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风军
(山丹县羊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山丹 734100)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峰腰,东接永昌县,南连祁连山,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接壤,县、乡、村建成了“五横六纵”便利的交通框架。共有天然草原554万亩,耕地面积94万亩,常年种植粮食及各类农作物秸秆年产量46万t, 41万亩人工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区域优势明显。
目前现已建成高效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羊饲养量5万只;肉类屠宰加工企业2户,年屠宰加工肉羊30万只;饲料加工企业3户,年加工饲草30万t;活畜交易市场1处;省级良种羊繁育场7个,年繁育种羊1.5万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96个,5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户7 890户,规模户养羊98万只。
山丹县养殖场区建设规模小、标准低,规划布局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禁养区划定等限制因素。受传统养殖影响,大多养殖户依靠实践经验养殖,科学养殖,制度化管理应用较少,养殖效益相对低下,发展速度缓慢。
全县现有的3家羊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受周转资金和先进技术制约,生产只停留在简单的屠宰和初级产品加工上,精细加工滞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弱,自身效益低。
省市虽然出台了贷款贴息政策,但银行放款能力有限,贷款程序繁杂、门槛高,需要贷款的大部分养殖场户贷款能力达不到要求,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影响了养殖场(户)的积极性。
引入的种羊品种参差不齐,品种利用混乱,引种盲目性大,没有合理引种规划,混乱杂交问题严重,导致良种推广不畅,造成羊群生产性能和质量下降。
充分发挥山丹县草场资源优势及农牧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顺势助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养殖规模化、羊只良种化、生产扩大化、防疫规范化、秸秆饲料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打造以瞭高山高效畜牧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养殖企业的建设和规范力度,进一步提升园区、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水平,把肉羊良种繁育、改良、推广引进新品种作为抓手,重点培育肉羊生产基地,农业农村局提供养殖、疫病防控和良种调配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养殖户向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合作化靠拢。
充分利用山丹羊肉品牌、山丹羊肉录入甘味名优特名录、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山丹羊肉为农业品牌目录的优势,做大做强肉羊产业,整合现有屠宰加工企业,打造“山丹羊肉”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积极创建具有山丹特色的羊肉产品。采取政府搭台引导,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实施贸易活动、羊肉产品展销促销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山丹羊肉,进一步突出质量和品牌优势,不断拓宽山丹羊肉销售渠道,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上海、广州、西安、北京、兰州等地设立的固定销售点、“山丹羊肉”体验馆、电商、订单等销售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体系。
肉羊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服务体系作支撑,需要有一批“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不断提高肉羊良种繁育、良种杂交、良种引进和疫病防控技术,提升肉羊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的养殖收入。需加大科技队伍建设,调动全县70多名畜牧专业人员和100多名村级防疫人员,主动为广大农民发展羊产业提供技术保证和发展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大养殖户的培训,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以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全县肉羊产业发展。
建立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切实做到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全覆盖。强化外引动物监管力度,执行对外引动物的隔离观察,严防动物疫情传入,加强对电子出证、识读器等物资的网络化管理,进一步扩大电子出证范围。实现对肉羊及肉羊产品的可追溯体制,确保肉羊及肉羊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养殖企业、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养羊大县建设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羊产业项目、退牧还草项目、退耕还草项目为重点,争取棚圈建设补助1 000户以上,人工饲草种植补助20 000亩,增加退化草原补播改良30 000亩。引导和鼓励在外创业的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通过能人带动、政策留人,环境引人、平台育人,吸纳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农牧民发展舍饲养殖的积极性,缓减草场过度放牧压力,实现草畜平衡,有效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