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洵 温易雯 林 蓉 黄 泳
本科阶段医学学习有2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二是临床实践。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真正掌握临床技能对学生成为合格的医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针灸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本科学习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其中,“多临床”贯穿在关键临床课程的实践、阶段性见习以及毕业实习。“早临床”对于培养本科医学生临床思维,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2],但是其实施,则相对困难,毕竟低年级学生知识有限,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介绍了针灸课外服务小组的实践,希望为研究本科低年级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提供参考。
1.1 针灸服务小组的组成课外针灸服务小组由针灸推拿学、中医学4名本科专业学生自发组织而成,其中针灸推拿学学生1人,中医学学生3名,组员凭借兴趣聚在一起,并在2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成立服务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为同学开展针灸医疗咨询与服务。4名本科学生发起成立服务小组时,均处在2年级第1学期。基于兴趣以及为同学服务的热情,尝试开展课外针灸服务。组建小组之前,4位同学进行了长时期的相关准备。包括自学基础知识、寒暑假、周末、课余跟诊,针对性参与针灸推拿课程,积极参加中医药文化社团活动,在课余、周末和寒暑假线上和线下参加中医针灸读书会学习等等。并且,专门邀请了具备资质的教师指导具体工作。
1.2 针灸服务小组的规章制度组建小组之初,4位同学共同制定了“服务规章制度”。该规章制度条目详细而全面,涉及面较广,对于工作人员和在工作过程的要求包括:①严格遵循医学执业基本要求,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突出指导教师的作用,在有资质的教师指导下,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甄别服务对象,筛选适宜病证;②提升自身技能,通过考核、认定,符合专业要求,才能纳入成为组员,开展活动。并且,阶段性地组织学习、考核,让整个小组在较长时间保持水准;③仔细规定服务流程,细化服务要求,每个人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强调无菌观点、操作规范、场地整洁、必要的自身防范,等等;④尊重隐私、关怀友爱,落实知情同意,热情为同学服务;⑤完善详实的服务记录,从预约开始,包括服务过程以及后续反馈、调查等等,各项服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⑥协调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精力,轮流值班,分摊工作,确保课程学习正常推进;⑦完全免费。
1.3 针灸服务小组的课外服务实践每周一至周六提供服务的时间为19:00-21:00,周日休息。每天接受2~3人的预约服务。考试月服务暂停。服务地点常规安排在尚进书院春霖园杏林苑(中医药文化社团和“医览芳华”社团共同管理)。如有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者,也可提供宿舍上门服务,活动区域严格限制在校区以内。服务需求,通过QQ群进行预约。预约时,申请者说明相关情况。针灸服务小组确定是否纳入服务。①根据传统“六不治”原则,严格甄选;②寻求服务的同学尊重针灸服务小组的规章制度;③超出服务范围的疾病,则推荐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预约之后,服务小组将名单发布在QQ群上,显示学生已经预约成功,同时附上时间和地点,参与同学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参加即可。“患者”如约来诊,先进行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收集临床资料,做好详细登记,分析、讨论,确定辨证分型、治则、治法。针灸服务包括了针刺、艾灸、拔罐等治疗,优先推荐艾灸和拔罐,如需针刺,取穴严格控制在肘膝关节以下,安全操作为主。截止目前,服务小组完成了4个月的实践,总共提供了295人次服务。接受服务的同学来自学校11个不同的专业,共169人。其中,男生99人,女生70人;75人接受了1次服务,62人2次,32人3次及以上服务;寻求服务排在前3位的病证分别是扭伤、头痛、眩晕,分别占比70%、13%、10%;病程最短1 d,最长1年;临床痊愈135人,好转33人,无效1人,恶化0人,接受服务的同学对服务较为满意。操作之前,充分与“患者”沟通,说明操作的方法和可能的施针位置。让“患者”心中有数,相互理解。治疗时,严格无菌操作,按照规程落实细节。治疗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服务小组设置信息反馈制度,定期追踪被服务的同学提供反馈信息,以电子档案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2.1 本科低年级学生“早临床”针灸课外服务小组在大一就开始准备“早临床”,在大二秋季学期开始了正式的尝试。实践过程中,角色代入感非常真实。每位组员,都认真实践,把自己当成“医者”。虽然服务对象相对局限,纳入服务的病证也数量有限,服务的同学人数不多,针刺的腧穴也严格限制,但从预约开始,到诊断、到治疗、到随访,从流程管理,到组织运作、资料跟踪,从医患沟通,到无菌观念、细节熟练,服务小组组员都受到了规范性的基本训练。针对每个“患者”的每次服务,小组成员都认真投入,查阅资料,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推敲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法,交流、争论,做到服务一个患者,就一定有所收获。规模虽小,收获很多。同时,医者仁心的点滴培养,追求严谨的作风养成,循证求实的思维培训,也都随着精准操作的技能提高,有了基础性的认识和培养。针灸课外服务小组的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早临床”的尝试,是可以实现的。预约基本满员,服务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后果,组员的学习也没有耽误。接受服务的同学,反馈基本良好,感谢小病小灾能由同学帮忙解决。
2.2 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针灸课外服务小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行为[3]。从小组构建,到指导教师聘请,从场地借用,到医疗物品购置,从QQ建群,到服务实施,治疗完成,资料汇总,都是学生自行完成。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需要相对自律自觉、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才能自主完成。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服务资质、质量控制、意外防范等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如果计划大面积推广,让更多的低年级学生参与“早临床”,并从中受益,则需校方加强领导和组织,多角度、全方位实施管理和协调,多元性丰富相关活动,保障活动的安全性。一方面,针对具体的活动,规范要求活动目的、时间、行为、任务,以及活动前的宣传和策划;同时,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协调教学课程和课外活动的安排[4],出台具体规章以维持学生长期的积极性;再则,也应有相关政策鼓励老师、师兄师姐发挥指导和带教作用,引导低年级学生正确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沟通和交流,促进针灸学习质量的提高;当然,必要的经费支持也是重要环节。
综上,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低年级学生自发组建针灸服务小组,积极开展课外针灸服务,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实践“早临床”。通过QQ群预约“患者”,选择适宜病证纳入服务,借用专门的场地开展针灸治疗,收集反馈意见,提高自身水平。这些“早临床”的实践,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其他高校的经验[3-5]。实践中,学生们积极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从低年级开始认识并强化“医生”角色,了解诊疗流程,学习医患沟通,初步建立临床思维。通过对“小病小灾”的治疗,一方面帮助了同学,另一方面也给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同时,还在日常诊疗服务中,彰显了传统针灸的魅力[5]。低年级针灸推拿本科学生积极尝试课外针灸服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但也是一种“早临床”的有益探索,能为“早临床”的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