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倩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如何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摸索。学界有关“浸润式”“浸润思政”“浸润教育”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最近三年。比如,2018年,陆书阐述了高职院校浸润思政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浸润、课程浸润、活动浸润和管理浸润。[1]浙江理工大学团委主要介绍了该校以“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抓手,以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为基本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工作平台、熔铸创新灵魂的优秀经验。[2]何勇阐述了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3]2019年,庄岩等提出了高职院校“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生活、班团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舆论和专业文化特色五个方面进行熏陶浸染,全面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4]2020年,李汝宁等以工科专业课浸润思政的实现为出发点,立足新形势,从时代需求、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三个方面探讨了专业课浸润思政改革的意义。[5]吴伊依等认为,浸润体验式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实践、自我感悟中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6]蔡玉兴等主要基于TPACK框架构建医用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7]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浸润思政”的研究成果,但较少涉及高校辅导员视角的思考和探索,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视角的思考和研究尤为重要。[5,8]因此,笔者从高校辅导员视角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经过长期实践和深入研究,形成了思想浸润生命、课程浸润梦想、传统浸润心灵、朋辈浸润青春的“四位一体”浸润思政模式,经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四位一体”浸润思政模式中,思想浸润是核心。笔者所在学院(以下称学院)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逐步建立党、团、班一体的思想浸润新模式。党建方面,学院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把好入口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另外,学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入党先导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接轨。例如,学院安排学生党员作为朋辈导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针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率先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同时,依靠“五老”队伍,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党员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如邀请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前辈再现战争场景,使大学生重温峥嵘岁月,时刻谨记今日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团建方面,结合办学特色和大学生实际需求,学院以“心中装着每一个青年”为宗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引领功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开拓网络阵地,开展“微信例会”“微信讲堂”等新形式主题活动,构建新型团学工作联动机制。学校鼓励青年奉献青春,服务社会,创立多家志愿服务基地,为新时代拔尖人才搭建成长服务平台。例如,通过博物馆志愿服务基地和暑期贵州支教实践基地,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社会,贡献力量。
班风建设方面,各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特色班级活动,学风优良,引领卓越,根据交叉学科特点,开展特色学术沙龙活动,引导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与思想碰撞,借助主题班会契机,进行“同心筑梦、同德远航”系列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另外,各班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如“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抗击疫情,中国答卷”“垃圾分类,美丽中国”等,指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三观”,组织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如“时间管理”“生命平衡轮”“大学规划书”等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思政课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思政课地位。[9]高校辅导员应该抓住机遇,立足本职工作,以课程浸润梦想,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笔者在深刻领会岗位职责,深刻理解党、国家、社会和学校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
第一,形式层面。教师引入团体辅导、翻转课堂等方式,将集中授课和团体辅导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微视频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融入教学,深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的抬头率、参与率明显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明显增强。教师还引入实境教学的方式,多次将思政课堂移到“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江苏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梅园新村、雨花台烈士陵园、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现场,将以往的二维画面转换成三维甚至四维场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跟时代脉搏,不断传承红色基因。
第二,内容层面。教师结合生涯教育和研究的专业特长,将生涯教育和价值引领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前行,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比如,教师引导大学生撰写大学理想简历、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信、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帮助大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再比如,教师指导大学生对两院院士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并将访谈以“小故事”的方式呈现,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广大学生传播,激励学生以院士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基础学科领域的创新拔尖人才。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高校辅导员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11]
笔者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元旦迎新年”“清明节扫墓”“中秋师友会”等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唱响文化自信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精品团学活动,持续探索“传统文化+思政”的融合育人工作思路和模式,为完善“五育并举”教育格局贡献方案。
朋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支重要的力量。[12]高校辅导员应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切实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以朋辈浸润青春,向大学生传递求真力行正能量。
首先,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和导向作用。学校在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推送省级和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的个人先进事迹,营造勤奋学习、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举办各类经验分享会和体验周活动,如数学建模经验分享会、保研推免体验周、海外深造体验周等,充分发挥朋辈可亲、可信、可学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进取,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其次,提高学生党员的显示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学校请学生党员担任大一新生的“生活小导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邀请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朋辈导师,对“四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等。
最后,搭建朋辈交流平台,促成朋辈学习和交流。例如,学校在学习分享平台上专门开辟线上互动交流区,聘任已毕业的校友、院友担任在校大学生生涯导师,邀请优秀院友定期回母校做报告,持续拉近朋辈心与心的距离,传递求真力行正能量。
总之,“四位一体”浸润思政模式的探索是在“大学工、大思政、大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笔者从高校辅导员视角出发所做的努力和思考,旨在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浸润思政模式的关键在“浸润”二字:以思政教育“浸”之“润”之,通过思想浸润生命,打好立心铸魂主动仗;课程浸润梦想,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传统浸润心灵,唱响文化自信主旋律;朋辈浸润青春,传递求真力行正能量。浸润思政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