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嫣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目前,各类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已逐步普及,并在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支撑性作用[1]。然而,很多中职学校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性技术,未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的融合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特点,开展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德育课程学生学习动机提升策略的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提升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效果。
随着4G技术的全面普及,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当前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情况看,还应当进一步结合各类信息技术的特征及教学支撑功能,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发挥其在学生学习动机层面的激发作用。从总体来看,信息化环境在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化环境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目前,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面向学生进行教学信息供给的手段也十分丰富。依托各类技术融合应用所形成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及时、快捷、高效的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供给,而且有别于传统教学环境下以文字信息为单一教学信息资源的供给方式,学生所能接受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可以是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形式[2]。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给学生带来极佳的感官学习体验,有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信息化环境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对自发产生的学习问题或者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自主进行信息的检索,并最终形成自身对于问题的看法或数字化作业。通过这种以信息化环境为依托的渐进引导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强化,学习能力也随着信息汇集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提升。
3.信息化环境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工具
信息化环境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多样化学习体验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工具。以当前中职教育中常见的能动型学习平台为例,学生不仅可以在线储存自身所需的学习资料,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的主要内容,定向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在线答题环节所出现的知识遗漏点及错误,系统可以帮助强化学习与训炼。这些丰富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4.信息化环境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精准化评价
以往,由于教学活动的细节难以扑捉、教学评价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很多中职学校课业评价形式主义严重,未能体现其真正的作用。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不仅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全面记录与掌控,而且借助快捷运算方式,教学管理者仅需输入基础数据,便可获取较为全面的教学评价内容,从而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完善与改进提供思路[3]。学生、家长以及教学管理者可以随时通过信息化环境支持下的课业评价系统,对教师进行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的改进。
1.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认知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当前中职教育一直强调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但部分中职学生仍然对德育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接受中职教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专业技能,学好专业课程,以便为将来从事技能型工作奠定基础。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由于德育课程基本上与技能形成和就业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因此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学习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
2.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通常较为抽象,理论性的内容较多,单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看,“大而空”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喜爱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形成了差距,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此外,很多教师在教授德育课程的过程中,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课堂氛围沉闷,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了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消极抵触情绪[4]。
3.学生德育课程学习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课程学习成效的好坏,不仅仅体现于考试分数的高低,更为重要是要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从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原因: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从而出现认知偏差,对于德育教育存在厌恶心理;第二,在初中学习德育课程的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受挫,从而导致接受德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第三,青春期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较为严重,学习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德育课程越是强调和引导的内容,他们就越不愿意在思想上去接受。
4.中职德育课程评价不合理,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评价为主,虽然能够有效的总结一个学期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很难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成效进行及时的把握,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动态管理。此外,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评价存在“只重结果,不重运用”的现象。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他们心理尚不成熟,自尊心强,外界评价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支配作用,他们十分渴望自身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能够获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肯定。然而,很少有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获得持续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学习场景
针对目前学生重视技能学习的心理特征,德育教师应当在准确掌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德育课程与技能学习课程相关联的学习场景,进而通过模拟场景学习氛围,来形成对于德育课程的正确认识[5]。例如,在面向空乘专业学生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时,可以结合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劳动模范经验介绍等内容的相关视频以及图片,远程对话在职空乘人员等方式,来为学生创设空乘服务的各类实践学习场景。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体会到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又可以使他们切实认识到如何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形成良性的德育课程学习动机。
2.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将会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构筑深层次的学习动机。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应当在充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6]。例如,在《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个人魅力展示”这一教学单元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自主拍摄自身形象小视频,通过网络途径分享于教师以及其他班级成员,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中选择其中优秀的小视频现场进行点评及理论解析。采用这种以情感表达为基础的课堂互动,能够通过氛围的渲染,使学生主动进行理论学习,轻松理解知识内涵。
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可以将信息技术有目的、有计划地嵌入到学生德育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当中,从而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高效的开展课前预习,德育课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有目的指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进行课程学习资料的发送。这种差异化的课前辅导方法,有助于学习较差的学生顺利的补齐和提高课程知识;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便捷化、及时化的互动沟通环境,不仅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随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7]。
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评价
以往定期进行的德育课程评价,可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分解成为阶段化目标,并通过互联网快速实现任务与结果的反馈。通过阶段化目标的设立,可以为学生树立短期持续性激励机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形成努力学习的意识,完成课业知识的积累,进而激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阶段化目标的设立和运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快速实现统计与运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常用的钉钉学习软件,自主设立课堂目标完成积分的规则,对于每位同学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赋分,由软件进行日常分数的统计。当学生个人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兑换预设的小礼品;当班集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奖励看一次电影或一次课外活动。这种充分融入信息技术的课程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德育课程教学管理的质量。
中职学校要想有效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德育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提升,必须在认真分析各类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结合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秉持个性化教学的原则,从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入手,通过“设计——实践——反馈”的探索途径,来逐步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