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嘧达莫在临床川崎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2020-03-03 07:56:22叶建弟
中外医疗 2020年35期
关键词:双嘧达川崎阿司匹林

叶建弟

厦门市海沧医院儿科,福建厦门 361026

川崎病容易累及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川崎病一旦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治疗,治疗目标主要是降低发烧和炎症,防止心脏受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1-3]。川崎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对身体危害最大的地方是患儿发病时伴随全身性血管炎,以心脏冠状动脉炎症最常见,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或遗留长期后遗症。提高临床医生以及患儿家长对于川崎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川崎病的关键。双嘧达莫是一种扩张冠脉及抗血栓形成的药物,能有效改善脑循环,保护患儿的心脑血管,因此该研究方便选取该科在2014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川崎病患儿53例,探究双嘧达莫在临床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诊治的川崎病患儿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13例,女患儿1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27±0.67)岁;发热时间 5~12 d,平均发热时间(7.26±1.25)d。 观察组男患儿 15例,女患儿 12例;年龄1~5 岁,平均年龄(2.26±0.52)岁;发热时间 5~12 d,平均发热时间(7.20±1.1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中的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加该次研究,该院理论委员会对研究完全知晓,并批准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持续发热5 d或5 d以上,具有以下5项中的4项者:①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②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③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趾端膜状脱皮;④颈部淋巴结肿大;⑤多形性红斑。患儿家属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年龄符合1~5岁。

排除标准:患有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的患儿;依从性差的患儿;有药物过敏史的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心电图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儿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 H45020285)30~50 mg/kg,分2~3次进行服用,热退后3 d逐渐减量,2 周左右减至 3~5 mg/(kg·d),顿服,维持 6~8 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国药准字 S19994004)2 g/kg,用药时间为发病后5~10 d,10~12 h输注完毕。治疗15 d后,记录患儿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口服双嘧达莫片(国药准字 H43020576)25~50 mg,3 次/d,饭前服用,维持6~8周。治疗15 d后,记录患儿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RP、PCT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2.2 CRP、PCT 水平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CRP与PCT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儿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CRP、PCT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儿CRP、PCT水平对比()

组别CRP(mg/mL)治疗前 治疗后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6)观察组(n=27)t值 P值80.35±11.38 79.87±11.20 0.155 0.878 53.10±4.68 35.87±3.20 15.698<0.001 1.90±0.36 1.86±0.26 0.465 0.644 0.94±0.14 0.43±0.10 15.306<0.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与观察组(7.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川崎病又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亦见于学龄儿童,男多于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唇红、口唇皲裂、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等,目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后天性获得性心脏病之一[4-6]。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及细微血管炎症为基本病变,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包括心、肺、肝、肾及胃肠道等,除了心血管并发症预后险恶外,其他器官损伤多随疾病的好转而恢复。治疗川崎病常见的药物是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早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阿司匹林联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可降低冠状动脉瘤发生的风险。双嘧达莫是一种扩张冠脉及抗血栓形成的药物,能有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血管[7-9]。该次研究对患有川崎病的患儿实施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

双嘧达莫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能够使体循环的血压降低和冠脉的血流量增加,与阿司匹林具有协同作用,可促进患儿循环血栓得到缓解。川崎病中炎症反应指标有所升高,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与感染有关,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CRP不仅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当炎症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10-11]。患有川崎病患儿的CRP与PC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川崎病的预后判断。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77%)(P<0.05);两组患儿CRP与PCT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儿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与对照组(11.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王玉等[12]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0%,对照组为81.40%(P<0.05);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CRP、PCT指标水平具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仅有2例发生头晕头痛,1例发生恶心呕吐,对照组中经由3例发生恶心呕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次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双嘧达莫治疗,可有效改善其CRP与PCT水平,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未见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产生,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促进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相应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患儿的炎性反应有所控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双嘧达川崎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家庭医药(2021年14期)2021-12-02 04:22:41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双嘧达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中国药业(2020年10期)2020-06-16 08:23:06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潘生丁转到儿科发挥作用
探讨双嘧达莫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双嘧达莫用于儿科临床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