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聪聪
【摘 要】 古诗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离开学生的朗读和鉴赏,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好词句,学会赏析,学会带着情感朗读古诗,在读中去品味诗的意境。拒绝机械式的背诵,还古诗学习一份灵动。
【关键词】 古诗;小学语文;朗读;情感
古人成诗,既讲究韵,又讲究味,在韵中品味,在韵中生情。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亦应以朗读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朗读为重,以提升综合鉴赏能力为目标。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往往以识记为主,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去完成教学任务。背诵是一种被动性的学习策略,很多小学生不感兴趣,在老师的威严下被逼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方法很显然不适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古诗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崇敬之情,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古诗为媒,以课堂为阵地,搭建起文化与学生品质之间的桥梁。
一、注重声情朗读,读诗之“韵”
古诗都是有韵脚的,因其押韵,故而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古诗学习中,读是必不可少的,而读的形式也有很多,校园中充满着整整齐齐的读书声,是每位教师都希望听到的美妙的音符,而整整齐齐的朗读方式真的适合每一个学生吗?其中是否少了一些情感的渗透?每个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也许是不同的,读出来的韵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也使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更真实、更独具特色。
例如在《山行》一诗的教学过程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如果按照古诗的押韵来读,读作“xiá”,这样就跟颔联中的“家”和尾联中的“花”字形成韵,读起来就会有种韵律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特别为其讲述古诗的押韵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基调,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深秋山林秋景,再读的时候该读出怎样的气势和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无论是停顿还是情感的融合,都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诗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朗读的形式有很多,其中有教师配乐朗读、名家范读、学生自主朗读等,无论是哪种朗读形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二、引导欣赏语句,品诗之“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其意、懂其情,更要指导学生去品诗之味。古诗的味道需品词琢句,就小学生而言,这种赏析式的解读有些难度,但是越是如此,教师越要培养学生自主品诗的能力,首先要放开自己的手脚,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大胆去表达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赠刘景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遣词琢句,要懂得前两句中的对比手法,“已无”和“犹有”这两个词就是对比手法,很显然突出了后者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而后两句就与诗的情感有关,“橙黄橘绿”,这个词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只需要教师稍微引导一下便可以了解这是什么时节的水果,“那么如果跟人生有关,就是指人生中的什么时节呢?”学生很容易懂得了这首诗的价值了,无论是壮年还是将要老去,都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朗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自主体会情感,赏诗之“情”
古诗学习重在悟情,而情感的獲得是为了指导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悟诗之情,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在更辽远的古代寻找到现实存在的意义。当前小学生们思想不成熟,在家中是娇生惯养的,并不懂得担当的意义,而古人却不是这样,尤其是对于“礼”,古人从小便懂得。习礼知事,在古诗教学中,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将古诗的中心思想写下来,让孩子们背会,以此来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效果可言的。
例如在《望洞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首诗中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喜欢呢?”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引发学生无尽的讨论和想象,洞庭湖山水呼应的美景中,学生们懂得了大自然的美妙,更加懂得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小学生大都不懂得什么是爱护环境,不懂得怎样去爱国,教师就可以借助这首诗来引导学生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祖国大好的河山,拒绝污染,爱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爱我们的祖国。
机械的没有主观思想的背诵,没有感情的理解和共鸣,诗作是没有办法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就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创情境等方式来帮助其理解古诗中蕴藏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古诗的朗读,首先应该确定朗读的基调,让学生去感受是悲伤的还是欢快的,是欣喜的还是沉郁的,在确定了朗读的基调后,才能带着情感去朗读。除了朗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品诗的味,学会品词析句,体会每个字词的妙处,再整体去看诗歌中蕴藏着的情感,这样的古诗学习才真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春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J].才智,2019(27):116.
[2]张静.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