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楠
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场所,不仅患者具有预后差、进展快、病死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对设备要求也较高,因此护理难度、治疗难度较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和改进,治疗方案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但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常常仅注重身体疾病的治疗,忽略了患者心理需求,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精神应激反应,严重时可因精神压力造成错乱、幻觉,引发一系列精神障碍症状,影响当前睡眠质量,对此还需注重情志护理[2]。中医情志护理更具有特殊性,符合现代护理需求,有效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目的,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营造安静住院环境,解除患者当前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或减轻引起患者心理障碍、痛苦等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增强战胜疾病自信心和意志[3]。而本文在面对ICU患者中,运用不同护理指导,如下文所述。
1.1 一般资料120例ICU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组,分为2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5月22日—2019年5月22日期间完成。观察组平均体质量(65.84±10.22)kg;平均年龄(60.79±5.43)岁;性别:男性34例,女性26例;疾病类型: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10例呼吸衰歇,16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休克,13例重症肺炎感染。对照组平均体质量(65.69±10.45)kg;平均年龄(60.23±5.57)岁;性别:男性33例,女性27例;疾病类型:16例慢性阻塞性疾病,11例呼吸衰歇,15例呼吸功能不全,4例休克,14例重症肺炎感染。2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国内综合ICU收治标准;(2)患者神志清楚,能够完整表达内心感受;(3)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试验;(4)患者预期入住>2 d以上。排除标准:(1)排除突然出院或死亡患者;(2)排除治疗过程中不能耐受治疗而退出治疗患者;(3)排除既往存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患者;(4)排除存在器质性病变患者;(5)排除转入ICU时意识未恢复患者;(6)排除智力低下或慢性痴呆患者;(7)排除入院时存在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措施:(1)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期间,除了注意监护管道、仪器等设施设备,还需关注患者语言、表情、口型、手势,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在进行临床治疗操作前,需做好解释工作,在获取患者同意后,再进行相关操作,对于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无法使用语言表述患者,需通过纸笔书写交流,并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疏导工作,改变患者当前身心状态[4]。(2)熟悉ICU环境:需向患者介绍ICU周围环境以及医务人员,减轻患者内心紧张、恐惧、不安感,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3)做好情志疗法和心理疏导工作:在进行护理期间,需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耐心为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运用中医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减轻患者内心存在的压力和心理问题,从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愿配合过渡至主动配合。主要措施:①转移法:转移法主要用于因疾病导致焦虑、疼痛患者中,主要通过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比如观看电视、听音乐、看杂志、聊天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达到调整气机、通利气血等功效,促使疾病愈合;②语言疏导法:向患者介绍疾病危害、病因、治疗特点和方法,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利于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需改变患者以往不正确认知,消除内心苦恼、恐惧感,对疾病有积极乐观心态,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方法;③以情胜情法:从中医角度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变化包括其中情志,即惊、悲、恐、思、忧、怒、喜,有研究表明,七情不及或太过均可导致躯体异常或心理异常,因此在护理期间,需嘱咐患者不可过喜过悲,运用以情胜情法,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稳定心态面对治疗;④释疑法:由于ICU大部分为严重创伤或意外事故引起的,不仅可给患者身体带来较为严重创伤,还可加大内心不安、紧张、焦虑等应激反应,对此需通过释疑法,缓解患者当前顾虑、猜疑、疑感,在介绍过程中,可通过一对一、开展健康会等方式,解除患者不必要的过度担心、猜忌、疑感[5,6]。(4)注意患者语言和仪表:工作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期间,需保持语言和蔼可亲、举止大方、衣帽整洁,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亲切感和依赖感,树立对康复自信心[7]。(5)维护患者自尊:在对患者进行接触性护理时,比如协助排便、灌肠、导尿、换药、更衣,需做好遮挡工作,减少操作时患者暴露时间和次数,且做好晨间和晚间护理,比如注意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和各种基础护理,使用温水清洗手脚,对于意识清醒患者,需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各项治疗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患者配合性和遵医行为[8]。(6)因人施护:患者因为受教程度、环境、经济条件、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不同,运用不同护理指导,再根据患者性格、能力、兴趣、需要、意志、情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心理疏导措施,尽可能让患者主动配合本次试验,调动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患者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情动人[9]。
1.4 观察指标对比2组情感障碍、行为动作异常、失眠、思维紊乱率、谵妄率、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SQI得分。PSQI(匹茨堡睡眠质量)得分[10]:包含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等内容,由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计分,总分最高21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当前睡眠质量越差。焦虑评分、抑郁评分[11]:采用SDS量表和SAS量表评估,若患者分数越高,代表当前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实施SPSS 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情感障碍、行为动作异常、失眠、思维紊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意外事件、谵妄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例,
2.3 2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 (例,
2.4 2组患者PSQI得分比较观察组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PSQI得分比较 (例,
ICU是大手术后、危重症患者主要场所,由于大部分患者身体机体处于衰退趋势,再加上属于高龄人群,可增加临床治疗、护理风险,对此早期护理过程中,过于注重身体机能的恢复,忽略了患者心理疏导,导致患者因过分焦虑、担忧引起应激反应,出现排斥、抵触情绪,对此在面对ICU患者时,除了常规护理,还需注重心理疏导,从而帮助患者消除、缓解当前紧张情绪[12]。
从中医角度分析,若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发病,对此在实施中医护理期间还需注意气质、行为、态度、姿势、表情、语言的改变,帮助患者消除内心心理障碍和痛苦,增强战胜疾病自信心,解除当前烦恼,改善不安情绪,促使患者在最佳状态面对治疗,利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的提高[13]。随着相关研究深入,可发现七情反应不及或太过均可导致机体机能失调、正气虚弱、脏腑虚衰、脏器损伤,因此需注重中医情志护理,从而通过多方面护理指导,改善患者情绪,减少引起患者痛苦和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14]。本次护理中,主要通过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病情、文化程度、背景资料选择相应的心理疏导模式,能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配合性,促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护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达到气血调和、气机条达、心情舒畅等目的。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SQI得分以及情感障碍、行为动作异常、失眠、思维紊乱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改善睡眠状态。
总而言之,中医情志护理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可帮助患者梳理对康复自信心,增加患者遵医行为和配合性,用于ICU患者中,可促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面对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