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全市畜牧系统精心安排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畜牧业生产,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市畜牧业正常生产和肉蛋奶市场有序供应。
市畜牧兽医局成立4个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包抓县区疫情防控与畜牧生产调研小组,通过现场察看、电话询问、统计报表等形式,及时掌握全市屠宰、饲料加工、运输、养殖场户生产经营和畜产品供应及超市对接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发《关于维护农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紧急通知的通知》《关于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就疫情防控、畜牧业生产和肉蛋奶市场供应作出安排部署,并积极与企业对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针对疫情防控中畜牧业生产销售运输困难,会同市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及时下发《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规定不得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不得拦截饲料运输车辆,不得拦截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关闭屠宰场,不得封村断路,确保饲料原料、上市肉品市场供应和鲜活农产品运输渠道畅通,确保通往畜禽养殖场、畜产品屠宰加工、交易市场等关键场所的道路畅通,维护正常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
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管理,暂停所有人工饲养野生动物检疫出证,暂停除养殖、屠宰外的家禽产地检疫。加强动物调动监管,全市8个公路动物防疫检查站点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对所有运输动物车辆认真查证验物、登记消毒,对不符合调运规定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置,严防疫病从运输渠道传播。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大生猪补栏力度,有序推动仔猪调入,稳定生猪生产。全面实行家禽“点对点”运输,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实行生猪本地屠宰、冷鲜肉运输,保证了本市群众冷鲜肉消费需求。全市畜禽屠宰企业从1月31日起陆续开工生产,至目前全市生猪、家禽屠宰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全市肉类日产量70余吨、蛋类产量50余吨、奶类产量640余吨,有力保障了全市肉蛋奶市场供应,肉蛋奶价格总体平稳,供应充足。
甘州区在全面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严把时间节点,突出防疫重点,全力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连日来,该区紧盯动物疫病防控薄弱环节,拉网式排查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确保无遗漏、全覆盖。至目前,累计排查养殖场户2 165个,野生动物养殖场户97个、15个种类64 239头只。印发《甘州区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对野生动物驯养场区及3公里以内畜禽养殖场进行严格消毒灭源。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饲养、加工、运输、储藏等生产经营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加大山临高速公路和甘平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检查力度,全面禁止调运野生动物,坚决杜绝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累计检查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车辆245车(次),动物26 465头(只)。加强活禽交易市场日常监督管理,与企业负责人签订《关停休市承诺书》,督促企业主体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做好区域日常消杀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人定场“一对一”监管要求,通过电话指导、网上教学等方式,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做好“大清洗、大消毒”,累计完成消毒灭源141.67万平方米,着重对养殖场区、圈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严防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注重动物免疫,按照“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群、群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要求,扎实推进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配套防护服3 600件(套),手套、口罩、护目镜3.42万只,消毒液2.5吨,口蹄疫、禽流感及羊布病等重大疫病疫苗167.8万头份,保障防疫人员自身防护安全及防疫物资供给。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时下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也是肃南县进入春耕备耕、接羔育幼的农忙时节。该县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全县农牧生产工作进展有序,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突出“早”,农资储备有保障。肃南县把做好春耕备耕、农资储备作为全县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的有力抓手,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全面发挥农资供应门店服务主渠道作用,积极落实市场采购计划和货源渠道,引导农资经营门店和农牧户采购、储备各类农作物籽种200吨、化肥300吨、有机肥1 000吨、农药1.6吨、农膜30吨。同时,全县12个信贷网点发放春耕备耕小额贷款1亿元,有效确保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春耕备耕资金需求。
