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

2020-03-03 05:10:30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德育阅读教学情境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 李 娟

小学中年级是指小学的三至四年级,衔接着低年级与高年级,也是学生的身心素质发生较大变化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起步的基础时期,开始朝着提高能力的目标发展。阅读教学关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培养他们的语文情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过于严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近些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广,德育正在步入大众的视野,改变着以往的教学格局和状态,更加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如何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一、充实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无论是在生活中抑或是学习中,受到一点困难和挫折都容易丧失自信心,离不开教师的耐心引导。因此,德育应该体现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情感意志也比较薄弱,对语文课文中的文字产生的呼应较少,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方面有所欠缺,这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培养的方面。在德育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情感和素质,继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如果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情感依赖,那么教师就比较容易建立起来二者之间的信任,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做到认真听讲、仔细思考、按时完成作业。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爱的教育》系列丛书,通过其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来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情感”与“爱”的力量,对身边的人心存感激之情和善意。读书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主题电影,如《暖春》,组织班内学生观看,并且让学生写出观后感,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来,通过鼓励学生读书和组织观看电影,学生的个人品质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心理素质也随之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活泼好动,沉闷的课堂氛围往往会禁锢他们的天性,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德育,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以后,教师的教学就相对顺利一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随之多了起来。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比较舒适。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境融合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寻找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特有的风情,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得到一定的集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起来回答“富饶”两个字体现在哪里,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内容进行学习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影视资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开展德育。

三、举办语文教学活动,让德育走进课堂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活动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有利于激活学习氛围、点缀教学课堂,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完善、生动、灵活。教学活动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给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课堂体验。因此,除了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活动、课堂小游戏等,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如此一来,德育走进语文课堂的步伐就有所加快了。

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就文中的角色进行演绎。在学习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对文中的角色先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个相对正确的定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讲述“父亲”“树林”和“鸟”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演绎,提高组员之间的默契度。在将学生演绎结束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自己再进行总结,给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一来,通过举办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对课文角色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和透彻,给德育走进课堂的过程减少阻碍。

四、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社会实践是学生从课内步入课外的坚固桥梁,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拓宽视野,以更广阔的目光来思考和看待世界。小学生年纪较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存在于课堂内,那么他们的课下学习能力就会相对薄弱,容易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德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在完善品德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许多基础知识,但是缺少应用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宣传德育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本领。

例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阅读相关的文章,参与宣传传统节日的活动,比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等,在参加活动之余,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也会更加透彻。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学生不忘根本,牢记初心,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分队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每人分配好任务,负责好宣传、记录、总结等工作。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进行陪同。在社会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实践报告,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这样一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五、开展家校合作,实现德育的多效互动

除了教师以外,家长的陪伴和教育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家校合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有效途径。家长和教师是陪伴学生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学生的德育也离不开家校合作。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更加需要多方面的教导、引导。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家长保持好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也及时从家长那里获得学生的情况。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德育的多效互动能够更加完善地培养学生,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和知识。语文阅读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基础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之下进行阅读,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遇到不懂的知识,学生可以及时向家长求助,在陪伴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也能够得到自身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德育的前沿理念,同时欢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进一步推动德育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更加方便、高效,能够节约教师和家长的时间。由此看来,教师和家长是一条“战线”上的队友,要协调一致,统筹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五花八门,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仔细斟酌。首先,教师可以充实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其次,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相对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可以举办语文教学活动,与课本教学实现完美融合,以此让德育顺利走进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德育意识和本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最后,教师要利用好家校合作这个途径,与家长沟通配合,从而实现德育的多方互动。除此之外,仍然有许多策略值得参考,期望德育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大显身手”。

猜你喜欢
德育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