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秀,王丹
(1.温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上海 201620)
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1](下称《指南》)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基础目标的教学要求主要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的学生的要求。关于词汇学习,《指南》 指出基础目标是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2 000个单词,其中4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提高目标是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3 000个单词,其中6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发展目标没有对词汇量的增加做出具体要求。可见《指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侧重增加的量。根据基础目标要求,学生每年(按本科4年计算)增加的词汇约500个,即每学期约250个;根据提高目标,学生每年增加的词汇约600个,即每学期约300个。
词汇量的增长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大学英语教材往往将词汇作为每个单元的固定学习内容,罗列单词和词组,配备中英文释义,并且在课后习题中设立专项练习。但相较英语专业设置的词汇学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缺乏词汇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只侧重词汇本身的积累和巩固,而忽略词汇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引导与训练。
实际上,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群体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训练研究,如范琳等[2]以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同化策略、分类组织策略、拼读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专门训练,结果表明词汇记忆策略训练有助于改善词汇学习观念,增强元认知和认知策略意识,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技能和词汇水平。范琳等[3]开展的单词分类组织策略对学生进行了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表明单词分类组织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的单词记忆。其他相关研究也发现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词记忆或学习的效率[4-5]。以上相关策略训练多关注训练的有效性,且研究时间都较短,多为1~2周或至多1个学期,即便是了解词汇学习观念的变化,也没有呈现变化前后的对比,缺乏对学生的词汇量、词汇学习观念和策略变化情况的历时关注。
鉴于此,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一个学年为周期进行侧重词汇学习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行动研究,结合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对研究对象的词汇量增长、词汇学习观念及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变化进行探究,拟回答下列问题:①大学英语课程一个学期至一个学年学生平均接受性词汇量变化情况;②词汇学习观念的变化;③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变化。研究分前测、中测和后测三个阶段对词汇量、词汇学习观念、词汇学习策略进行探究。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涉及2项研究工具:①the Vocabulary Size Test(以下称VST)[6],网址:http://my.vocabularysize.com/session/evsthans。②词汇学习认知与策略问卷:其主体内容基于Vocabulary Learning Questionnaire VLQ version 6.3[7]。问卷分三部分,共94题,第一部分1~6题获取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信息;第二部分7~18题是关于词汇学习观念的七级量表,包括识记和运用两项,要求从“绝对不同意、不同意、倾向于不同意、也同意也不同意、倾向于同意、同意、绝对同意”等7 个选项中选取一项以表明对某词汇学习观念的赞同程度;第三部分19~94题是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七级量表,涵盖18项策略,要求从“这句话非常不适用于我、这句话不适用于我、这句话基本不适用于我、这句话有时适用于我、这句话基本适用于我、这句话适用于我、这句话非常适用于我”等7个选项中选取一项以表明对某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1.2 研究对象 某本科院校2016级94名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由于问卷调查基于自愿的原则(不作为任何考评依据),研究获得学生同时完成前测(第1学期第2周)和中测(第1学期结束前1周)的问卷56份,同时完成前测、中测、后测(第2 学期结束前1 周)的问卷11 份(由于学校考试政策实行每学期学生自由选课,且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后可以申请免修英语三或英语四,故英语班为专业混合班级,且人数在不同学期变化较大,使得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具有随机性和普适性),专业涉及眼视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应用心理学等,学生的英语水平参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和CET-6成绩,统计人数根据对应实际人数。研究对象报告的最近一次CET-4和CET-6成绩结果(考试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末):CET-4平均分为492,CET-6平均分为383,平均VST词汇量前测为5 400,中测为5 814,即行动研究前后学生平均词汇量增长约400,高于《指南》对词汇量年增长的要求,此结果对于外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增长有一定参考价值,见表1。比较WEBB等[8]历时5年跟踪台湾职业高中生(后2年为大学生)的词汇量增长研究:每周3~4 学时的普通英语课的学生的词汇量年增长为282,而强调词汇学习的英语课每周10~16学时,学生的年词汇量增长为430。本研究中学生的英语课周学时为4学时,但同样侧重词汇学习。
