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诊断与防治

2020-03-04 22:12:07苏周红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虫卵

苏周红

(甘肃省舟曲县大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舟曲 746300)

蛔虫在猪小肠中寄生是引发猪蛔虫病的重要因素,而且该病非常常见,一般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尤以3~5月龄的仔猪极易感染猪蛔虫病,对猪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仔猪通常生长缓慢,病情较重的还会导致大量仔猪死亡。因此,本病对养猪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科学有效的防治此病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经济损失。

1 病例

1.1 病例一

2016年7月,舟曲县大川镇一猪场饲养员在清洁卫生时经常发现猪粪便中带有粉红色稍带黄白色,体表光滑形似蚯蚓前后两头稍尖的圆柱状虫体。同时生长育成猪群中出现消瘦贫血,被毛粗糙,粪便带血生长发育受阻的僵猪。晚上和中午安静时段,猪舍值班人员经常听到猪磨牙声。

1.2 病例二

2017年10月,峰迭镇坝子村某户饲养的一头60 kg重的育肥猪,突然食欲减少,咳嗽。当时兽医按感冒治疗,用青霉素、安痛定2次/d肌注,连续2 d未见效。前来就诊,鉴于上述治疗无效,稍有肚胀,粪球干小,怀疑为便秘,用硫酸镁200 g,滑石粉100 g加水灌服,胃肠力通5 ml×2支、万能5号10 ml×2支,肌注仍无效。

2 诊断

2.1 诊断病例一

2.1.1 与猪大棘头虫病进行鉴别:相似处:消瘦,贫血,拉稀。不同处:虫体圆柱状,较蛔虫大,前部粗后部细,体表有横纹。

2.1.2 取10 g粪便加饱和盐水100 ml,混合均匀,通过60目铜筛过滤,滤液收集于三角瓶或烧杯中,静置沉淀20~40 min,则虫卵上浮于水面,用一直径5~10 mm的铁丝圈,与液面平等以蘸取表面的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黄褐色椭圆形、壳厚凹凸不平的虫卵(受精卵)或椭圆形灰白色的未受精卵。可确诊为猪蛔虫病。

2.2 诊断病例二

2.2.1 临床诊断 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急促不规律,常伴发沉重而粗厉的咳嗽,心跳加快、缺乏食欲,或者食欲时好时坏,磨牙,有异嗜癖。多喜躺卧,不愿走动。病猪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状况,身体较为消瘦,而且出现贫血症状,生长不良,或者停止生长。猪初期拉稀,体温升高,不吃,以后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腹部剧烈疼痛,四肢乱蹬。此外,病猪表现为渴欲增加、呕吐、流涎等症状。

2.2.2 用直接涂片法 在载薄片上滴几滴50%甘油生理盐水溶液,以牙签或火柴棒挑取少量粪便或尿液混匀,剔除粪渣涂成以薄层,镜检可见黄褐色椭圆形、壳厚凹凸不平的虫卵(受精卵)或椭圆形灰白色的未受精卵。确诊为猪蛔虫。

3 治疗

3.1 治疗病例一

敌百虫80~120 mg/kg体重,溶解拌料后一次喂给。服药后个别猪有食欲不振,口吐白沫发抖和后肢无力等诊状,经2~3 h后诊状消失。用左旋咪唑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7.5 mg做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后个体差异有轻度精神不振、流涎和咳嗽等副反应。针对病猪食欲不振添加(每头)人工盐85 g,大黄苏打片10 g。用药2 d后发现病猪食欲增强,粪便中有虫体(有的已死亡)。经过治疗后,该场的38头仔猪,存活37头,一头成为僵猪而被淘汰,死亡率为零,治愈率为98%。肉用猪和母猪经过治疗痊愈。

3.2 治疗病例二

噻咪唑15~20 mg/kg体重,混入少量精料中一次喂给。丙硫苯咪唑(抗蠕敏) 按每公斤体重20~30 mg拌料喂服。左旋咪唑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7.5 mg做皮下或肌肉注射。同时可用乳酶生、复合维生素B、人工盐、大黄苏打片配合饲喂改善紊乱的胃肠机能,1 d后粪便中发现有蛔虫,食欲增强。用药3 d后病状消失。

4 体会

4.1 原因分析

猪群过于拥挤,猪舍卫生状况差;营养不良,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饲养技术人员技术不强或农民缺乏技术忽视了驱虫,防治工作不到位。

4.2 建议

改善圈舍卫生,合理规划圈舍,使猪群结构合理化。加强饲养管理,改善营养。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

4.3 预防

4.3.1 加强管理,注意猪舍和运动场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散播病原。保持饲料、饮水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猪舍应保持良好通风干燥,保持猪舍的干净卫生,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为猪的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为猪建设良好的运动场地,确保场地的平整性,防止积水潮湿。

4.3.2 定期驱虫,猪配种前,要进行驱虫;产仔前14 d的妊娠母猪,应当进行一次驱虫,仔猪在断奶之后14 d内进行一次驱虫。另外其他猪群也需要每间隔60 d驱虫一次。在蛔虫病流行的猪场,每年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只各驱虫1次,特别对断奶后到15日龄的仔猪,应驱虫1~3次。引进种猪,先隔离一段时间,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有寄生虫寄生,进行驱虫,确认无寄生虫寄生时,方可并群饲养。

4.3.3 及时清理猪粪,避免对猪舍环境构成污染,选择干净无污染的猪舍养殖仔猪,对猪舍中的粪便应当及时的进行清扫,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3.4 对引入猪更应当加强控制工作,避免病猪传入到猪场当中,对猪舍造成感染,引入猪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开展粪便检查,并采取隔离饲养的方式,引入猪需要实施2次驱虫工作,才可进行混养。

4.3.5 消灭虫卵,应清除舍内粪便,堆积发酵,或用20%~30%的热草木灰水、2%~4%的热火碱水喷洒杀灭虫卵,防止蛔虫卵污染环境引发再感染;并对圈舍内外进行消毒。

4.3.6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要切断传播途径就要定期驱虫,统一驱虫,降低感染几率。

4.4 治疗

4.4.1 驱虫药物应当具备良好的驱虫效果,并保证药效的持久性,达到14 d以上,同时还必须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副作用对猪造成的不利影响。

4.4.2 驱虫药均有一定毒性,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猪中毒死亡。为了防止药物毒副反应,可将驱虫药分2次投喂,第一次服规定剂量的一半,隔1d再投喂另一半。为了让猪都能按剂量吃足药物,宜让猪空腹12 h再喂。为了防止猪喂药后呕吐,拌有药物的饲料只喂半饱(刚好吃完槽内的饲料)即可。

4.4.3 对于成为僵猪的猪要及时淘汰,以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4.4.4 驱虫时应在有隔离条件的场所驱虫,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除,集中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5 结语

猪蛔虫病主要由寄生于体内的成虫与虫卵引发,其传染源通常是被虫卵污染的产地。虫卵经粪便排出后散布圈舍,污染产地饮水并污染母猪乳头,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经消化道感染且本病分布广泛感染普遍。在卫生条件不好营养结构不合理和畜群过于拥挤的圈舍容易导致发病。对于任何驱虫防治措施的效果应该定期检查,至少一年一次,以便对防治方案作出调整。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卵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体外培养观察
鸡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2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6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7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晚晴(2016年5期)2016-05-14 06:39:15
基于MATLAB的虫卵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