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萍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给幼儿创设一个园内园外、开放融合的成长社区,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梁丰幼儿园课题组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精心打造由“多元融合的成长大社区”“互动有爱的快乐小社区”组成的成长社区。成长大社区从范围和活动形式来看,主要是指向全园性的混龄活动以及走出幼儿园的亲子社区活动;快乐小社区从范围和活动形式来看,主要是指向班级及长廊的同班、同龄活动。本文旨在发掘成长社区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正面作用,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在成长社区中,不同社区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是不同的,交往的群体也是不同的。各个社区具体活动的指向性也各不相同,有增强幼儿挑战意识、提高体能的“霹雳小将”“穿越火线”;有发展幼儿审美、创意能力的“彩色丛林”“创意涂鸦”;有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聪聪社区”“甜蜜小居”;有发展幼儿探索、探究能力的“绿野仙踪”“奇幻泥沙区”;有发展幼儿空间建构能力的“建构之城”“万能工匠”;有发展幼儿生活技能的“木工房”“青青小菜园”;有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蜜园”;等等。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多通道的全新体验,给予幼儿更多成长感受与体验。
成长社区活动内容的选择打破了以往教师安排、幼儿接受的传统模式,活动内容完全自主,实现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愿望。教师将十大户外游园活动区的内容制成图表,提供十种不同颜色的手环,每种颜色代表一个内容。活动前幼儿自选代表活动内容的手环,戴在手上;游园活动时间,进行人员分流,每个幼儿根据手环的颜色找到相应的方阵,由负责该区域的教师带领幼儿到所选区域参加活动。幼儿每天都能根据意愿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
体验活动的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参与的过程,幼儿可以单独活动,也可以混龄结伴活动。活动的内容也是由幼儿自发生成的。例如:“动物研究所”活动中,幼儿自选工具寻找感兴趣的小动物,有的用放大镜去草丛里探寻、发现小动物的踪迹,有的用镊子去夹泥土里的西瓜虫,有的用小锹去挖地下的蚯蚓。幼儿发现小动物后,装入捕虫盒,认真细致地观察,在观察记录本上记录观察的内容。除教师定点指导外,参与活动的幼儿不是固定的,这会产生幼儿与陌生教师、同伴交往的情况,每次活动的内容也会由于参与幼儿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情况,适时指导幼儿活动。
每次活动后的分享是多维的,幼儿可以当场表达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活动中出现的纠纷以及化解的方式。幼儿还可以回班级后分享介绍活动中的开心和不开心的内容,介绍与陌生教师、同伴发生的故事,介绍自己获得的成功与挫折。幼儿还可以用绘画、日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家长、教师、同伴。多维的分享途径,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成长社区活动中,身心愉悦地发展。
丰富多元的成长社区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幼儿的行为分类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教师应认识幼儿发展的相互关联的各个环节。幼儿的个体完整性还体现在各领域发展上,即某一领域的发展可促进另一领域的发展。成长社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在成长社区活动中,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不断实践自己的想法,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探索感兴趣的事物的秘密。如探究“园子里的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发掘树的秘密,包括测量树的“腰围”、对比不同树皮的特征、寻找树叶吸水的原理、比较果实大小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长社区开放性的活动可以成为幼儿探索科学、实践想法的平台。
成长社区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群体活动,为幼儿融入更大范围的交往活动搭建了舞台。游园活动中,中大班幼儿自选活动区域混龄交往,他们有更多陌生的玩伴,尝试沟通、交流,共同商量完成活动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活动“建构之城”中,混龄建构活动给予幼儿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从创意构建主题到分工建构,幼儿自由交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往,对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至关重要,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实践证明,成长社区活动对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长社区活动的开展从表面上看扩大了幼儿交往的群体范围,同伴、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幼儿园的教职员工等,都是幼儿交往的对象。从更深层次看,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建立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在表达意愿中达到交流分享的目的。在成长社区,幼儿交往的范围更广、交流的次数增多,成长社区给幼儿创设了说的环境,说的环境是完全开放自由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主动参与的活动更能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幼儿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可以提高其感知觉的灵敏度和活跃性。艺术创造活动是幼儿自我表现、抒发情绪情感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自信心和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效果。成长社区活动中,教师结合现有资源开辟了“彩色丛林”“户外涂鸦”活动,打破了室内美术活动的场地限制与空间限制,是幼儿进行艺术创造的开放场所。成长社区活动内容与户外融合,如墙面创意涂鸦、窗帘创意画活动。在户外活动中,生活中的自然物如树枝、树叶、石头等都可以进行创作,这些活动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创意。
幼儿阶段是个体身体和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发展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成长社区活动注重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让健康的体魄成为幼儿活动的基础。有别于普通体能活动的机械训练,成长社区活动中的“霹雳小将”“穿越火线”等活动,融入游戏情节、追随幼儿兴趣,游戏情节的设置与体能障碍的设定都由幼儿来完成。成长社区活动把主动权还给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该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体能训练目标。综上所述,成长社区活动有效促进了幼儿五大领域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了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成长社区活动模式。
幼儿时期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思考力等能力、个性的形成时期,个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个性、表现出个性。从成长社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幼儿在成长社区的氛围中自由成长,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接受幼儿的奇思妙想、仔细聆听幼儿的心声,才能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因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是成长社区活动的目标之一。教师应用爱和包容支持幼儿的五彩缤纷的童心世界,积极回应幼儿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可见,幼儿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探究世界,成人应该认可幼儿的“一百种语言”,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维护幼儿的权利、相信幼儿的能力。教师要蹲下
身,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用幼儿的耳朵听世界,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要做到真正放手,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发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成长社区活动注重幼儿合作性的发展。例如:“混龄游园”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完成任务,实现混龄合作;“万能工匠建构”活动中,需要相互帮助才能完成任务,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木工房”活动中,为完成制作“小汽车”的任务,幼儿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画图纸,有的按图纸切割木材,有的进行拼装,有的负责装饰。在成长社区活动中,分工合作的现象随时发生。成长社区活动中也有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小汽车制作”任务,幼儿从对车子的直观印象到动手画图纸和加工,完成汽车的拼接并装饰汽车,这一系列过程对幼儿而言较有难度。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幼儿能不断挑战任务,最终完成任务。因此,成长社区可以为幼儿创设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幼儿的探究在成长社区中随时会发生,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幼儿探究的愿望更强烈。例如,在“动物研究所”活动中,幼儿在草丛中寻找蚂蚁的踪迹,分析找到蚂蚁的好办法。当找不到蚂蚁时,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将蚂蚁引出来,用放大镜认真观察蚂蚁的身体形态,记录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被激发了,他们有的用饼干屑引来蚂蚁,观察蚂蚁与同伴们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有的用糖果引来蚂蚁,观察超过蚂蚁重量无数倍的糖果如何被运走;还有的研究蚂蚁的洞穴,探索蚁穴的构造。为了解决观察工具的不便,幼儿就地取材,用树枝等挖开泥土,探寻蚂蚁的身影。有的幼儿用树叶当小船,把蚂蚁送到小池塘里随风飘走。在成长社区活动中,幼儿认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