突出“稳”,接羔育幼有成效。为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牧民稳步增收,该县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为牧民上门开展指导春季防疫、科学接羔育幼技术和饲草料的科学配伍,并提前对孕产畜、瘦弱畜进行抓膘补饲,有效增强了牲畜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了仔畜成活率。截至目前,全县已产羔产犊12.09万头(只),成活率达96%以上,为今年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们增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突出“优”,结构调整有计划。该县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一核心,通过进行效益对比算账、种植比较优势分析,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今年全县预计落实农作物种植播种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2万亩、经济作物1.8万亩、饲草料作物7万亩。
突出“实”,科技服务有效果。全县抽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技术骨干,分片包干,通过进村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农牧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至目前,累计组织远程农技知识培训及惠农政策宣讲50场(次),参训人员达2 80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科普书籍1.2万余册。
突出“防”,疫病防控有准备。肃南县采取增加技术人员诊疗巡回次数、蹲点服务、免费发放消毒药品、开展养殖现场培训等措施,及时开展春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狠抓牧业安全生产。实行动物疫情零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和监控。目前已筹措资金34.8万元,累计调运各类动物疫苗117万头(份),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5种700套,消毒药品5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开展动物疫病巡回诊疗200次,服务农牧户达2 200户。
去年以来,武威市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推行“3+10”农业环保体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加大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建设,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3.73%。开展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9.3%。培育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龙头企业16家,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256个,回收废旧农膜总量1.12万吨,废旧农膜利用率达81.7%。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尾菜(秸秆) +畜禽粪肥+生物有机肥或腐解菌剂”的尾菜处理模式,处理利用尾菜量29.10吨,尾莱综合处理利用率达43.3%。
古浪县坚持“三到位”,将疫情防控与森林草原防火结合起来,迅速安排部署,逐级压实责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与森林草原防火“两张网”。
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宣传力度。组织村干部、护林员在林区、草原要道和进山路口设岗设卡检查警示,对重点林区加强巡山检查和火源管控,消除火灾隐患。严格落实好封山防火措施,采取清山、清林专项行动,进行拉网式、多轮次巡查,严防火源入山。强化森林防火区农事用火管控措施,加密巡护次数、增加巡护人员、增设临时检查站等,全天候不间断巡护、检查。开展扑火安全教育,通过培训、演练、达标训练等方式,提升科学研判火场形势和科学制定扑救策略的能力。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应急管理、林草局等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所有干部职工随时待命,值班人员严格执行“零报告”制。
连日来,临夏市严格管控肉类必需品出栏来源、安全检疫、定点屠宰、输送销售等环节,多部门组织和引导供销企业规范储销链条,全力保障市民生活必需品充足、安全、平稳供应。
开通定点供应,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从全市现有生鸡销售店中筛选卫生条件较好的临夏市客都、百盛、华联等6家超市为销售鸡肉及其制品的定点销售点,全市现有牛羊销售门店104家,现正常营业23家。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深入了解超市库存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全力引导销售企业做好物资储备,强化调度、及时沟通,确保产品质量和价格稳定。目前,全市相关企业、合作社,库存牛肉6 630吨,羊肉576吨。实施定点屠宰,恢复生产屠宰企业3家,日均屠宰牛15头,羊80只。按相关要求,定点企业、超市和临时屠宰点严格落实“一天一清扫、一天一消毒、一天一巡查”的工作机制,要求工作人员进入市场、上岗作业必须佩戴口罩。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对临时生鲜禽类销售点的市场监管,指导和督促建立临时生鲜禽类销售点、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保障生鲜禽类来源合法、质量可控。
为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进程,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东乡县实施“122”务工奖补政策,对全县外出务工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奖补,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据了解,“122”务工奖补政策,主要围绕该县24个乡镇的建档立卡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补助,包括东西协作劳务输转、省内外和本辖区内的务工人员,采取与县内各大劳务中介公司合作,通过县人社局、劳务办有组织输转或自谋输转到全国各大中型企业以及本县扶贫车间内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分批次务工奖补。“122”的补助模式,即对年初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落实1 000元的交通费补助;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4个月以上、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落实2 000元奖补;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8个月以上、收入达到2万元的,再落实2 000元奖补,每人每年享受奖补累计不超过5 000元。
