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楠,刘琦琳
(1.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404100;2.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重庆万州,404100)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承基础教育、下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中间环节。中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外,文化知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文化课程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未来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根据《中职英语课程标准》,中职英语分必选、限选和任选三种模块。[1]必选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主要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限选模块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设置,与就业挂钩。任选模块面向有升学意向或希望发挥个性、特长的学生而设置。中职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产生英语学习兴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形成学习策略,了解文化差异,能够使用英语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进行有效交流。新形势下中职英语教学亟待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与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培养“文化修养+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劳动者。
中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他们大多在初中阶段经历了英语学习的挫折,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职业学校一般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职业技能训练,英语学习带来的效益无法直接显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会从心理上抵触英语学习。
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而且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中职学校只有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现实表现,发现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才能从源头上把握内因、对症下药,改善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关于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的问题4个;与学生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态度和动机相关的题项13个;与英语教师教学相关的题项10个,分别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为5个等级;与学生所学的英语教材相关的题项4个,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为5个等级。[2]
本研究随机抽取研究者所在城市的五所中职学校,涵盖旅游、学前教育、音乐表演、机电、建筑施工和汽车维修等多个专业学生,共计300名。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全面性。[2]英语为中职一年级学生的文化必修课程之一。一年级学生在校期间能集中和系统地学习英语,便于调查,而中职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需外出到企业实习、锻炼。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对象确定为一年级学生。
本调查利用学生的课间休息和晚自习时间,现场发放问卷,学生填写后现场回收。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8.66%。研究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系数α值为0.937,效度系数 KOM值为0.932。由此可以肯定,本研究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非常高。
调查结果反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均值为2.4932)、信心不足(均值为2.2905)。对于“英语是否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学生回答“不确定”或“不太同意”的居多,由此不难理解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而不是英语中,且在这一点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大(标准差为0.75245)。虽然一部分学生表示愿意认真学习英语,但学习动机较弱,学习的行动力有待加强。
1.英语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中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能配合教师,认真做笔记,并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他们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交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英语活动的行为较差(均值介于1.2—1.6之间)。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方面,学生间的差异较大(标准差为1.1684),说明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方面个体差异明显。
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与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有信心、有意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541、0.543,且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的中等程度相关。这证明,学生如果具有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意愿,他们就能在课前自觉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样,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证明他们学习英语的愿意比较强烈,兴趣和信心得到激发,学习态度也会更认真。
2.学生对英语教材适应度的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73.4%的学生同意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材的难易度方面,中职学生的理解基本一致(均值为3.4831),差异较小。多数中职学生认为教材比较贴近实际生活,但“不太同意”英语教材与他们的专业学习相关(均值为2.3041)。这说明中职英语教材与专业的关联度不高,没有体现出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
3.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馈的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教师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材料”“能平等对待学生”这两项的数据略高外(均值分别为3.1554,3.3750),其他几项的结果均不太令人满意。这说明: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针对性较弱,与学生的专业领域偏离较远;课堂活动不丰富、不生动,难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太擅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较少使用鼓励性语言,课堂氛围比较压抑、紧张。教师在发展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方面的情况也不太乐观,没有经常关注、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展,不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方面比较欠缺。
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呈显著的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0.581、0.520。这说明,若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教授英语知识,运用多种方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参与,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就会浓厚。教师以鼓励学生为主、经常询问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习差异、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意愿呈显著的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这表明,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鼓励为主,关心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向,做到正面评价、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就能消除学生的焦虑感和挫败感。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心理是复杂多样的,旨在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思维方式、记忆原理等。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表现不一,可以归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开展情况,教材与学生生活、工作的适应度,学校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等。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不懂、学不会都会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断减退,容易陷入“不懂—没兴趣—不学”的恶性循环。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些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留下的“后遗症”,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差,难以产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部分学生具有认真学习英语的意愿,但学习信心显得不足,对英语学习持有畏难情绪和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受挫经历让他们心理上存在焦虑、怀疑;二是学习方法不当,付出了努力,效果却不理想。这样的情况日积月累,会使学生自我效能感降低,导致他们逐渐放弃英语学习。
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包括远景性和近景性动机,是一种内部动力。远景性动机可以维持和推动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努力学习,保证学习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中职学生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掌握一门技术以便就业,认识不到英语学习对自己未来人生发展的价值,觉得英语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没有关系,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没有英语学习的需要,缺乏远景性动机,也就没有明确的行为目标[3]。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学习中。
教学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要视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很多中职英语教师并未意识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课堂活动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像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这些在中小学广泛使用的教学法,对中职英语教师而言,似乎还是新鲜事物。教师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因循守旧,很难适应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容易抹杀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关爱和积极的期待,欣赏、鼓励学生。但是,中职英语教师一般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学习过程,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潜能,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作出正面评价,就会让他们增加更多的挫折感与消极的情感体验,会不利于培养他们阳光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
中职学生比较看重英语的实用性,即对生活和工作有益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满足学生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需要。以《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为例,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这些知识点固然重要,但都是独立出现的,未能与职业场景相结合。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旅游景点、接待服务、电话用语等相关知识,这些并未在教材中出现。另外,教材部分内容与时代脱节。如《英语基础模块》(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中提到了惠特尼·休斯顿、奥黛丽·赫本、邓亚萍等人[2],这些人物及事件与出生于2005年左右的中职学生的生活年代相距甚远,学生没有熟悉感、亲切感,无法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一些学习内容有情境设置,但任务设计缺乏真实性和趣味性,如去外国朋友家做客,学生生活中很难有这种活动的发生,这种假设的生硬任务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自然不理想。
教材编排是否生动、活泼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现行中职教材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学习资料,没有配备对应的图片、表格、人像等,直观性、形象性较差。第二,教材文章篇幅较长,超出了中职学生先前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容易使学生产生懈怠、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校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教学条件与设施等方面。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安排,通常第一学年开设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第二学年学习专业课程以及开展实践教学。中职学生刚入校时,由于年龄尚小,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白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缺乏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4]当他们在第二年逐渐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萌生了努力学习英语的愿望时,却又失去了学习机会。另外,中职学校的英语课一般为一周两节,一学年总计80个课时。有限的学习时间难以满足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需要。
在中职学校,为加强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技能,学校都配备有专门的实验实训室,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来熟练技能[5],如音乐室、调酒吧、形体训练室、计算机室、汽车维修间等,却没有配置英语学习的辅助设施,如语音室、英语广播等,校园内几乎不见英语标识的踪影。学校也会定期举办专业知识或技能大赛,如语文常有朗诵、演讲、写作竞赛等各种活动,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也会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现场考察、模拟操作。[2]比较而言,英语课外活动寥寥无几。这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消极观点,想当然地认为英语不重要,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然与教师的期望相去甚远。
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6]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7]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不断涌现,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功不可没。
在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好坏关系着学生能否成为适应对外开放大形势的国际化劳动者。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态度比较消极。除了学生先前基础比较薄弱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不佳、教师的教学技术与方法不妥、教材的适应性不强、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等。为更好地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中国产品与服务走出去,加强国际贸易往来,中职学校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英语水平与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应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应得到重视。学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教育,将英语教学与职业、行业对接,与终身学习体系衔接。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方面主动发生积极变化,勇于、乐于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为自己的成长、成才搭建“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