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达,石 云,何 英,陈禹彤
(1.防灾科技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河北三河,101601;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受到高校普遍重视。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其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繁荣、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发挥高校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2]
高校校园文化是伴随高等教育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西方高等教育源远流长,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多年的发展史,校园文化已演变成为目前美国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日本高校非常重视办学理念,在不同的办学理念下注意塑造不同的校园文化。为进一步分析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期刊文章,分析可知,1992—2003年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初始阶段,2004—2014年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至今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衰退阶段。大多数学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高等院校[3-4],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校较少涉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思想、建设方式以及宣传阵地[5-7],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研究不足,鲜有学者研究具有引领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联性。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特点,探究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关联性,有利于丰富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梳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演变特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冷庆丰认为校园文化按其质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构建了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同心圆结构。[8]借鉴前人研究,笔者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等。制度文化是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文化。精神文化是由校园文化营造的思想与心理氛围。
防灾科技学院是隶属于中国地震局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自2006年升本以来,学院党委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研究使用的校园文化建设新闻来自防灾科技学院官网的学校新闻板块。2007年至2018年所有发布在校园官网上的新闻共计2509条。“学校新闻”专题由学院新闻负责人发布于防灾科技学院官网,“学校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单位和社会发布学院重点工作目标的进展情况,学院阶段性重点工作消息。②学院重大工作事项消息和重大科研、教学成果。③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和措施。④学院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措施,诸如招生、就业、考试、收费等内容。⑤学院组织的重大社会活动的情况。⑥校园突发事件。⑦需要向新闻单位和社会发布的内容。由此可知,“学校新闻”专题既包括了学院日常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及活动情况,也包括了学院升本以来各个方面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是校园文化体现的重要载体。因此,将历年“学校新闻”专题内容作为分析不同层次校园文化建设的演变特征的依据是切实可行的。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来自中共防灾科技学院委员会文件《防灾科技学院××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整理自2007年至2018年,共12份。《防灾科技学院××年党建工作要点》是由防灾科技学院党委发布的官方文件,既包含了历年学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又包括了学院在未来一年内各项工作的重点及核心,是一个具备纲领性质的文本文件。因此,本文选取防灾科技学院历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作为分析防灾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建设规律的根据,这在逻辑上具备可行性。
笔者根据校园文化分类的定义对校园新闻进行分类(表1),并对《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进行词频分析后,得出物质、精神、制度文化三大类词频的数量信息(表2)。
表1 2007至2018年校园新闻文化层分类表
表2 2007至2018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词频结果文化层分类表
词频分析法是文献计量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首先要确定所研究的领域,然后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并按照某一时期内出现的频次高低与变化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9]本研究利用Excel词频分析工具对2007年至2018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中表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次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从而得知每年学校党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重点的变化特征。另外,根据历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不同层次文化词频的分析,对比分析历年校园新闻不同层次文化的耦合程度及变化原因,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耦合度提高的相关建议。
防灾科技学院2006年晋升为本科院校后,新闻宣传工作逐渐受到重视。2007—2018年,校园不同圈层文化建设新闻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7—2009年、2011—2012年、2014年、2016—2018年,校园不同圈层文化建设数量上升明显,仅在2010年、2013年、2015年有下降趋势。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新闻数量波峰出现的平均周期为2—3年,2016年后,其增速明显加快,2018年达到峰值。
图1 校园新闻文化分类统计图
制度文化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2012年出现波动周期,2013—2018年基本处于上升态势并于2017年达到峰值。进一步分析可知,制度文化数量以2013年为断点,平均每6年为一个周期。2013年完成教育部本科评估工作后,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学院工作重心由物质文化建设转变为制度文化等内涵建设,故波谷出现在2013年。
精神文化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7—2012年呈上升趋势,且在2013年达到一个小峰值。另外,2014—2016年明显下降,2017—2018年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可知,校网新闻精神文化层面数量波动以3年为一个周期,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精神文化越来越受广大师生重视。
由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典型性,因此笔者将其进行分解研究(图2)。
图2 校园新闻精神文化类统计图
精神文化中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建设都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中,人际关系所占比重较大,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总而言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特征,波动周期较大,影响因素更多与教育部本科评估相关。精神文化层面则具有持续性特征,周期较为稳定,核心影响因素为人际关系建设的相关工作。
图3 党建文件词频文化分类统计图
由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圈层总量分析可知,相关词频以3年为一个周期,大致呈现周期性波动变化。
物质文化词频表现出与总量统计相似的变化趋势。制度文化大体上以3年为一个周期,数量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2013年前,制度文化建设滞后于物质文化一年左右,2013年后,制度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频率相似。
精神文化词频总体变化不大,除2007—2010年、2016—2018年有波动外,其余时间段曲线较为平缓,进一步研究精神文化不同方面的情况,结果如图4。
图4 党建文件词频分析精神文化类统计图
党建文化词频分析中的精神文化表现如下:2012年前,学校重点关注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与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变化趋势具有较强一致性。2012年后,学校重点关注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工作,学风建设、校风建设与教风建设变化趋势的一致性不明显。
总体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表现出的周期性、一致性的趋势较明显,且大致与学校每3年一次的岗位调整时间相对应。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相对平稳的特征。
对比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可知,2015年前,两者呈负相关,2015年后则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特征。具体从各文化层次的对比而言,物质文化层面表现出2012年前两者负相关,2012年后两者逐步具有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制度文化层面两者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具体而言,2007—2009年、2013年、2015—2017年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特征,2010—2012年、2014—2015年两者出现不一致的特征。精神文化层面则表现出基本无一致性的特征。
图5 校园新闻和党建文件词频文化层对比图
从不同文化层面综合分析可知: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其次,制度文化建设层面呈现一定的一致性,精神文化建设层面表现出基本无一致性的特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具有较强的显现度,比较便于实现量化考核。精神文化层面则比较难以衡量。
第二,从不同层面文化建设时间的维度考虑,2013年,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性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高校目前不同层次的文化建设而言,评估工作将是学校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三,就精神文化层面而言,学校党委对于全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判性需要加强,各学院党总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部门,在推动学校党委工作过程中,其执行力有待提高。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探究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皆表现出波动周期较大、周期较为稳定的特征。精神文化层面则具有持续性特征,相对无较大波动,充分表现出不同文化层的属性特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容易受社会与校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精神文化则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特征。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呈现一定的一致性,而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则表现出基本无一致性的特征。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的财政收入逐渐趋于稳定。物质文化建设易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协调性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方面因素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和制度文化层面的耦合度越来越高。其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的耦合程度更高,而受信息传达的时效性、校园内部执行力不足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层面的耦合度偏低。由于精神文化层面具有较强的稳定属性,加上校园新闻易受社会时事的影响,因此,校园新闻随实际发展而变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耦合度较低。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熟悉不同文化圈层的特征与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政府需要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同时,教育部评估工作对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都具有积极作用。精神文化层面需要进行深化提炼且做到与时俱进。
第二,学校党委需要精准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提高事务发展的研判能力,制订高水平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学校要多关注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与具体方法,健全监管制度,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
第三,提升学校领导干部业务水平,提升其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信息分析与执行能力。同时,应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合作交流,确保信息传达效率以及政策的执行到位程度。
本文以2007—2018年期间防灾科技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和2509条新闻为基础,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由于可查询资料不多,因此存在样本比较单一的问题,在文化层次归类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笔者计划后期搜集学生方面的问卷样本,为深入探究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