2月26日,沉寂了一个月后,陇西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正式复市。此起彼伏的议价声、吆喝声,为陇西县增添了不少活力。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交易市场分别在北、东、西三个入口处设置监测点,前来参加中药材交易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口罩、出示身份证、登记信息、测量体温,无异常情况方可进入。同时,安排专门人员定时定点进行消毒工作。”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工作人员史彤介绍说,复市首日,切片大厅内约600个摊主前来展销中药材样品,原装药材完成50车交易量。
据了解,作为全省4个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区之一,陇西县在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陇西县坚持“外防输入”和“内防扩散”双管齐下,严控传染源,严把交通要道关口,外来人员严格落实隔离留观14天措施。县内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商场、餐饮单位2月26日起全面开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防止出现人员大规模聚集。复工企业要全面抓好企业内部生产和生活场所的日常消毒、个人防护工作。落实好农村疫情防控“三包”责任制和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四包”责任制,各村和社区实行疫情信息“一日一报告”制度。
同时,抓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全力确保已复工的16户企业开足马力赶进度,未复工的8户企业破解难题尽快复工。推行“不见面”招商及网上办、邮寄办、电话办等方式,全力推进有意向项目尽快签约,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确保招商引资不断档。持续抓好农资调运储备,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扎实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及早做好春栽苗木调运,面山森林防火等工作。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劳动力输转,有序推动各类“扶贫车间”复工复产。
人勤春来早,战“疫”不误农。眼下正值春耕备战时节,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静宁县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春耕农资的供应,引导农民抢抓农时,积极投入春季农业生产。
静宁县供销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早谋划、早动手,提前做好农用物资的储备与调运工作,服务三农。该集团负责人时智敏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供销集团紧抓机遇,改革创新,按照“县供销集团+乡镇供销社+村委会+农户”的运行模式,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农资化肥供应体系,对接全县24个基层合作社及其下属产业公司,形成县乡两级供销业务工作模式,及时统计供需,形成农资供应强大合力,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全县春耕农资供应。
特殊时期,特殊服务。静宁县供销集团搭建线上农资订购服务和线下配送新模式,开通线上“静宁供销农资”微信小程序平台和“静宁新三农”微信服务号,打造疫情期间线上农资商城,将常用肥、复合肥、有机肥、水溶肥、菌肥、常用工具等分类上架,从而使群众足不出户,在家就能通过手机下单购买备耕物资,下单时只需留下自己的详细地址,就可在家等待送货上门。
供销集团依托下属新三农服务有限公司和静宁供销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将全县24个乡镇划分为三个片区,组建三支专业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分工管理,依托县乡村三级农资化肥供应体系,组织车辆人员将农户所需农资配送到家门口、田间地头,从而打通了春耕农资配送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送货下乡取得了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开辟了‘菜篮子’工程优惠通道,保证运输车辆畅通无阻。工作人员都配备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镇村检疫关卡的执勤人员大多是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开春后农活不能耽搁,都积极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新三农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薛喜霞介绍说。足不出户线上下单,农资送到家门口,不用农户跑来跑去忙活,也不用与商家面对面衔接,农户省时省力购到了春耕农资,确保了春耕顺利进行,也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接触带来的疫情隐患。
供销集团下属农资企业在对市场进行摸底的同时,直接对接国内外大型农资生产企业,与史丹利、贵州开磷、甘肃刘家峡、甘肃天宝等公司签订供货合同,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最大程度让利于民,让每个社员都能拿到平价化肥,切实做好春耕化肥配送与农机服务,确保了春耕生产不受疫情影响。
据了解,“静宁新三农”微信服务号还推出了科学施肥指导方案,帮助全县广大农户科学用肥、合理施肥。截至目前,县供销社下属经营农资企业共储备和在途化肥6860余吨、农膜500余吨,各企业已收到化肥需求订单1500余吨,已配送1100余吨。尿素、二铵、复合肥、农膜正是销售季节,这些农货都准备的非常充分,后续还在不断的购买运输,可以确保全县的春耕生产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县不断加强保障粮食、肉类、日用品和春耕生产物资供应的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供应正常,确保春耕生产物资供应充足。
据了解,为确保畜牧业正常运行,宁县畜牧兽医局组织390名县乡村防控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消毒,对全县活禽农贸交易市场、规模养殖场(户)及周围环境进行了地毯式消毒,并对近期新增畜禽全部进行了补免。与此同时,积极衔接疫情防控检查点对种畜禽调运、畜产品出售、饲料运输开通绿色通道。
当下既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又是春耕生产时节。据宁县农机中心主任朱永康介绍,目前,该中心已全天候受理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运输证办理工作,对县以内的直接办理,对县外的指导到市上办理,对乡镇区域内的协调到属地乡镇办理,确保运输畅通,春耕生产物资储备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