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增樑 谢 军
谢军,男,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导师,衡阳市中医医院科教科科长,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消化内科及肝病临床、教学、科研,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坐诊,现将谢军教授运用升降散治疗脾胃病的理解和临床医案介绍如下。
升降散雏形为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瘟疫门》中的内府仙方。后由清代陈良佐改名为赔赈散,陈氏所著的《二分晰义》曰:“此方群书不载,亦非师传……非敢曰自裁,实独撰之方也”。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卷四·医方辨》曰:“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当随赈济而陪之也,予更其名曰升降散”。本方被杨氏称为“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以治表里三焦大热。升降散之于瘟疫,如同银翘散之于四时温病[1]。
升降散由白僵蚕2钱,蝉蜕1钱,姜黄3分,生大黄4钱组成,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书中写道:“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皆备,而方乃成。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2]。刘培民等[3]认为大黄为本方的君药,其以大黄为君药的理由主要有:①大黄攻专力宏,清泻火热毒邪,抑亢盛之阳;②功效多端,泻下清上,荡肠清腑,还兼具凉血活血的功效;③方中大黄用量远超其他3味药,为诸药之冠。
谢师认为升降散以僵蚕作为君药,在于僵蚕气味轻薄,宣透少阳、清郁透热,善升清散火,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蝉蜕甘咸性寒,可清热解表,质轻而升,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阴,故作为臣药。姜黄辛苦,善理破血行气除瘀,为佐药。大黄为使药,苦寒降泄,引热下行,从而使里热下趋而解,为使药。僵蚕、蝉蜕升浮以升清阳,姜黄、大黄降泻以降浊阴,一升一降故名升降。按《伤寒瘟疫条辨》所载,升降散病位应在少阳三焦,以少阳三焦郁热为主;而以大黄为君药,往往为病位在阳明肠胃,其次以药物用量之大小论君药依据欠妥。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常兴等[4]将这九种气机失调为病概况为“九气为病”。历代医家认为临床上升降散的辨证应用在于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与气机升降失调互为因果而产生的病症,皆能以升降散治之。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升降散不仅是治疗温病的总方,也是治郁热病证的总方[5]。一般来说,外感六淫,七情、饮食、痰饮湿、瘀血、正气虚衰等均可引起人体气机内郁,气机内郁而不得透散,蕴蓄于里而成火郁之证。这便与升降散主治三焦火热内郁、气机升降失常者相呼应。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有了脏腑之气的运动,才有人的生命活动,而脾胃位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不管是心肺之气下行,还是肝肾之气上升,都离不开脾胃这个枢纽。火郁证正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常,内郁不透,最终化火所致。
谢师认为升降散主升清降浊,活血行气,宣透郁热。本方仅4味药,僵蚕、蝉蜕祛风解痉,散热宣肺,宣透阳中清阳;大黄、姜黄荡涤行瘀,化郁解毒,降阴中浊阴,两两配伍、一升一降、阳升阴降,解表里三焦之热。
4.1 例1患者王某,男,41岁。于2018年9月9日初诊,主诉:反复嗳气半年余。患者自述2018年春节期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嗳气,每次持续约5 min,反复发作,进食后症状加重。曾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间断口服中药及西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症见:患者面色红润,嗳气反复发作,常因情绪激动诱发,腹部胀满,进食后尤甚,时有恶心干呕,嗳气后腹部胀满感稍减,身热,口苦口干,无反酸,纳一般,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嗳气,辨证属肝胃郁热,治以疏肝理气,透达郁热。予升降散加味:僵蚕12 g,蝉蜕12 g,姜黄12 g,大黄(后下)3 g,柴胡10 g,黄芪10 g,白茅根15 g,川楝子10 g,白芍10 g,旋覆花10 g,法半夏10 g,竹茹7 g。上方7剂,400 ml水煎服,日1剂,早晚2次温服。9月16日二诊,患者诉嗳气明显减少,腹胀减轻,继服上方7剂。此后随访患者症状已经明显减轻,对日常生活已无影响。
