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20-03-03 03:45王健博
林区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联爱国主义东北

王健博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13)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解读

东北抗联精神在长达14年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形成,在中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的恶劣环境中形成,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承,是革命信念的发扬,是艰苦朴素、奋勇向前战斗精神的续写。东北抗联精神是革命先烈在抗战历史长河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它反映了中国军人忠贞报国、勇赴战场、勇敢顽强、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勇于献身、不畏牺牲的精神[1],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现实的意义。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基石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将个人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己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爱国篇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广大青年中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战胜敌人的“强心剂”

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追求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精神的魂魄。抗战时期,面对凶残的敌人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东北抗联精神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民族精神和无数热血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吃苦耐劳,不畏困难,不畏强暴,用奋战到底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谱写了时代的篇章。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战胜敌人的“精神钙”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东北抗联组织长期与党中央失联,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东北抗联精神就是抗联英雄的精神之“钙”,使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打赢了这场信念之战、舍身之战、尊严之战,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由此可见,东北抗联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它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北抗联精神也必将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东北抗联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英雄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精神传奇,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彰显。将东北抗联精神中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为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20年1月16日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不仅要在思政课堂上下功夫,还要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加大力度。通过“红色文化活动+思政课堂”方式实施实践育人,通过搭建红色实践活动平台,结合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融入东北抗联精神教育,使学生在参与策划活动、组织活动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表演节目中体会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锻炼中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爱国主义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实践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有助于红色基因的传承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利平台,传承红色基因。可以通过参观红色景点、读经典红色文化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红色记忆,坚定信心跟党走,努力学习,将自己的热血青春贡献给祖国。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东北抗联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精神、舍身忘死的奉献精神等[2],因此把这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要不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在红色教育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实质,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力量,树立民族自信。

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东北抗联精神

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学生喜欢的方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有关东北抗联精神的活动,使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1.发挥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的优势

充分利用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系列宣传,转载各级主流媒体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报道,让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时刻影响大学生,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校园活动、在线主题班会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对东北抗联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的普及宣传,结合爱校荣校教育开展爱国、爱校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将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3.全力做好网络热点事件监控引导

密切关注网络热点事件动态,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通过新媒体互动平台“一对一”“点对点”地解决,保证爱国主义思想的正确传播。

(二)借助课堂教学强化正面宣传,讲好抗联故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新时代高校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奉献国家。

1.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思政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东北抗联精神教学资源,如通过观看优秀爱国主义教育视频,刊登东北抗联英雄传记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精神氛围。启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同学们介绍英雄人物体验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以偶像精神为核心,传播正能量

精神楷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英勇战斗、不畏牺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可以开展“抗联英雄”主题教育活动,还可以以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介绍心目中的抗联偶像,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抗联英雄深深印刻在脑海中。

3.深化课程改革,将东北抗联精神贯穿于教学体系中

高校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融入东北抗联精神,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动爱国主义精神进课堂、进教材,深入人心,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将抗联故事、抗联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材中,让学生参与到故事讲述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红色文化阵地,开展思政实践教学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借助红色文化阵地,依托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等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将红色文化基地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教育资源。

1.走出课堂,走进红色文化基地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如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祭奠抗联烈士,利用体验式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烈士们浴血奋战的过程,学习烈士们的志存高远、英勇无畏、爱国奉献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2.依托高校资源,发掘红色宣讲人

在高校中广泛开展“红色历史研究员、红色文化宣传员、红色家园看护员”等校园红色文化精神宣传大使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模式,深入学生之中传播红色文化,使学生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主力军,让东北抗联精神文化得以不断传承。

3.利用线上平台,体验红色文化

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开展“红歌传唱,红色影片展映,红色报告会,红色之旅(社会实践),红色征文、演讲、队会、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红色文化,在学生中厚植东北抗联精神。

4.基于VR技术,汇聚红色文化资源

为增强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体验感,解决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借助高校科研团队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全新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汇聚各省市红色文化阵地,把VR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之中,将“展示与实践”、“静态与动态”、“讲解与视频”、3D短电影观赏、VR实践厅等方式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丰富,让学生深刻体会抗战的艰苦,进而铭记历史,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充分利用东北抗联精神这一红色资源,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抗联爱国主义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大东北的春节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