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美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甲乳微创外科,福建莆田 351100
作为现阶段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因生活节奏加快、作息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影响,使得近几年女性乳腺癌患病几率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严重危害到女性身心健康。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乳腺癌最佳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1]。而术后阶段因患者形体改变,加之疼痛、不适应因素存在,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到患者康复效果。要想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需借助优质护理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区别于常规护理,重视对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满足,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重拾生活信心。该研究对于2017年1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患者,分别施行常规、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不同分组生活质量评分、SAS与SDS评分、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8例)年龄最大、最小值各为29岁、67岁,平均年龄(51.24±5.29)岁;生育、未生育患者各占31例、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其以上13例、高中15例、初中及其以下10例。实验组(38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8岁、67岁,平均年龄(51.35±5.21)岁;生育、未生育患者分别为32例、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其以上14例、高中14例、初中及其以下10例。基本资料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签署同意书并知情研究的内容,自愿参与该研究;所有患者经刺穿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疾病;所有病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肿瘤;患者存在心、肺等严重系统疾病。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治疗期间开展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
在常规护理服务实施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①环境护理。患者心情、心境受到病房环境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治疗期间营造舒适、轻松的病房环境。为强化患者交流,介绍同疾病患者,帮助患者找到倾诉对象。将杂志、电视、期刊等物品放置于病房,结合绿植布设来放松患者心情。护理人员需定期开展病房清洁、消毒、床单被罩清洗、通风等工作,确保病房内整洁干净。依据患者情况特征控制病房温湿度,通过病房舒适、整洁环境的营造,起到舒缓、放松患者心情作用[2-4]。②为患者与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介绍医院条件、主治医师、手术效果、治疗过程等内容,通过告知患者关于疾病注意事项来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树立治愈自信心。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态变化,在患者情绪失落、状态不佳时护理人员主动、积极沟通,以和蔼、亲和的态度倾听患者诉说,主动为患者疏导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另外,护理人员需叮嘱家属加强与患者沟通,并做到时常陪伴患者。③疼痛护理。因乳腺癌需手术切除,所以患者难免出现疼痛。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且全面掌握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结合患者个性喜好,播放轻柔、舒缓音乐来转移疼痛,或指导患者深呼吸来缓解疼痛。若患者疼痛剧烈,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5-8]。术后为患者实施24 h心电图监测,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指标是否出现异常。视患者疼痛情况合理调整体位,保证患者引流可以始终处于通畅状态。④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术后1~2 d之内需按照计划进食流食,维持患者摄入营养的均衡,叮嘱患者与家属,可多进食蛋白质、维生素食物。告诫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烟酒。⑤基础强化护理。术后24 h内开展全天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查看患者上肢血运情况,定期检查切口位置是否存在渗血、感染等情况,维持导尿管、输液管等管道处于通畅运行状态。⑥体位护理。强化开展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始终处于舒适体位,可结合患者情况调整为半卧位、低坡卧位体位,促进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同时,保持患者手部位置始终高于肘部位置,并将软垫等物品放置于患侧,提升患者舒适度。⑦康复护理。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康复计划,为患者患侧上肢训练提供指导。术后24 h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活动,依次从拇指到小拇指开展屈伸训练,然后依次从小拇指到大拇指张开;术后1~2 d阶段,直到患者开展患侧的手腕、手指活动与训练,切忌上臂位置不可外展;术后3~5 d指导开展患侧肘关节活动,并开展适当下床活动。需注意,患者下床时需利用吊带来承拖患肢;术后10~12 d,此阶段患者可按照康复计划自行训练,可自主完成洗脸、洗手等日常行为[9-10]。
不同分组患者护理后,分析比对生活质量评分、SAS与SDS评分、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借助QOL评分表,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活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心理健康6项,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其分数越高;患者康复效果评分,具体分为3个等级,总分100分,评分70分以下为差,评分71~89分为良,评分90~100分为优;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估采用SDS、SAS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11-12]。
研究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机体疼痛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指标70.35±6.18 62.36±5.46 65.78±6.79 55.36±5.28 47.54±7.34 53.88±5.64实验组(n=38)55.12±7.29 43.28±4.93 46.18±7.94 64.27±6.83 37.46±6.07 37.29±3.97对照组(n=38)9.824 15.988 11.565 6.362 6.524 14.828<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t值 P值
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实验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组别33.15±4.64 40.28±4.93 6.492<0.001 39.82±1.67 46.75±1.29 20.244<0.001 SAS评分 SDS评分
实验组康复效果97.36%显著高于对照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乳腺癌疾病发病因素诸多,与患者遗传、年龄、不规律生活作息、精神压力等方面存在关联,不仅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亦会导致女性形成自卑、消极等心理。目前手术治疗为乳腺癌疾病治疗常用手段,而在术后阶段,因形体变化、疼痛等因素存在导致患者极易滋生负性情绪,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影响[13-14]。需借助优质护理来强化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该研究表明,施行不同护理后,实验组康复效果97.37%显著优于对照组76.32%(P<0.05);对照组SAS评分(40.28±4.93)分,SDS评分(46.75±1.29)分,明显高于对实验组(33.15±4.64)分,(39.82±1.67)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活力、机体疼痛、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余喜梅等学者[15]的研究中,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后,其SAS评分(40.76±2.11)分、SDS评分(41.79±3.82)分显著优于参照组的(56.26±3.28)分、(60.69±4.20)分(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QOL(82.69±7.29)分也优于对照组(67.46±6.29)分(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似,对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后,患者SDS与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针对优质护理的施行,依托于护理人员专业的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患者护理水平。各项护理措施的应用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强化开展可帮助患者敞开心扉,有效消除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实现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饮食护理可通过食补促进患者免疫力提升,避免刺激性食物进食影响患者伤口恢复;环境、体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康复训练则可促进患者机体恢复,避免血栓等病症产生,促进患者恢复速度加快。为患者施行全方位优质服务,促使患者预后改善,消除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在显著提升护理效果的同时,达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护理期间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可实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确保患者与护理人员构建友好、和谐关系,加快患者康复痊愈速度,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