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兰飞小学 魏晓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是摆在小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有效的德育渗透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渗透得不到重视与实施,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所以,要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就需要分析阻碍德育渗透取得高效的原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科渗透措施,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传播知识与德育渗透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德育渗透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对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数学学科就是学习数学知识,德育是其他学科的事情,也就忽视了数学学科德育因素的挖掘,更没有把德育渗透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在理论上提高了认识,理解了德育在学科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只是对教材中明显体现出来的德育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教条式讲解,其效果并不明显,也引不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甚至会对渗透内容产生厌倦心理。
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数学教师在德育渗透环节违背了学生这一认知规律,采取生硬说教的方式,使得德育渗透不能引发学生共鸣,导致强加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德育渗透效果极不理想。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但就目前的小学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忽视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现象依然存在,不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缺乏有效引导。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少,这些内容都是经过精选而编入教材的,数学教学内容表面看起来与德育关系不大,但是如果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数学教材中存在着丰富而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德育素材,许多内容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数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注重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且进行有效整合,将德育与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以德育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取得知识技能与思想品质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注重吸取有效的德育渗透经验,用于数学教学实践。此外,教师还要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发现渗透德育的契机,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德育自然地渗透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良好影响。在数学教材诸多例题与课后习题中,都提到了我国2000年前的科学家在数学方面的相关发明,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时,就提到了数学家祖冲之在1500年前推算出了圆周率,并且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6位,这是世界上计算圆周率的第一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德育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圆周率的由来,增强学生对我国数学家智慧的敬仰之情,提高民族自信,立志向科学家学习,为社会做贡献。
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是靠形象思维来理解事物的,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教师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把蕴含于数学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向学生渗透正确学习观以及爱科学、爱祖国等德育内容。
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客观、全面,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诸如科学的探究精神、民族精神等,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数学教学的案例进行有机渗透,促进学生对德育的认知,让学生既理解数学知识,又接受德育。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内容时,学生从教材中可以了解圆周率是3.1415,数学教师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家推算圆周率的过程,了解我国是最先发明圆周率的国家。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对现成的结论确信无疑,可以这个数值的探究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出圆,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度量周长、直径,最后得到圆周率。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促进了质疑精神的形成,受到了求真求实与热爱科学的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渗透德育,还可以通过合作竞争、小组互动、任务驱动竞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品德,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体验人的品德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讲解灌输,在教学中所谓的德育渗透,只不过是教条式的讲述,学生受到的德育并不深刻。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结合生活进行数学教学并有机渗透德育内容,才能带给学生亲切感,学生才更乐于接受。例如,教师教学“本金和利息”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考察。如你的爸爸妈妈要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可以运用两种方式来进行储存:一是直接存储两年的,其年利率是2.65%;另一种是先存储一年,一年过后再将本金与利息取出来再次存于银行,年利率是2.18%。让学生计算这两种方式选择哪一种获得的总利息要多一些。“本金利息”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此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本金与利率的计算,还真正认识到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渗透热爱父母的孝心教育,让学生从心里懂得如何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与社会。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让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受到德育的熏陶。
学生亲眼目睹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学风格、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必然会受到感染。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持之以恒,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并且强化实践,这样学生的道德意识才能增强,才能化德为行,内化于心,终身受益。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他们是不分好坏的,都会一味地在言行上模仿,说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也不会对是非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教师不规范自身的言行,不注意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就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发挥小学数学的德育渗透功能,最关键的是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首先,一定要强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规范,用《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能讽刺挖苦,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业务水平,要热爱自身所任教的数学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最后,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儿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人格美的熏陶。
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新教学模式及动用身教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因材施教,深入挖掘蕴含在小学数学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