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身中武术习练者运动损伤康复研究

2020-03-08 11:05李鹏飞吕永忠张慧珍
甘肃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效贴热疗发力

李鹏飞,吕永忠,张慧珍

(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50)

武术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一项具有一定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性体育运动。攻击技击是武术的一般运动形式,以我国民族地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击与防守为主要的运动内容,体用兼备,打练结合,而且具有健身自卫、娱乐休闲、修身养心等功能,且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的一项体育健身活动。随着我国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武术的健身功能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健身健康意识的增强而逐渐提升上来[1]。武术套路成为大众健身项目之一,但武术有些套路动作是包含速度、力量、以及协调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要求的一种全身性运动,所以在练习中很容易受伤。

1 武术健身中运动损伤的表现与原因

1.1 膝关节的损伤

膝关节的损伤这是和武术套路演练中特殊的运动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在武术练习中跳跃动作一般存在膝关节弯曲,起跳后的落地又迅速伸展这就极容易使得半月板承重负荷过重从而导致损伤。

1.2 腰部损伤

腰部损伤大多都表现为腰肌的劳损,其次是韧带损伤,产生的原因,与武术的运动特有的运动形式有关,在武术练习中有很多武术动作的发力都要是依靠腰部来发力运转最后予以完成[2],一般来说发力顺序和特点是“发力的根在脚,发于腿协同于腰而形与手”,这样的发力特点难免造成腰部的损伤,大部分的武术习练者都存在着腰肌劳损的情况,这和练习中长期的扭动、翻转有关。

1.3 上下肢的损伤

武术运动中上肢下肢的损伤长表现在关节部位,关节部位和韧带损伤在武术运动时长发生。由于在武术练习中需要练习者不断地做一些转体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还得具备要一定的速度,这就致使武术练习者上下肢的损伤容易发生损伤。

1.4 外伤与骨伤

武术运动中因为有器械和对抗的参与,所以在练习当中很容易发生创伤和骨伤虽然有时情况不是很严重,但一旦发生了通常都比较紧急。

2 武术健身中运动损伤康复手段

2.1 被动恢复

现阶段被动恢复在运动康复中是最基本的康复方式之一,而静养通常是被动恢复中较有效的方式之一。静养对帮助武术练习者伤病恢复有很大的功效。运动损伤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尽量减少运动、尤其避免负重。因为,人体组织本身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损伤后人体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但是修复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这个适当的环境就应是将伤肢固定,再给予一定的时间,我们通常叫做 “修养”。当运动损伤有开放性损伤时有伤口与外部接触。静养休息可以避免伤口的二次损伤,但是当习练者经历长期休息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能力都会下降。

2.2 主动恢复

在主动恢复中最常用的就是康复训练,通过科学适度的康复训练可以一定程度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与挛缩,主动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练习者肢体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在适度的康复训练中由于可以提高新陈代谢,机体运送能量和清除代谢物的功能有所提升,这样就有利于伤病的恢复。另外支持使用按摩作为恢复手段是主动恢复中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减轻焦虑、紧张、压力、抑郁、改普情绪,并增加放松、幸福感、恢复知觉。因此,按摩恢复中的受伤者有特殊的益处。当把按摩作为恢复计划的一部分实施时,同时按摩也可防止运动损伤,在练习前(准备性按摩)以及练习后(恢复性按摩)进行。有助于损伤的发生,准备性按摩通常在一般热身活动结束后15-25min实施[3],旨在放松身体,防止身体降温并调节赛前情绪。

2.3 冷疗法

冷却疗法作为运动损伤康复是一种广泛的治疗方法。对于运动中发生的急性肌骨损伤一定疗效,同时它对于亚急性和慢性损伤恢复期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治疗运动损伤的机制在收缩治疗区域和周边区域毛细血管。血管的收缩有效降低了肿胀的程度,同时减少受伤区域流血和炎症的发生。研究表明实施局部冷却疗法约15min左右,受伤区域组织的冷却效应逐渐开始形成。冷却疗法可以有效减缓代谢和降低损伤周围组织的氧需求量,从而可以抑制损伤部位向健康部位的扩张 (通常称二次受伤)。冷却疗法在治疗中也能使受伤区域的血液黏度增加了,导致血流量相对减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组织液向血管的遗漏(如肿胀)。另外冷却疗法也抑制了神经传导信号的传导灵敏度,减轻疼痛感。

