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2020-03-03 07:00甘肃省庆阳合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周晓燕
关键词:管理人员心理健康德育

■甘肃省庆阳合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周晓燕

心理健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必须基于严峻的社会形势,增强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通过微信开展德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职学生是一群尚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社会,具有青春的锐气,他们有朝气、有理想,对未来抱着较大的期望,然而,当他们看到现实生活与自己的理想不一致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落差。这些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当现实与理想不一样,并且有很多人不支持他们的理想时,他们便会产生排斥社会的心理。这会让学生产生退缩的心理,此时他们可能不再愿意接触人群,不再愿意接触社会。

教师要意识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感知方法、社会阅历让他们的认知并不全面。当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社会的时候,便会对社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教师开展德育时,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认知社会。比如,有一些中职学生一直存在毕业以后收入会很低的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微信等网络工具为学生推送一些信息,让学生看到中职学生毕业以后,收入是存在差异的。绝大部分毕业生,他们的收入能够达到最低收入标准以上;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收入能够达到社会平均水平;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收入较高,与企业中级管理阶层的水平不相上下。此时,教师可以应用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中职学生收入很低的印象呢?是不是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要如何去认知社会上的人、事、物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意识到以后再遇到问题时,先要全方位地接收信息,而不能自己先陷入悲观的“泥潭”里。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看信息,从大数据的角度看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正确地认知事情、思考问题,这样他们才不会陷入一个特殊的案例中,把一个特殊的案例当成社会问题。

二、通过实践培养品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接收各种信息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是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外在的因素,学生的内在因素是另一个决定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遇到了问题以后,学生不能只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以后,学生需要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感受。这些感受将成为学生判断自己的人生问题、做出选择的基本因素。学生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才不会完全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随波逐流。

比如,当学生了解了中职毕业后并不意味着收入一定很低这个问题以后,有些学生通过搜索信息发现,有进取心、积极上进的学生就职比较顺利,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虽然他人给出了信息,但是这个信息是不是正确的呢?学生不能盲从他人,要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暑期的时间打工、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实践,一边观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并非中职毕业的学生收入一定很低,有一些中职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很强,当就职的企业给出的薪酬较低,不能够达到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有足够的资本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涉,要求获得较高的工资,假如企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便可以随时离开企业,去更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企业就职。反之,如果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佳,他们在就职时就十分吃力,就业标准就十分低,只要企业愿意招聘他们,愿意支付一些工资,他们就十分满意,即使企业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也会因为害怕被企业解聘,宁可忍受一些委屈。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很难获得较高的工资。了解了各种案例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思考:要以哪一类人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呢?要走上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呢?

中职学生社会阅历不足,遇到问题时容易空想,容易从理想化的角度去看问题,当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落差时,便会心情低落,情绪不佳。为了改变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生活,与他人交流,在实践中印证自己的认知。

三、通过互动改善德育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学生只顾着追逐自己的目标,忽略了人生中其他美好的事物,他们便会觉得人生是单调、无趣的。当学生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以后,可能会消极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为了让学生的人生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师要在开展德育时,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

首先,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些学生并非没有兴趣爱好,只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发掘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把兴趣爱好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帮助学生挖掘兴趣爱好。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融入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学生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沉溺于兴趣爱好中,忽略了追逐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兴趣爱好非但不会成为追逐人生目标的障碍,还会为人生增添色彩。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听两三首音乐,让自己放松,再投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劳逸结合的方法所带来的乐趣。当学生了解了在生活中拥有兴趣爱好,人生便会不一样时,他们会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爱好。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交流的快乐。

在学习和生活中,中职学生常会为了未来焦虑,他们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将来找不到好的工作;担心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让周围的人失望。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习、去生活,使学生重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过程,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部分学生曾经表示,他们一直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没有人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这令他们感到这个世界是不友善的,是不美好的。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会让他们与人交流时产生摩擦,继而出现障碍。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不能与他人持续地交流与学生没有正确认知自己的角色有关,即学生不知道与他人交流应当具备社会责任感,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交流应当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开展德育时要从这一角度入手,使学生了解应当如何与他人交流。

在开展德育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当承担什么角色。有一名教师曾引导学生表演《失信》这个剧本。某工厂的管理人员A和工人B是亲戚,工人B上班经常迟到,管理人员A一直包容着。突然有一天,上级的管理人员发现了工人B上班迟到的问题,对于管理人员A的管理不严表示了批评。管理人员A要求工人B不要再迟到。现在工人B正躺在床上睡懒觉,如果他再继续睡觉,就要再次迟到了。此时,学生表演的工人B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管理人员A眼看工人B又要迟到了,面对上级管理人员的要求,面对与工人B之间的亲情,管理人员A该如何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他人的角度去体验人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要如何去处理亲情、友情、爱情的问题?他们要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激发责任感。

学生在走向未来时会与他人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是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教师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使学生乐于从角色出发,自动承担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勇于承担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角色,能够得到更多认同和帮助。

中职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他们不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知道应该如何完善自己。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从德育着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开展德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疏解自己,走向心理健康的过程。因此,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层面和德育层面的熏陶,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