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优化设计

2020-03-04 00:22:29陈燕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学校32002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现象创设科学

陈燕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320021)

新课程改革提出,科学教育方法应多样化。但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仍存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不足和教学实效不足等问题。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首先,小学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理解力差,教师需要从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迸发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科学探究活动弥补了教学过程生硬这一缺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智慧和成长。

一、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意义

1.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启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仅停留于表面和机械的记忆,并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智慧和内涵。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很难对文字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背后的成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索欲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

2.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仅依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探究活动的,要一个集体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做的是在集体内进行沟通交流、表达和反思。在科学探究课堂上,学生充分参与科学探究的表现就是主动参与实验话题的讨论。另外,交流的过程也能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班级团结建设,营造更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3.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内容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教育不仅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知识的理解,更多是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理念,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度学习。对于小学科学而言,创新性就是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因而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争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问题,在随后的具体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误,掌握课程的知识。同时,让学生逐渐树立不迷信权威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创新创造打下良好基础。

二、科学探究活动优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有三条基本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套理论将生活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认为不能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都可以作为学习材料的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将教育、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相统一、相结合,最终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明确的理解和认知,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大部分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那么就要让学生对这些常见的现象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最终掌握课程知识。

1.整体把握,创设问题情景

在传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往往占据主要地位,学生自主性较差。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别无二致,只是换了环境和形式,仍没有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很难发挥真正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发挥整体把握和调控的辅助作用。

当教师树立这一观念后,对整个活动只进行整体上的把控。提出活动的驱动性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认识岩石》主题探究活动中,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课程目标要掌握的问题,如鹅卵石为什么那么光滑,没有棱角?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岩石有花纹,而有的没有?提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产生疑惑和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资料查阅和探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鉴于学生年纪较小,可以采用典故创设、科学实验创设、多媒体展示创设等形式提出问题。

例如,在《电场和磁场》这节课中,可以引入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者奥斯特的故事,结合照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来进行展示。当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突然发生了偏转。这个现象让当时的奥斯特为之一振,通过不断努力探究,她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个故事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这个现象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究之前就对探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即一些科学发现其实源于生活中一次偶然的实践。只有对生活现象处处留心,同时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才能在后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发现真理。

2.走出课堂,引导思维发展

科学学习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验室,生活内容往往被忽略。科学源于生活,大部分科学现象在生活中都有其特殊表现。不应该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中,应当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内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学习环境体系,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在《小苏打和白醋的神奇化学反应》这一节,两种材料都是厨房中必备的。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提出另一个问题:将鸡蛋放进白醋中,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生活中,很多科学现象被习惯性忽略,利用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挖掘和探讨,在加深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加强其观察世界的能力。

3.合作讨论,树立创新意识

当问题提出、研究内容确定以后,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探究。在探究活动开始前进行活动计划的制订、研讨和分工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研究活动。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尽量保证探究活动的新颖性,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方法,要求大家在自愿的前提下分组,同时兼顾到每位学生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基本了解。尽量做到组员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但在组和组之间要保持一致性,缩小差距,这样才能更好、更公平地竞争与合作。同时,在责任分工上,不要给学生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责任和身份,合理分配角色,激发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化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提升交流质量。

在探究活动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再将获得的知识转化输出为生活问题中的具体应用。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进行探究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现象创设科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13
科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科学拔牙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奥秘(2014年10期)2014-10-17 19: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