2.4 热疗法

在热疗中通常可以促使受损伤区域局部血管扩张,使得其区域的毛细血管流速加快,这样血液运送能力得到提升,能量补给和代谢速率得到提高,白细胞的抗炎吞噬能力也显著起来,受伤区域炎症也容易消散。在热疗中包括用红外线照射、桑拿、热敷、浸泡、等一系列方法来让受伤区域发热。热疗能有效扩张受伤区域皮下组织的血管和加快受伤皮肤的血液流速。这样就提高了新陈代谢、营养的输送。热疗的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对正常细胞没有损害。但是热疗的效果局限就在于治疗中只能集中于皮肤表层,影响难以到达深部组织[4]。

2.5 冷疗与热疗交替法

交替使用热疗和冷疗被称为交替疗法。一般认为,在发生运动损伤之后,刚发生时应使用冷敷通常使用冰袋意在于收缩毛细血管消炎止痛,24h后可改用热敷。意在于加快毛细血管流速提高代谢,不论冷疗还是热疗,都得注意的是发生水肿或开放性创口就不宜进行冷敷;同时冷疗还要防止因过度治疗造成冻伤的发生,它会造成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2.6 水浸泡

水浸泡作为一个损伤后的恢复手段正逐渐被普及。虽然水浸泡经常与热疗或冷疗技术结合使用,它也用来与温水(即20~38℃)结合。文献表明水浸泡的效果可能是受伤者通过浸泡在水中时流体静压力的作用引起的。流体静压力与水浸泡刺激体液由四肢向身体中心转移。目前普遍认为,水浸泡通过刺激心输出量来増加血流量,并产生与主动恢复相似的效果。血流量的增加以及扩散梯度上升刺激了机体能量底物的运输速率和代谢废物清除率升高,这可能有利于加快恢复的速度。对这种理论的支持,可以在水浸泡促进乳酸清除率不断增加中得到验证。流体静压力是水浸泡被认为能刺激水肿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5]。水肿有可能发生在运动反应或肌肉损伤中,通过压缩局部毛细血管减少了肌肉中的氧气输送量,进而增加了机体血液的输送路程。水浸泡有利于消除由于过度水肿导致的细胞损害。水浸泡增加了流体静压力、减少了组织变性、炎症和延迟性肌肉酸痛、改善收缩功能。运动后进行水浸泡,可以通过降低疲劳感知能力来刺激积极的心理反应。因此,这些证据表明,运动后水浸泡产生了促进恢复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关于刺激流体静力学压力以诱导血管间隙内的液体运动的水浸泡的时间长度,科学研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建议。研究者一般建议,水浸泡作为一种运动后的恢复手段,在实施过程中至少要持续10min以上,研究表明浸泡的时间在15~20min。

2.7 肌肉效贴及抗炎药

2.7.1 肌肉效贴

在发生运动损伤后肌内效贴可以作为运动损伤康复的手段之一其主要原因包含:在损伤后使用肌内效贴后,局部皮肤、肌肉组织可通过肌肉效贴带来提高刺激作用,从而形成一定的感觉反馈,它对使用者感觉有输入提升的作用,肌肉效贴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损伤区域的康复环境。运动损伤的主要表现大多都以水肿、局部疼痛为主。肌内效贴的使用可以使患者的损伤部位形成了一个促使康复的封闭环境,这样损伤部位的皮下组织液会逐渐减少,进而炎症和水肿等症状就会相对得到改善。最后肌肉效贴有增强肌力和发挥保护等作用。

2.7.2 抗炎药

当武术动作中肌肉进行收缩,肌纤维很容易造成撕裂,从而伴随着功能障碍、炎症的发生。炎症是骨骼肌修复和适应反应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肌肉收缩组成的重复练习通常是导致肌肉损伤炎症的原因之一。肌肉功能的运动性混乱及伴随的肌肉酸痛一定程度也取决于的用力的角度、习练者的年龄、习练者对训练强度、训练量和训练频率的不适应,抗炎药可以帮助消除疼痛、消除肿胀及炎症。

猜你喜欢
效贴热疗发力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腹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进展期胃癌热疗联合其他治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