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佺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实践育人是指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培养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实践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1]开展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高职院校贯彻党中央教育工作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三全”育人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之一。持续开展、不断推进实践育人,对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加深学生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职学生虽认同实践教育的积极作用,但普遍会忽视它的重要性,将其看作第一课堂之外的生活调味品。[2]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实践教育活动中的存在感不高,大多数教师更关注理论教学、实训练习等传统教育模式,对实践活动给予的关注度不够,常常走过场,导致教师在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不明显,且逐渐形式化,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实践活动的质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当代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冲击着学生的“三观”和信仰,导致他们对物质的追求更加强烈;二是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和迅速,让他们视野不断拓宽,思维更加活跃。面对这些变化,常规的、传统的实践育人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多数职业院校实践活动的形式不够新颖、主题缺乏多样化,宣传教育工作也没有到位,造成实践教育参与度低和覆盖面狭窄的问题,学生受益面不广,从而弱化了实践育人的效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间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很多职业院校也搭建了各类国际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树立国际化意识,力求培养出国际化人才。[3]然而,高职院校过多地关注国际化,却容易忽视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一些职业院校盲目借鉴国外实践育人的思路和方法,忽视了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主动权,导致学生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偏离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对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本土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应紧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开发实践内容,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高职院校要通过实施一批实践育人工程,搭建一系列实践育人平台,切实优化推行制度,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及能力获得提升。
高职院校要通过抓好“青马工程”品牌建设,走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之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好专题党课、示范党课、微型党课、实境党课、在线党课的“五型”党课,“团味、趣味、土味、辣味、回味”的“五味”团课,“劳动+四育”五育并举育人的劳动课三类课,培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的学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高职院校要深入推进一二课堂技术技能实践互补融合,修订第一课堂的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根据不同专业制定教学标准,突出课程育人理念。[4]学校可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实践和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发挥“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育人作用,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双擎”育人是指校内实践育人引擎和校外实践育人引擎。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专业教研室,通过建设校内品牌实践育人基地,新建一批实践类社团,创建一批品牌实践活动,打造校内实践育人引擎。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有效整合行业优势资源,结合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行业需求,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打造“企行校”联合的校外实践育人引擎。
高职院校要依托校内外“双创”基地,着重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教育发动、竞赛催动、培训拉动、实践带动、研究推动、政策促动的“六轴联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还要重点培养一支“双创”导师队伍,扶持一批“双创”类品牌社团,支持一批独具专业特色的“双创”孵化基地。[5]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大“双创”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双创”氛围,大幅提高师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双创”赛事的比例。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专业群,创建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全方位开展实践服务。高职院校要融合各方资源,重点组织开展扶贫关爱、爱心支教、国际交流合作、大型赛事等志愿服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联合“政企行校”四方资源,成立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专家委员会,旨在拓宽实践育人的全局视野,加强宏观指导。在专家委员会框架下,我校组织编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方案实施纲要,并将其作为“实践育人”行动计划的规范性文件,合理规划每年度、每阶段学生的实践育人项目,同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和基地建设,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我校结合“铸魂”“强技”“践行”“双创”“奉献”五大实践育人思路,开展实践育人“五大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专业技术、践行能力、创新创业、志愿奉献等“五大素养”。
1.思想引领平台创建
(1)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
我校在广大青年学生中选拔优秀团学干部参与“青马”培训,通过思想引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体验、经验感受分享、素质拓展训练等培训,提高团学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进一步优化团学干部的能力结构,锤炼团学干部的作风品格,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团学骨干队伍。
(2)重走总书记“初心之路”
我校组织学生重走学习习总书记为国家事业奋进的“初心之路”,探寻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结合当地发展实际,调研革命老区发展建设情况,学习习总书记各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实地感受“一带一路”倡议新发展、新成就,使师生在实践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3)开展红色革命实践教育
我校通过组织师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党课、听团课、重温入党和入团誓词等活动,向广大师生展示了凝聚着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历经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各族人民和爱国人士缔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让师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2.技能竞赛与实习管理平台创建
(1)完善技能培训和竞赛指导体系
我校营造崇尚职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各院系各专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及荣誉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及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技术技能的热情。
(2)完善顶岗实习期政企行校协同育人机制
我校以现代学徒制建设为契机,发挥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实践育人思路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培养全过程,完善实习学生培养、评价、考核体系的顶岗学习设计,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
3.社会实践平台创建
(1)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我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构建以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回馈社会为内容的固定实践基地。同时,我校建设长效保障机制,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开展志愿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研究、教学生产实践、科学发明创作等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育扶贫夏令营双向育人平台
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我校努力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通过开展教育扶贫夏令营,我校帮助贫困生打开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激发贫困生成长成才的梦想,增强贫困生依靠自身能力、学知识长才干的信心,鼓励贫困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我校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夏令营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让夏令营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有效平台。
(3)品牌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文化生活阵地。我校不断加强对专业社团的扶持力度,倡导建设品牌化社团,扩大社团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力求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基于自我管理体制下的专业学术交流实践平台。
4.志愿者服务平台创建
首先,志愿者服务阵地化。我校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做到志愿服务阵地“七个有”,即有统一标识、有办公场所、有志愿者队伍、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联系方式。其次,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我校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志愿者服务载体,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有效平台,实现学生常态化就近开展志愿服务,让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覆盖率达到100%。
5.特色创新创业平台创建
青年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精神,很适合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我校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配备,优化“双创”课程设计,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进高校和地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集思广益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此外,我校结合“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要求,加大对参赛项目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培养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鼓励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竞赛氛围。
首先,强化志愿者服务登记和记录时长制度。我校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服务和管理,促进此项工作健康发展,通过推行志愿者服务时长的登记、认证,在提高志愿者服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志愿者自身的荣誉感、使命感。
其次,抓紧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实落细。近年来,团中央号召各校积极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学生在思想引领、志愿公益、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文化体育、社会工作、技能特长等方面的普遍需求,探索构建具有“客观跟踪记录、科学评价评估、促进学生成长、服务育人大局、强化组织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等功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应从“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三个根本问题入手,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育人模式,准确把握“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实践育人的力度,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