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为机,对“症”用“剂”
——疫情期间居家战“疫”之我见

2020-03-04 00:22袁婷婷浙江省宁海县银河小学315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居家德育疫情

袁婷婷(浙江省宁海县银河小学 315600)

2020 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尽量少出门,少聚会,勤洗手,戴口罩。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就是‘生活的教育’。”

一、疫情来袭,直面居家挑战

1.学习方式的转变

受到疫情影响,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在家学习。但这种“隔空喊话”式的授课方式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线下授课时,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眼神、肢体动作等判断学生是否听懂、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现在没有教师的监管,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面对授课方式的改变,如果家长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管控,并为学生做好各种学习规划,那么学生受到的影响必然相对较小;但如果过度放任,成绩下滑在所难免。

2.自律监管的担忧

居家学习中,因学生自控能力存在差异,收效将两极分化。自控能力越强,学习越主动,成绩就会越突出;反之,成绩落后得越快。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自我管控能力和领悟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次疫情将是学生自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一张“滤网”。

3.消极心理的积压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生命造成了威胁,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胁。有些影响能直接看见,可是有些影响不是那么直接。青少年作为消极体验的易感人群,受到疫情影响,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情绪问题:表现为恐慌焦虑、抑郁绝望、歧视心理等;行为问题:长期居家生活,线下社交活动少,容易导致青少年孤僻疏离,或沉迷于线上社交,影响学习及睡眠;家庭问题:长期居家生活,由于观念、作息和行为上的差异,青少年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教育即世界。眼前正在发生的疫情,社会正在经历的困难,就是一本生动、深刻的教科书。在特殊时期,应该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困难当作磨砺,努力把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共同完成一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把原本面对面的德育工作转到了“线上”,“线上德育”不缺位,学生成长不延期。

二、多措并举,助力居家抗“疫”

涂尔干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的融合。学生虽然不能如期回归校园,但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仍旧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举行,利用特殊疫情、特殊情境,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的育人元素,精心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下的居家教育工作。

1.唤醒家国情怀——宅家发声,为中国加油

疫情发生之后,笔者在班级群第一时间发出了“加油,中国”的倡议书,倡导学生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学生用稚嫩的小手画了一幅幅战“疫”绘画作品,做了一份份手抄报,还有的学生用了视频表达。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尽管有地域之隔,但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场战役献上自己的力量。每一幅作品都展示着学生对祖国的信任、对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班里的小涵同学的电脑画《战胜疫情,你我同行》被县团委、少工委“红领巾的战‘役’日记”录用。

2.架起沟通桥梁——线上班会,沟通连心

笔者在线上班级群认真召开了以“家校携手共战役”为主题的班级视频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网络学习、居家生活的信心。笔者先了解了学生在家的网络学习效果、自觉自律等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对症下药。家长和学生通过收看视频课《面对疫情,教你如何利用优势克服无助感》,动手学习“七步洗手法”等防疫知识。笔者再进行正确舆论指导,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远离有害信息,提升网络素养。

3.开启生活教育——巧用契机,对“症”用“剂”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德育实施三大载体——课程载体、活动载体和生活载体中,生活载体尤显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目光由书本引向世界,由课堂引向生活,是一个必须抓住的时机。

(1)立足平时,重视一日常规

为提升学习效率,每位学生制定“一日时间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每次到时间,就打开直播,进行护眼及锻炼。同时,给家长提供保护眼睛的方法,让学生在家也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通过钉钉“打卡”任务,积极记录。很多家长也加入其中,出现了一幕幕温馨的亲子画面。

(2)积极动手,渗透感恩教育

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倡导学生用真情行动回报妈妈,如观察妈妈的一天,为妈妈分担一次家务,给妈妈洗洗脚、捶捶背等,用小小的行动为妈妈送上特别的节日祝福。居家学习期间,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每周五为“定期整理日”。通过“整理我的小书房、小书桌”“我是分类小能手”等主题,让学生分担生活责任,提升生活技能。

(3)螺旋上升,重视心理防疫

特殊时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使他们从容面对疫情,变得更加自立、自强。

疫情初期,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通过示范视频让学生学会正确测量体温、正确洗手,帮助家长和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与外来人员接触,在家多进行有意义的亲子互动。

了解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尤其是在武汉的学生,“点对点”做好服务。记录这些学生的情况,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缓解其思想压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关爱。

疫情期间,结合教育实际,每周三通过网络直播课开设“心理健康课堂”,消除家长和学生的恐慌心理。

三、开展“云表彰”,坚定抗疫斗志

把疫情作为特殊课程,借助德育这个大课堂,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并积极进行评价。通过家长推荐、学生自荐,结合钉钉打卡活动,评选出“居家战‘疫’先锋”10 人,“静心学习战‘疫’小能手”“热爱运动战‘疫’小能手”“热爱劳动战‘疫’小能手”“爱心战‘疫’小能手”约30 人。通过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战“疫”热情。实实在在地把这次疫情当成最重要的德育教材,为学生上好这一节人生大课,使其终身受益。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其实,新时期的教育者更应解放自己的创造能力。危机到来,不应按下德育的暂停键,而应把疫情当作新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把目标、方法、内容统一起来,让实践更科学,德育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居家德育疫情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战疫情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