按:谢师认为嗳气因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纳气;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肺主宣发肃降;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脾胃经络相连;脾胃为“升降—纳化—燥湿”相辅相成。故嗳气病位在胃,与五脏密切相关。本案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急躁易怒,患者肝胃之气不和,肝木犯胃侮土,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胃气上逆,以至嗳气频频不得安宁;中焦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则见腹胀。根据本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当辨证为:肝胃郁热证,故予升降散加味以疏肝理气,透达郁热,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方中僵蚕升清散火,清热解郁;蝉蜕清热解表透邪;姜黄行气散郁;大黄清热泻火,推陈致新;柴胡、川楝子、白芍、黄芪行气泄热、疏肝解郁;白茅根清热凉血;旋覆花和降胃气;法半夏燥湿化痰;竹茹除烦止呕,诸药合用以达疏肝理气和胃,透达郁热的目的,切中病机,故疗效甚佳,嗳气止而病愈。
4.2 例2廖某,男,65岁。于2019年4月8日初诊,主诉:反复大便秘结难解5个月。患者自述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秘结难结,4~5日一解,腹胀,进食后明显,无腹痛、恶心、呕吐等,自行购买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一日3次,一次2片,初有好转,后仍不能解大便,常自用开塞露通便。现症见:大便秘结难解,4~5日一解,腹部胀满不适,进食后尤甚,无腹痛、恶心、呕吐等,口干口臭,矢气时作,纳增加,小便黄,夜寐欠佳,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数。中医诊断:便秘,辨证属气郁化火,火郁阳明证。治以透发郁热,通腑降浊。方选升降散加味:僵蚕10 g,蝉蜕6 g,姜黄10 g,大黄(后下)10 g,玄参15 g,牡丹皮15 g,瓜蒌子10 g,当归10 g,黄连2 g,甘草6 g。上方7剂,400 ml水煎服,日1剂,晚分2温服。4月15日二诊,诉大便较前通畅,但仍腹部胀满不适,予上方去黄连,加乌药15 g,白术10 g,继续服用5剂。4月20日三诊,患者诉前症均得到缓解,舌淡红,苔黄稍腻,脉弦,予继续服用上方5剂。后复诊,症状消失,未有复发。
按:《素问·举痛论》言:“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病而闭不通矣”,谢师认为胃作为水谷之海,其精华行瘀于荣卫,其糟粕留存于大肠,若五脏三焦气机失调,邪气难解,升降失职,故大便难也。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平素身体强健,喜食肥甘厚味之品,以致脾胃受损,脾胃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之所,脾胃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化火,火热之邪内伏于肠络,伤及阳明,肠燥津亏,故发为便秘。根据本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当辨证为:气郁化火,火郁阳明证,故予升降散加味以透发郁热,通腑降浊,使气机平衡。本方中谢师重用大黄以引热下行,泄阳明之热从而通腑清浊;僵蚕、蝉蜕清热解郁,姜黄破血行气;玄参、牡丹皮清泄伏火;瓜蒌子、当归润肠通便;乌药、白术行气宽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见效守方,疗效甚佳。
临床上升降散的应用十分广泛[6],虽然升降散原方仅有4味药,但是其配伍精妙,一升一降,内外通和,包含了升降出入的理念。临床上不论外感还是内伤,虚证或者实证,抓住气机壅塞不通,郁热内生的关键点,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升降散为基本,临证加减,往往有《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效。
5.1 解郁行气治脾胃杂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火郁发之”。发,发越之意。凡火郁而病,属阳病热病。其多在心、小肠、三焦、脉络,易伤阴。火邪,结聚敛伏体内,不可蔽遏,因势导之,或解之、或散之、或升之、或扬之,如开窗揭被,此为发也。升降散以僵蚕、蝉蜕宣透解郁,达热出表;姜黄、大黄活血化瘀,逐下泻浊;四药合用,上畅下达,外宣里泄,表里双解,气血畅达,清升浊降,气机通泰。因此运用升降散加味治疗气机失调,火郁不透的脾胃杂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5.2 阳升阴降调三焦气机《素问》言:“百病生于气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与机能的维持与自我的气机调节密切相关,气机乱则百病生。升降散方中僵蚕气温味辛,蝉蜕气寒无毒,味咸而甘;姜黄性味辛苦大寒,无毒;大黄苦寒无毒;蝉蜕、僵蚕宣肺开上焦而升清;姜黄、大黄畅中焦而达下焦降浊。寒温并用,升、降、散三法并举,可调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正常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故作为治疗各种脾胃杂病的基础方剂,确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