表1 学生词汇量情况及英语水平参考
1.3 实施内容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研究主要采用课堂内显性培训与隐性培养相结合,课内培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结合教材中的词汇练习讲解操练词汇学习策略,侧重介绍构词法如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等,课后辅助以教材配套专题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词汇学习活动,如绘制词汇思维导图,词汇头脑风暴、词缀小火车等小组活动。
表2 不同测量阶段学生词汇学习观念变化情况
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词汇学习观念情况 观念指导行为,学习者词汇学习的观念指导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研究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由表2可见,纵向来看,行动研究后,词汇学习靠识记的观念在增强,词汇学习靠运用的观念稍稍弱化,虽然这个发展变化似乎不利于学生词汇量的增长[9], 但可以解释为一方面教学设计中词汇学习的侧重强化了学生对词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词汇运用需要语境,但外语学习环境下缺乏词汇运用的客观环境,同时学生主动创设词汇运用任务的能力不足。横向来看,相较于词汇学习靠识记,学生更认同词汇学习靠运用,词汇学习的关键在于运用的观念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这一点也可以从词汇学习靠运用中测和后测的趋于稳定的发展中得到佐证。
2.2 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情况 问卷共涉及7类词汇学习策略,14个分项,每分项设3~5道题目,考察同一策略。由表3可见,从策略使用的变化来看,经过行动研究后,7类策略中只有笔记策略中的记用法笔记和记忆策略中的个人词汇表的运用等两项分策略的使用程度在下降,其他策略的使用程度都在上升。由于用法笔记较词义笔记繁琐,前者的使用意愿在下降,后者在上升。个人词汇表运用成为使用程度最低的策略,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9-10]。NATION[11]认为,当学习者的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由于努力和获得不相匹配,他们往往不再使用单词卡或者个人词汇表。可见,大学阶段的学生似乎倾向于更少使用个人词汇表。使用程度上升的策略 中,语义编码的策略使用程度上升最快,可以推断出学生对于语义场的观念增强,更倾向于运用词与词之间的关联来进行词汇学习,即运用分类组织策略[2],这一点也可以从联想策略使用程度的较快上升得到验证。其次运用词典学习策略使用程度上升较快,学习者倾向于通过查找例句,掌握单词的用法,进行深度词汇学习。从策略使用的频度来看,使用最多的运用背景知识的猜测策略,结果和其他研究一致[7,9],说明一般性的知识积累对于词汇学习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运用词典理解策略,当学习者反复见到一个生词或企图证实所猜测的词义或词义理解出现障碍时倾向于使用该策略,而且使用程度上升较快,反映词汇学习中词典使用的重要性。除个人词汇表运用外,自主性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程度最低,且行动研究前后几乎没有上升,再次说明学生词汇学习的自主性较缺乏,且难以提高。由于外语学习环境下缺乏词汇运用的客观环境,激活策略使用程度始终不高,学生更多依赖语言输入。
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一个学年为研究周期进行侧重词汇学习的大学英语课程行动研究,结合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对研究对象的词汇量增长、词汇学习观念及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变化进行探究,发现:①侧重词汇学习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一个学期的平均接受性词汇量增长约为400个,超出《指南》词汇量每学期增长300个的要求;②行动研究后学生词汇学习靠识记的观念有所增强,词汇学习靠运用的观念稍稍弱化但逐渐趋于稳定;相较于词汇学习靠识记,学生更认同词汇学习靠运用;③从策略使用的变化来看,除记用法笔记和运用个人词汇表策略,学生普遍加强了各类
词汇策略的使用。其中,语义编码策略的使用程度上升最快,可见学生语义场的观念增强,更倾向于运用词与词之间的关联进行词汇学习。其次运用词典学习策略上升较快,反映了学生词汇深度学习的倾向。记用法笔记策略和个人词汇表运用策略使用程度的下降,从侧面反映学生词汇水平的提高。从策略使用的频度来看,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运用背景知识的猜测策略,启示学习者平时要注重一般性知识的积累。其次运用词典理解策略,反映词汇学习中词典使用的不可或缺性。学生使用程度低且行动研究前后上升极其缓慢的是自主性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激活使用策略,启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创设词汇运用的任务和机会,弥补外语环境下英语语言运用的不足,积极使用激活策略,增加语言输出,切实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