专业群校内实训体系,同时扩建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将形成融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

1.4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环境类专业群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专业整体综合素质。同时,依托合作的行业企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技术平台,发挥专业设备、技术与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合作办学的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培训,使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成为技术服务中心。

2 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环保专业通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专业建设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师资队伍综合实力有待提升

教师利用暑期下企业锻炼时间短,不能全面接触岗位所有工作任务,影响了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教师力量薄弱,承担大型生产、科研任务的能力不够。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因工作较忙与学生沟通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但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不够。

2.2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在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本专业与本地的行业企业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也较多。但与跨地域的行业协会联系较少,因此有待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增加信息交流的渠道与合作平台。

2.3 实践教学条件滞后

实验实训室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需拓宽地域范围。本专业的环境监测实训室已基本配置到位,但设备的数量可进一步增加,在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同时,考虑教师进行科研和对外服务。另外,实训基地主要局限于省内和长三角地区,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和随之而来的毕业分配在地域上受到限制。

3 环保专业群建设与实践

3.1 明确专业群培养方向

环境保护科学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其对应的环保行业门类复杂、保罗万象,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咨询、环保设备、工程设计、设施运营维护等诸多生产岗位[2]。我院环保专业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在认真考察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和环保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2016年国家高职高职专业名录,决定开设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和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原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其分别对应环境分析检验岗位、环保施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维护岗位和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岗位。

3.2 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高素质技能型环保人才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迫切的需求,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做学结合、双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通过广泛调研和学习,借鉴国内知名职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在明确专业群培养方向的前提下,重构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合我院环境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模式,其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通过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该教学模式的实质,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状态和要求,达到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也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3]。

3.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位群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位群课程体系就是根据特定职业或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设计出来的[4]。

根据各专业所面向的特定“服务领域”,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发的课程体系[1]。以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的整体设置,

专业课程建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核心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课程和实习实训考核中,突出应用能力考核。对核心课程进行微课创作,自编特色教材及配套教学课件。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补充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高水平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为目标,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与用好三个环节,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5]。

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名校考察学习,扩大视野,进行学术交流,积极申请或参与教科研项目与课题,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到我院访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传递最新科研信息;聘请国内著名学者做兼职或客座教授,参与并指导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选派专职教师定期去企业社会实践,参与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有计划逐步引进优秀的研究生及其以上毕业的学生,及时补足教师队伍数量,提高教师队伍学历水平;聘请环保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动态人才库。

3.5 建设“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重新改扩建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要求,由企业参与共同建成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校内教学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环境监测实训中心按目前最新标准和规格进行建设;环境工程实训中心按仿真和模拟进行建设;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则构建规范、规程、行业标准查询平台和电脑设施。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淘汰满意度低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宽顶岗实习岗位群。

3.6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对外开放部分实训室,服务于当地环保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加大教育培训服务的力度,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提高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

4 总结

经过十余年的扩张,高职教育在当前的发展已转向内涵建设发展,在此背景下,整合教学资源、紧跟职教发展趋,培训适于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专业技能一流、综合素质全面,创新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爱岗敬业、勤恳务实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必须直面的挑战。通过明确专业群培养方向、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位群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等措施,优化结构、整合资源,以专业群为龙头,带动了各专业跨越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