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莲
(三明市建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三明,354500)
教育领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往往具体落实在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实践的主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园需要懂得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引导幼儿去感受祖国文化,去懂得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最终帮助幼儿激发自我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福建省建宁县是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领导过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开国元帅中有八位在建宁战斗过、生活过。这些是建宁县学校进行本土红色文化教育的优势。建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土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从大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出发,将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渗透到大班主题探究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动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热爱家乡的观念。
建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采取带领幼儿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引导幼儿观看红色遗址视频、自编红色革命绘本故事等多种方式开展主题探究。这些活动形式能够加深幼儿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了解和认知。例如,带领幼儿参观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建宁红军“小后方”——水尾村、红军医院、西门红军莲塘等,将相对于幼儿来说较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具体、有趣,从而加深幼儿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幼儿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本地的红色文化遗址的魅力,得到启发。为了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本土红色文化的热爱,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探究活动邀请幼儿共同参与,引导他们进行积极讨论,商量对应的细节。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幼儿的热情,又可以激发幼儿对探索红
色主题的兴趣。
良好的红色教育环境能够让幼儿产生代入感,并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教师需要懂得从周边的一草一木、生活环境中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利用本土红色环境,积极帮助幼儿拓展学习空间,实现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使用。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融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并且将其带入大班的主题活动中,使主题活动更加具体化、生活化。
基于红色本土元素,将学校走廊改造成为独有的文化走廊。以介绍本土红色文化为主,建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创设了反映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西门红军莲塘、建宁红军“小后方”——水尾村、红军医院、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遗址等主题的文化走廊,还悬挂了革命英雄肖像、历史照片,尽可能把爱国主义的榜样生活化、具体化、艺术化。从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到充满历史足迹的纪念园,再到幼儿亲身参观的红军“小后方”,都充满着红色回忆,吸引了幼儿驻足的目光,启迪幼儿对英雄人物行为产生认同感。
班级红色文化主题墙可以满足师幼、幼幼以及家园互动,在环境互动之中让幼儿获得良性的发展,并且还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让其感受到主题活动的点点滴滴,在熏陶引导之下,逐渐形成对主体墙面内容的认知。如在教室里悬挂中国地图,让幼儿能够时时观察祖国的地图概貌。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搜集来的素材,搭建各具特色的红色主题墙。红色革命主题元素的融入,既能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又可以引导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体现着浓浓的本土红色特色。
在班级特色活动区域中创设红色文化环境可以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生活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本土特色浓郁。幼儿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苦菜、小笋等食材放置在生活区。自然材料具有趣味性,它本身还可以成为最独特的活动用品。幼儿可以在这个小天地里学习、探索,感受革命时期的艰苦生活。手工坊里,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野草、野花、树叶、砂石、稻草、芦苇秆等,运用这些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创作,如用芦苇秆扎扫把、用稻草打草鞋。教师可以结合红色故事《打草鞋》,引导幼儿认识草鞋,设计草鞋“流水生产线”,通过亲子动手创作,使幼儿感受草鞋寄托了无数中国人对革命前辈的无限崇敬和热爱,知道“红军草鞋”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符号,其表现出的是红军战士浴血奋战、艰苦跋涉的伟大,也表达了中国人民还会继续走下去,拥有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红色故事中蕴含了革命先辈们可贵的思想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幼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思维能力,展开多样化的红色教育活动主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可以促使每个幼儿更好地融入红色教育活动中,从而有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树立幼儿的学习信心,锻炼幼儿的表达勇气。
以节日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不同节日活动渗透红色教育思想,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了解革命先辈的艰辛和吃苦的精神。如在每年的清明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等地方摆放展示与人民英雄相关的图片内容,从而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欣赏区域,这样幼儿可以走进其中观看和欣赏我国军人的风采。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故事演讲活动。由于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大班幼儿利用空余时间自己收集一些红色故事并与同伴分享,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1]
大班幼儿不能只局限于文字类的红色故事学习,需要适当结合实践内容,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红色文化,并从实践中真正体会红色文化的重要思想精髓。因此,要真正培养幼儿园的红色文化学习能力,必须增加与红色活动有关的社会实践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老红军张运贵的故事》、水尾村传奇故事——《游击队血战白云寺》《打草鞋》等故事,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在铺垫好相关感情基调后,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和熟悉故事情节内容,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红色革命人物,如扮演故事中的红军战士、老百姓,这样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有利于他们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中体会革命先辈的勇敢坚强的思想品质,而这些优秀的思想品质正是幼儿需要学习的。因此,通过让幼儿学习和领会红色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可以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幼儿园还可以开展户外主题体育游戏活动,基于幼儿的接受程度、年龄特点和兴趣,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为了加深幼儿对革命英雄的热爱,帮助幼儿培养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教师可以选择户外的体育游戏活动。从幼儿兴趣、特点出发,建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设计了“我是小红军”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模拟第二次红军反“围剿”的作战场景,扮演不怕困难、勇敢神气的小红军。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在设置游戏环节、游戏玩法以及准备游戏材料中,都让幼儿亲自参与讨论,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材料,共同设置游戏情节。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的步伐,理解幼儿,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游戏设置了总司令、红一方面军、通信兵和炮兵等角色,设置对应的环节——找粮食→送水送粮→过雷区→夺高地,通过多次的挑战实现挑战性与趣味性的相互结合。虽然活动中没有教师的说教,但是游戏让幼儿体验了不怕困难、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
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本土红色文化的探究活动时,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状态,并且能够合理地制订幼儿成长方案。幼儿本身的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遇到新的问题往往无法及时反馈给教师,就会呈现出手足无措的情况。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需要追踪幼儿的动态并适当给予引导,对幼儿出色的言行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探究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完成探究活动,让探究活动能够圆满完成,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动力。[2]
红色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从红色故事、战争片段、革命遗址等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中,幼儿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们在战争中的英勇顽
强,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从而提高幼儿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究本土文化的动力。
本土红色资源有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幼儿可以亲身参与。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幼儿园可以更好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针对性教育。在幼儿园大班红色主题教育实施中,教师使用对应的资源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可以促进幼儿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