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实施

2020-03-03 22:46
教育观察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班绘画目标

胥 婕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一、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绘画活动目标要求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绘画表现幼儿对世界初步的体验与认识。组织实施大班幼儿绘画活动,需要教师考虑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大班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1.精细动作的发展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精细动作也随之呈现出协调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基本可以掌握如折纸、剪贴等复杂活动,能做烦琐的手工、创作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等。提高大班幼儿精细动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完善绘画作品,使绘画作品线条逐渐流畅、涂色更加均匀、不涂出边框。

2.抽象思维的萌发

大班时期,幼儿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初步显现的思维阶段。绘画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对构图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开始注意绘画物体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关系,出现“草稿线”“阴影”等。幼儿在画面中会试图运用颜色来描绘出遮挡等位置关系并开始运用多样的构图形式。后期在绘画内容中也会初步地表现出物体远近关系及比例关系。

3.认知能力的掌握

在认知能力方面,大班幼儿开始进行有意感知和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语言等都逐渐具有目的性。比如,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进行观察。在绘画活动中,大班幼儿需要先“想一想”,在头脑中先做构思来确定有意想象的目标,再做出行动的计划,然后基本按照构思的计划去行动,最后使用结构较复杂的句式来进行自我评价。

(二)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

大班幼儿在小中班阶段经过一定训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认知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使幼儿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第二,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幼儿对颜色变化的敏感度;第三,使幼儿能表述清楚自己独特的观点,完整地表现熟悉的或者想象中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主要体现在大班幼儿在创作时能掌握“拟人”等较抽象的概念,注重画面的位置关系与色彩的层次感,能对两个以上简单的物体进行比较分析并将感知出的明显特征较为准确地绘画出来等。

2.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在于引导大班幼儿积极参与绘画及绘画欣赏活动,多与同伴、教师沟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联想与想象,逐步学会用感官、语言、肢体等手段体会绘画的对称美、形式美、均衡美,感受作品中形象、色彩和构图的象征性、寓意性。主要体现在引导大班幼儿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引导幼儿感受色彩层次之间的变化,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大班幼儿的技能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能够灵活地表现出事物的形态特征;第二,探索多种绘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了解多种颜色搭配的技巧,关注画面的整体性;第三,在参与绘画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出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动物、风景等;能掌握多种搭配、创造颜色的方法;能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养成工具、材料摆放整齐等好习惯。

二、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存在的问题

图式期的大班幼儿的绘画技能会随着思维和手部精细运动进一步发展,在对绘画技能的掌握以及有目的使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因其认知和动作发展的限制,幼儿可能无法顺利地创作出自己所期待的内容。教师如果盲目运用机械的单一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会使幼儿缺少提升自己绘画技能的渴望,严重时则会影响美育教育,限制幼儿知、情、意等方面的成长。

(一)活动目标的片面性

当前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目标的目的性太强,未从幼儿长期发展角度进行设定,以至于教师组织实施活动时不能让幼儿得到情感的寄托,也未能从中得到满足感与幸福感。如引导大班幼儿画一朵花,目标设定着重于画出花朵的形态特征以及绘画工具的使用,未顾及大班幼儿被爱和被尊重的需求,进而忽视了幼儿高级情感的延伸。

(二)实施形式较为单一

如今,很多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活动形式较为简单,只有单独科目的集中教学或只有笼统的活动形式,没有针对性的活动实施方案。大班幼儿的艺术表现性与其直接感知的活动形式有关,单一的实施形式会使幼儿的绘画成果概念化、模式化。

(三)教育方法的简单化

现阶段很多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教育方法略显单一,主要采用示范法或范例法。但随着对幼儿教育的深入研究,传统绘画教育中对技能技法的过分注重受到幼教专家的批判。只有合理运用示范、范例法,使用更多贴合大班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大班幼儿更喜爱绘画活动,使其在愉快情绪的基础上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活动环节过于直接

许多情况下幼儿还未在指定或创设的环境中观察、感受所要绘画的内容,就被要求开始进行创作,此举忽略了幼儿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一些教师只对绘画内容进行口头的形象分析和知识普及,并在活动过程中约束大班幼儿的绘画行为,这将会束缚幼儿的思想,使其无法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五)作品评价模式的匮乏

目前,一些绘画评价活动还停留在比较幼儿的绘画作品与实物相不相像、配色是否符合事物的特征等阶段,并以教师评价为主。有的教师直接忽略作品评价这一环节,使大班幼儿缺少感知他人情感和展现自我的经历。

三、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活动目标的全面性

合适的活动目标是实现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在设定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目标时,不仅要符合幼儿园大班幼儿年龄基础和实际能力,而且要将目标自然地渗透到认知、情感、技能和创造等维度,突出对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目标的设定应从大班幼儿的角度出发,多使用“感受”“体验”“尝试”等词语,减少使用“明确掌握”“必须学会”等语言。活动目标应富有弹性,如在组织实施以亭子为主题的绘画活动时,活动目标可以设为:能自主地用线条及色彩表现凉亭的特征,并在亭子原基础上进行大胆装饰创作,既照顾了班内能力稍有欠缺的幼儿,又让有余力的幼儿进一步创作。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包括技能目标,还要包含情感、认知方面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活动开展的多样途径

在绘画活动的框架下,不同的实施途径各有特色。因此,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归纳,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可以具体且有条理地通过单独绘画活动、社区自然情境绘画活动、区域绘画活动和主题绘画活动四种途径进行组织实施。

