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强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两项重要任务,德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学生最终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其与小学语文课堂上传统知识内容的交融,在交融中顺利完成立德与树人两项任务。现仅以德育与阅读教学的交融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说明,重点说明课题与插图中的德育元素挖掘、情境与词句等的德育汇入策略。
语文学科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综合化特点比较突出,其自身教育功能除了可以体现在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方面,还具有向更深层次进行扩展的可能性。换言之,从根本目的上讲,语文教育与综合型人才培养关系密切,可这一点却往往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误解,认为语文仅是简单的读书和识字而已。我们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渗透德育,正是让语文综合化特点得到体现的必然举措,此是其一。
其二,小学语文教师按照学生所处实际情况,对德育和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中原本具有的德育功能,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得到情感熏陶,逐步养成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保证语文教学向以人为本的要求靠拢。
阅读教学时德育体现了语文特点、发挥教材功能两项渗透价值,使得我们一定要注意教材中潜在德育内容的挖掘工作。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德育内容,其中有的篇章描写了祖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益;有的讲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关心集体、感恩他人的品质培养有益,而文本之外的背景知识讲解、创作介绍等内容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加以利用。
语文教材中可供利用的德育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在于怎样在课堂上顺利切入,也就是需要掌握德育和阅读指导有机衔接的方法。实际上,教师可以从几乎每一篇文章中发现可供利用的德育元素,所以教师可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指导时,更多关注对每一篇文章的多视角研究,设法探索到恰当的切入角度。笔者所常采用的切入角度有两种:
课题是文章之眼,每篇课文题目均是作者或者编者精心设计的,如果认真思考题目,不但可以迅速发现文章的主旨,而且可以如透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一样,在题目中发现德育的内容及魅力。为此,教师可用抓住题眼的办法,帮助学生从课题进入德育感知境界,从而达到理想的学文悟道效果。举例来讲,《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课题已经给了我们非常直观的德育感受:真理怎么产生?真理是在很多疑问之后产生!这个课题很好地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核心思想,即以谢皮罗、玻意耳、奥地利医生的事例论证:只有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才能最终获得真理,所以应该敏锐地发现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怀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因为德育元素在题目中已经明显体现,所以教师可以从课题着手,让学生在读题和悟题中,初步体会德育任务要求。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备了插图,且有些有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画面鲜活、儿童气息浓郁,在和文字结合之后,很好地展现出了德育内容。比如有的插图体现出了非常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如过新年、放风筝、舞狮子等场景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分别有所展示,这些对于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可谓是非常理想的切入机会。像《神州谣》一文中,云雾缭绕的山脉、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山行》《望天门山》等古诗中山水、花鸟等传统画作的呈现,都会让学生在感受别具特色的中国气息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德育熏陶。再如有的插图能够对正确的价值观起到较为突出的表现作用,像《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过泼水节的场景,是对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而《搭船的鸟》中,鸟儿坐在船头的美好画面,则很容易让人们看到人和动物是如何融洽相处的。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可注意对教材插图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使之产生引导学生进入德育状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切入角度通常可以产生比较理想的德育与常规教学内容交融的理想效果。
当教师依靠课题或者插图等切入形式,把德育与常规教学内容交融起来以后,便可以继续应用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学生在德育的感召下,获得更大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收获,常用的方法包括下述几种:
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情境,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德育思想之美。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点,主动引导学生做出思维转化,也就是把文章中所呈现的汉字,用联想的形式变为场景化和具象化的画面,这一点难度很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比如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原文的同时,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相关具象化素材,这样他们便可以在阅读理解时,利用生活化的素材促进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从原文中提炼有价值的德育思想,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服务。例如,开展《父爱之舟》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想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场景,并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与父爱有关的影视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视频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这时,大家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可以用心投入文章的阅读与思考之中,让关于亲情的德育目标顺利完成。
在推敲词句时,我们同样可以挖掘出其中潜在的德育功能。对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指导而言,词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与情感表达媒介,在词句基本训练指导的同时,教师要发现其中的情感与德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将词句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更好地汇入德育。例如,当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教师可以集中训练大家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词句推敲的角度,着重分析简短的句子中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小组交流的形式比较恰当,学生共同讨论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将会感受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并进一步思考:朋友之间应该相互理解与相互欣赏,还有知音难觅,要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这一德育内容。
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在此过程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之美。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其创作时代背景与所描写内容的社会背景都值得重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得到多种形式的德育引导。比如在教学革命战争时期涉及的英雄人物光辉事迹有关的课文时,因为文章中所提到的人物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当时发生了哪些大事件,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知道抗日战争,接下来再联系文章中所描述的具体事物。此时学生才有可能切身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精神的伟大,并受伟大精神的感染,为相应的德育内容传达提供借鉴价值。
联系实际可以让德育的融入更加自然,也就是说,文章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也要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教材中的知识与道德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德育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例如当教学到父母之爱、师生之爱的内容时,利用学习文章中的父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动故事契机,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用口头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德育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部编版教材阅读教学时,主动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可以让语文课堂同时呈现出知识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这是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有利做法,换言之,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的关键部分,德育在小学阶段意义重大,教师一定要善用教材,掌握方法,真正达到深层次的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