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乃志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加强文化育人事关“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这个重大问题。定向培养士官作为我国军队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其能力和素质是影响未来战场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军网和海军新闻报道,仅2019年海军就依托国内共22所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定向培养士官3160人[1],定向培养士官招生已经覆盖了全国17个省的49所院校,其中93.8%为高职院校[2]。定向培养士官已成为加快推进军队建设创新发展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文化的目的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一种育人之本。文化育人其根本是熏陶人、教化人、塑造人和培养人,是一种精神培育。从教育角度看,“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其根本是育人[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17年开始招收海军定向培养士官,2019年开始同时为海军和武警部队招收定向培养士官,在新时期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工作中,学院努力提高对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的认识,围绕新时期党关于军队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4],强化学院自身文化育人功能,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时代军人,真正担起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的使命任务,不断进行文化育人生成之义的实践探索。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期,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士官”已经成为军队士兵队伍的主体,是士兵队伍管理教育的骨干力量[5]。作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新生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军队建设发展中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定向培养士官这支新生力量应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具有新时期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6]。
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连接军队的纽带,定向培养士官已成为军队人才成长和培育的摇篮,高职院校要始终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拷问和校正自身定向培养士官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文化育人作为高职院校提升定向培养士官综合素质和培养军队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经途径,直接影响着一代青年士官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中必须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的论断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个核心作为解决“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一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军队建设发展必须同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就要求定向培养士官在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中听党话、跟党走,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将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期望和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勇于担当,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在新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和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面对定向培养士官的文化育人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始终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办学方向,偏离了这一目标和方向,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在文化育人中就会偏离轨道甚至走向歧途。高职院校在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中要突出政治标准和强军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和立德树人上下足功夫,着力培养和锻造忠诚务实担当的军队士官人才队伍。
我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定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用强军文化对定向培养士官的培根铸魂。新时期,忠诚于中国共产党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忠诚于党,就要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坚决自觉执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中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到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一切听党指挥”。这是新时期军队官兵对“军魂意识”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服从、坚守与践行的具体体现。“军魂意识”作为当代军人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是根植于自己心中的崇高追求,是新时期当代军人独特的文化标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职院校必须清醒认识到塑造灵魂和培育人格比学习专业更为重要,必须认清在定向培养士官中加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定向培养士官具有坚定的“军魂意识”,就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执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到部队才能“立得住,行得远”。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要关头,文化自信是定向培养士官坚定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文化育人作为强军建设的重要手段,对统领青年士官学员的价值追求和凝聚共同信仰的伟大力量,坚守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固本培元的作用[7]。
文化育人其实质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受教者”和“教育者”这两个主体。在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的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存在着“错位”现象,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青年士官学员的文化自信。
定向培养士官的高职院校多为军民融合型院校,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中,有些高职院校一直处于一种摸索状态,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这导致了定向培养士官的“教育者”(主要指主导者和直接教育者)本身对文化育人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者”本身对文化自信的持久力量和强军文化的精神内核理解不透,加之直接教育者的素质、修为、水平以及专业参差不齐,造成了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中的“同质”现象。主要表现:
一是育人队伍的“同质”,直接教育者基本来自院校的普通师资队伍,选人用人时并未进行优选,学校也未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直接教育者对青年士官学员的教育思维与普通学生无异,存在教育者的“同质”现象。
二是文化育人方式方法的“同质”,直接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对定向培养士官只是增加了部分相关内容但远未进行“半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的教育,和普通高职学生的教育没有进行任何“差异化”,造成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同质”。
三是文化育人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的“同质”,一些高职院校初期采用对其他院校定向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模仿或对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全照搬。久而久之,根本忽视了文化育人对定向培养士官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文化育人内容脱离强军文化,造成了文化育人模式和内容上的“同质”现象。