单独科目的绘画活动过分强调绘画活动的完整性与表现性,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经验迁移的方法,将大班幼儿感兴趣的经验迁移到绘画活动中,便于活动的展开。

在社区自然情境户外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与社会、大自然亲密接触,使幼儿的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组织绘画时,参照物的光线、色彩会随时间而变化,幼儿在此时可以用不同色彩与方法进行绘画,经过长期实践幼儿会拥有较强的概括力、理解力及娴熟的表现力。

区域绘画活动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也可以由教师在区域内投放特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绘画材料进行适当引导,让幼儿自发展开绘画活动。如:在区角内为大班幼儿准备水粉颜料、彩纸等可创造性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培养其绘画能力。

幼儿主题绘画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可以由教师确定,也可以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发起。进入图式期的大班幼儿,绘画时借助经验及情景再现的现象增多,表现为围绕主题融入许多新形象,丰富画面内容等。

(三)活动方法的多种多样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总结出符合其成长需求的四种教育方法:示范法、游戏法、观察分析法和情感熏陶法。

示范法包括整体示范法和部分示范法。对于已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采用部分示范法。例如,组织社区自然情境绘画活动时天空中出现云朵前后遮挡、重叠等现象,教师可以给幼儿示范绘画这一景象的较难部分,对理解力差的幼儿可以进行单独示范。在单独科目绘画活动或主题绘画活动中可运用图片示范法,将肢体语言、视频、音乐、游戏等方式结合起来,以扩大幼儿视野,唤起幼儿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游戏法可穿插在各个绘画活动中,可以与区域绘画活动相结合,将区角布置成超市内的环境,让幼儿把想要购买的东西画出来。将游戏贯穿于整个绘画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巩固,增进对遵守公共场合规则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法的选择需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更细致地考虑游戏的命题、互动方式的游戏化以及对绘画成果的游戏性处理。

观察分析法可以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模式,对关键因素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比较。结合多种不同的活动途径,让幼儿近距离接触或深入观察,可以锻炼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长与记忆力。如组织“六一”主题绘画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六月一日开心的氛围是如何体现的并将其画下来。观察活动可使大班幼儿不断地接纳生活中的艺术,产生生活愉悦感。

情感熏陶法可以利用美好的自然环境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之情。例如,秋天到了,大班幼儿对落叶产生兴趣时,教师可收集一些以金黄色或者红棕色为主的落叶,渲染落叶缤纷的氛围,引导幼儿感受季节变换的美好。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示范法,为幼儿示范树叶印画或贴画来开拓幼儿的创作思维,激发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

(四)活动环节的循序渐进

由于大班幼儿绘画水平不一,活动环节的制定需要顾及每个幼儿思维反应速度的差异,为兼顾大班幼儿间的能力平衡,可将活动环节总结成感受与欣赏、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和欣赏与评议四个环节,旨在让大班幼儿循序渐进地开展绘画活动,由浅及深地感受到绘画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探索与发现环节一般以幼儿自主探究、自我发现为主,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最后进行总结和升华。如组织实施大班幼儿社区自然情境绘画活动“美丽的亭子”时,教师带领幼儿到凉亭处,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亭子及周围的事物,打开幼儿的思路,让幼儿进行自主装饰与创作并在画纸上呈现出来。

在感受与欣赏的环节中,欣赏对象可以是幼儿自身、大师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如组织实施大班幼儿单独科目绘画活动“美丽的大自然”时,教师可以搜寻自然风景类的绘画作品,匹配音乐,促使大班幼儿瞬间进入情境,激发其绘画潜能。

创作与表现环节是大班幼儿在经过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之后,大胆表达自己的经验、想法或情绪情感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自由的氛围,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与审美方式。教师要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想象和别出心裁的方式,把画的内容和自己的内在情感交织在一起,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

欣赏与评议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自述、同伴分享、教师引导等方式,促进幼儿记忆、联想的发展;聆听同伴的分享可以使幼儿学会尊重、欣赏他人;教师在鼓励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同时,应及时关注其在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可以运用更容易被接受的建议式方法进行指导,让大班幼儿的自信心和热情勇敢的态度得到进一步激发,让其能够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五)活动评价的多元性

当前,很多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但考虑到大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流露或者创造力显现等现象,因此只有从教师、幼儿、家长三方主体出发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多元、科学的评价,才能促进幼儿在认知、个性、情感等多方面发展,进而促进其积极、健康地成长。

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考虑大班幼儿在此年龄阶段所掌握的能力、技巧后再进行评价;其次是尊重幼儿绘画特点,不随意批判、篡改绘画作品,培养其求异思维;最后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用热爱绘画的积极饱满情绪感染幼儿。教师在评价时也应多采用引导和协商的语言,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引导幼儿绘画作品的呈现更加富有个人色彩,表现更加拥有情趣。

幼儿的评价。在评价活动中可以以大班幼儿自我评价为基础,提倡幼儿间相互评价,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教师在对大班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分析,同时让幼儿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构建师幼共同评价体系,由教师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评价内容,在保护大班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

家长的评价。家长参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是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家长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大班幼儿创作的作品,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幼儿进行再次创作,促进其在艺术领域乃至其他领域的全面

发展。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对幼儿下次绘画作品进行适宜的评价。

猜你喜欢
大班绘画目标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