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梦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教师课程主体地位和专业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1]课程意识是指主体对课程的敏感程度,蕴含着主体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各个方面。[2]近几年,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不断深入,园本课程开发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作用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幼儿教师亟须提高课程意识,教师角色急需转变,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研结合的研究者”。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校本课程逐渐在我国教育领域流行,园本课程开发也盛行起来。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3]幼儿教师无疑也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幼儿教师是最了解幼儿园及幼儿发展现状的群体,由他们基于幼儿园实际文化背景开发的园本课程,符合实际情况,更容易实施与执行。当前,一些幼儿园一味地标新立异地开发园本课程,课程悬置,导致资源浪费。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例如,许多地方在进行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4]教师们集思广益,不断反思、改进,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受到幼儿的喜爱,而且得到家长广泛的支持,这些进一步促进了园本课程的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自信心与创造力犹如荷叶上的露珠,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在地,摔得粉碎,所以,它需要我们倍加尊重和小心呵护。”课程资源要与幼儿学习的内容一致,课程资源不仅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还要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提升课程意识,就意味着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彰显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园本课程开发中,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社会意识、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开发的主体,要考虑在教学中如何强调和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怎样充分调动和利用自己能够获取的课程资源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5]幼儿教师在活动开展中要能够不断发掘课程资源,制订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查阅文献,设计活动,与同事合作,不断反思、改进,进而使活动更完善,更有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会得到提升,实现专业化成长。
教育是国之大计,要想办好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园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幼儿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6]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会使教师专业能力以及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教育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视课程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活动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建构性活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7]。例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幼儿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将活动游戏化,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应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应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其中,为自己创设环境。
2.整体把握与利用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
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例如,在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过程中的踩高跷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将奶粉罐充当高跷,因为奶粉罐既安全环保又易得到。教师还可以将幼儿“跳皮筋”“扔沙包”的比赛图片作为环境创设的素材。教师作为活动设计的主体,应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3.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这样才能让活动趋于完善。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基于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和当地的文化环境。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反思与评价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活动。
4.增强意识与行为的统一性
裴新宁有言,教师的教学究竟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他们的头脑中是否拥有先进的学科学习理论和有关教育教学的知识,以及能否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在教学的情境脉络中将知识激活。课程意识是教师头脑中的构想与思考,要想让课程意识发挥作用,必须将所思所想运用于教学实践。幼儿教师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从而使园本课程开发更符合幼儿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所以,提高幼儿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意识与行为的统一性势在必行。
开放民主的管理体制是形成与提升课程意识的重要保障。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幼儿园管理者要敢于放权,善于放权,真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让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8]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园可以设立教师课程委员会,由教师自己决定谁有资格担任他们的课程领导,带领他们开展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利用等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让教师的个人能力能够得到提升。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其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在这种有活力的幼儿园环境中工作,更有利于幼儿教师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教师间的沟通与学习。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教学意识与教学风格,他们对园本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看法与策略,所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教师产生思想观念上的碰撞,萌发出新的想法,而且有利于教师达成一致看法,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例如,园内可以建立审议会,每周都对教师的园本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使教师不断改进,不断进步。幼儿园管理者也需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养成并提升课程意识。
新时代,我国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落实该战略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应逐渐认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例如提出“国培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教师的教学活力自然会被激发,他们也会意识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不断养成与提升课程意识。
1.研究专家
“国培计划”的落实加强了高校专业研究人员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交流与学习。2019年,教育部成立了国家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也成立了针对各学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指导组织,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这些专家组织以及之前成立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的作用,提升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每一个庞大课题的形成与开展都需要严谨的设计与把控,幼儿园教师如果只依靠自己掌握的教学手段和知识,则很难顺利地实施与测评,所以需要研究者们的指导。研究者可以为幼儿教师设计研究方案,或者提供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幼儿教师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幼儿园以及幼儿的现实情况,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2.家园共育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要想了解每个幼儿,开发适合幼儿特性的活动,必须加强家园共育。幼儿教师既要懂得如何向幼儿传授知识,促进幼儿成长,又要学会如何指导家长教育幼儿。幼儿教师只有懂得家庭教育的指导要点,才能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了解每个幼儿的特性。家长也是评价园本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主体,例如,许多幼儿园在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中安排了亲子游戏环节,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这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让家长在游戏中再一次体会了童年的美好,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热情高涨,乐在其中。在此过程中,课程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挖掘,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