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中这些不应发生的“同质”现象制约了高职院校着眼于定向培养士官到部队的“立得住”和“行得远”,制约了青年士官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强军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对提升青年士官学员的品德境界有不利影响。
在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中,青年士官学员与其他青年学生一样,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然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军民融合型定向培养士官的高职院校,由于忽视青年士官学员的主体作用和强军文化的根本任务,定向培养士官的文化育人存在“悬空”状态。主要表现:
一是高职院校并未真正认识到青年士官学员“受教者”这个主体的地位,文化育人中脱离了“受教者”这个主体的现实思想、学习、生活和成长实际,文化育人自话自听,使青年士官学员这个“受教者”处于“悬空”状态。
二是定向培养士官的文化育人中严重缺乏对强军文化的融入和输入,军民融合的文化输入“强民而弱军”。强军文化对强军目标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定向培养士官中缺乏强军文化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使文化育人处于“悬空”状态。
三是新时期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文化间的交锋与博弈在当代青年群体身上得到映射,青年士官学员对定向培养士官的认同完全来自个人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本应根植于青年士官学员心中并高度认同的政治信仰和绝对忠诚担当由于内在原因和文化育人的乏力使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处于“悬空”状态。
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中这些值得注意的“悬空”极易造成青年士官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对青年士官学员的成长成才和定向培养士官这支军队新生力量的建设乃至强军目标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体能训练和业务技能学习,围绕新时期军队士官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文化育人的根本价值,全面塑造新时期强军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为军队建设服务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8]。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在定向培养士官的实践中,围绕有效构建育人工作机制和全面塑造新时期人民军队准士官,内化对文化育人的认知理解,积极探索实践推进的逻辑思路,这也是高职院校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中文化育人的应有之义。
1.遵循育人对象的“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的育人过程应该是“受教者”和“教育者”这两个主体相互协同的过程,青年士官学员作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基本对象和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高职院校要在文化育人中强化这个“受教者”的主体地位[9],真正把青年士官学员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唤醒青年士官学员内心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定向士官人才培养文化育人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必由之路。
2.遵循育人路径的“有效性”原则
文化蕴绘底色,文化滋养心灵,文化的育人功能固然十分重要,但文化育人重在取得实效。高职院校要变文化育人的单项输入方式为注重推进文化育人与军政、体能、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优化创新文化育人模式,因地制宜,在实践层面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探索更加贴近军队文化实际又体现青年特点,青年士官学员能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增强青年士官学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全面提升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3.遵循育人内容的“针对性”原则
文化内容决定着文化育人的底色,文化育人的熏陶、浸润、感染、教化、塑造作用其根本在文化内容本身。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的文化育人中,文化内容建设必须紧贴强军文化的需要。内容针对性的核心逻辑是与忠诚于党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同一性、与强军目标方向上的一致性和在语言文字上的感染力。通过文化建设为青年士官学员提供有营养、有品质,在与时俱进中产生价值引领的内容,坚定青年士官学员的文化自信。
定向培养士官作为部队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和新时期强军的复合型人才,“怎么育”,“育什么”成为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厘清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的根本价值与核心问题,探索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相生相宜的文化育人新实践,使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的定向培养士官中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
1.重构格局提地位,实现青年士官学员主体地位与主渠道作用双提升
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的文化育人事关青年学员的成长成才,事关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塑造,是一项培根铸魂工程。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中的“同质”与“悬空”现象,提高文化育人中青年士官学员的主体地位,重构文化育人新格局。学校各层面要转变对青年士官学员文化育人的理念,从青年士官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强军建设的社会价值需求出发,遵循青年士官学员成长成才规律,优选“教育者”这个育人主体,有效发挥文化育人主体主渠道的作用。微观上要改革当前只重专业学习和体能训练而轻人文教育的情况,将“文化课程”与“课程文化”有效融合,保证育人格局中文化育人的主渠道畅通,提高文化育人对青年士官学员的注意力和吸引力。渤海船院以青年士官学员为中心,在军政训练和课程学习中积极发挥主渠道育人作用,切实加强军与民的融合,实现了青年士官学员主体地位和主渠道作用的双提升。
2.优化载体强引擎,实现青年士官学员与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同生共长
青年士官学员大多具有彰显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与行动和易于接纳新事物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校园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载体和平台,增强青年士官学员参与的驱动力。在实践中渤海船院把青年士官学员感兴趣的国旗班、合唱队、棋牌社等社团活动作为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平台的突破口,积极扩展“军旅学堂”“高雅艺术进校园”“人文教育讲座”“专业社团”“球类竞赛”等比赛型、共建型和活动型平台丰富活动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高职院校还应利用校园网络特点,搭建青年士官学员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具有时代强军文化特色和家国情怀文化育人网络实践创新平台,以他们为主体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优化形势政策报告会、红色经典读书会、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军旅荣誉墙、红色网络学堂等,有效发挥红色文化阵地的价值引领作用,使青年士官学员在这些载体中接受浸润和熏陶。
3.融合文化求精准,实现“军魂意识”与青年士官学员价值诉求有效融入
大多数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乐于独立思考的青年士官学员对定向培养士官的认同完全来自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家庭的利益需求。要实现文化育人的根本价值,使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绝对忠诚担当的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青年士官学员心中,高职院校必须针对青年士官学员自身成长特点,精化以“军魂意识”和蕴含“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强军文化特色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充分挖掘不同课程中的文化教育资源,融合符合青年士官学员成长特点的先进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军旅文化融入育人内容体系。改变定向培养士官文化育人中内容宽泛、语言粗糙的问题,使文化育人内容由“大水漫灌”向有针对性的“精准滴灌”转变[10]。青年士官学员培养还处于“百年树人”的关键时期,要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军魂意识”与青年士官学员价值诉求有效融入。
高职院校在定向培养士官的工作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的现实要求。文化育人作为灵魂塑造和人格培育的重要手段,必将在高职院校定向士官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文化的力量培养定向士官人才,是新时期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推进我国军队建设创新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