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琴(甘肃省古浪县大靖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合理应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科学实验形式化、表面化,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科任教师相对紧张,教师趋于老龄化。没有专职科学教师,只能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没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只能以本读本,照本宣科,有时遇到科学实验便一跳而过。平时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不加以研究解读,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生生合作也没有协调性,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实验教学,既省时又省事。在这种认识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本来属于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活动成了教师枯燥的讲解,课堂也变成了学生背诵知识点的地方,背离了《标准》的意图,忽视了科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需求。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确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科学实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成了观众,只是动眼、动口,却没有动手。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无法体会到实验的困难、未知因素,甚至失败,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参与,能够分享探究实验的乐趣,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而多媒体只有鼠标和键盘,学生之间不需要合作,也不用讨论,最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农村小学有些教师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科学实验的专业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科学课程知识零乱,科学实验素养不高。也有些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满足于现状,处于一边教、一边学的状态,实验教学指导缺乏规范性,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混乱,实验结果数据不准确,对学生的科学学习产生误导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同伴互助合作探究来完成。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首先要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条件分成实验小组,让他们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积极探究科学实验。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当,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实验小组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实验过程分歧较大,甚至出现争吵的现象,合作实验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往往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
首先,要灵活处理教材。小学科学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身边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适当补充教材,帮助学生感知科学实验的乐趣。其次,要精心设计科学实验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活化科学教材,选择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实验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真正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凸显其实践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分组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性别等精心分组,促使实验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把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好、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确定为实验小组组长,并指导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明确各自在实验中的任务,做到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人人都有事干,事事都有人干,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将优等生和学困生合理搭配,这样各个小组才能优势互补,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验,取长补短,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正视现实,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提升自己的科学实验素养,充分发挥生生合作、优势互补的团队作用,就一定能探索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