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朴
摘 要:文章以剪纸艺术造型特征、叙事特征为研究基础,以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新形式为依托,尝试将剪纸艺术形式运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创作实践中,提升了剪纸艺术创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再生。
关键词:剪纸艺术;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
注:本文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青年创新科研项目“《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创作研究”(601822S29008)阶段性成果。
一、剪纸艺术运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应用情境与传播价值分析
剪纸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形式,传统民间剪纸依附于传统民俗活动和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功能目的和审美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效率和方便,导致民间剪纸技艺的传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许多艺术创作者尝试将剪纸艺术运用于其他领域的设计,例如儿童影视动画作品、儿童书籍、装饰设计等,一些美术教育机构亦将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儿童美育形式加以传播。
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文化产品,结合声音、动画、游戏等多种交互元素,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度和传播度。将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设计创作中,能够让剪纸艺术从单张到系列、从静态到动态、从观赏到交互,获得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传播。
二、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造型手法特征分析
(一)外形的輪廓化
外形的轮廓化是指剪纸艺术手法“剪大样,再打扮”中的“剪大样”。陈山桥在《民间剪纸技法研究——动物纹样剪法》中描述了传统剪纸艺人怎样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将所剪对象了然于心,然后迅速地剪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剪纸艺术的形象经过创作者千万遍的咀嚼,造型和动态都惟妙惟肖。通过千百年来集体无意识的传承,即使是儿童也能一眼辨识出剪纸造型的形象。这种轮廓化省略细节的造型,是剪纸艺术的精髓。
(二)造型和动作的夸张化
由于剪纸艺术造型首先要概括化和轮廓化,剪纸艺术造型的外形细节及内部结构大多被省略,因此,剪纸艺术造型必须将对象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动作特征进行整理及夸张表现,这样才能让造型对象的意象更加清晰。
(三)寓意性的装饰
寓意性装饰是指剪纸艺术手法“剪大样,再打扮”中的“再打扮”。“再打扮”指在剪纸造型中加入一些装饰性的图案。陈山桥在《民间剪纸技法研究——动物纹样剪法》中提出:“打扮是民间剪纸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说三分大样,七分打扮。”
“再打扮”一般有两种功能,一是吉祥寓意的装饰,二是结构性的镂空。“再打扮”的纹饰分为基本纹样、吉祥符号、寓意性装饰三种类型,包括常见的锯齿纹、花瓣纹、月牙纹、线纹、柳叶纹、太阳纹、万字纹、螺旋纹、古钱纹、花草纹、云纹等。
三、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图像叙事特征分析
剪纸作为年代久远的民间艺术形式,除了常见的吉庆装饰功能,也常常被用于讲故事。剪纸的图像叙事功能由来已久,主要分为叙事主体和辅助叙事两种。
作为叙事主体,讲故事功能的剪纸一般用于窗饰、灯饰等装饰功能的场景。如清代的《老鼠娶亲》全套剪纸(17cm×340cm),前面是大“喜”字和桌椅箱柜、盆架台灯等嫁妆以及拿着短棒的“管家”;中间是举着旗锣扇伞、金瓜钺斧的执事和骑在马上吹打的乐队;后面是坐在花轿内的新郎、新娘,骑在马上的“男送”“女送”以及压轿男童,还有“长命鸡”、酒坛和随身食盒。长长的老鼠队伍,宏大的嫁娶场面,美得极富人情味。[1]
作为辅助叙事的剪纸一般用于讲故事的场景。如《安徒生剪影》中,安徒生边讲故事边剪纸的才能使许多孩子终身难忘。“安徒生一面讲,一面叠起一张纸,拿剪刀来回地剪,接着把纸打开,各种形状的东西就出来了。跳舞的姑娘、天鹅、仙女、鹳鸟、棕榈树、宫殿、庙宇、魔鬼、爱神、天使、美人鱼、巫婆、清真寺、人行风魔、法国哑剧中的丑角皮埃罗等多姿多彩的主体……”[2]
《抓髻娃娃剪纸》中,作者杨智宏在自序中描述了小时候爷爷为他边讲故事边剪纸的场景。
传统儿童绘本的叙事主体由图像和文字共同构成,而有些儿童绘本只有图像,没有文字,被称为“无字书”。儿童可以通过图画独立阅读或者进行亲子共读,这也是近年来儿童绘本广泛流行的原因。
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不仅可以通过图像叙事,还可以录制配音讲故事,配音及音乐音效的加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呈现,丰富了儿童绘本的阅读感官体验。
剪纸艺术运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的图像叙事主要通过平面化的纸偶动画、图层叠加的环境空间效果和舞台化的镜头语言来设计和体现。
(一)剪纸化的纸偶动画
角色动画是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图像叙事功能的重要一环,将剪纸艺术中的纸偶动画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增加了绘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交互绘本中剪纸化的纸偶动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纸偶关节动画,二是纸片动画。纸偶关节动画是指在平面剪纸角色造型的基础上,移动、转动纸偶关节以展现角色的动作动画效果。纸片动画是指移动、转动、缩放或者反转纸片,主要用于角色的移动、转身、转头等动画效果。
(二)纸片叠加制造的环境空间
环境空间的设计增加了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图像叙事的层次,环境空间有时候用于辅助叙事主体讲故事,有时候用于制造气氛或者隐藏线索,是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图像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纸片叠加的环境空间设计是指将绘制场景和道具的纸片分别置于不同的前后景中,通过图片与图片叠加产生自然的遮挡以及光影来制造空间感,再通过前后纸片不同运动速度的差异化来营造时间感。
(三)舞台式的镜头语言
由于剪纸造型的角色、场景、道具均为片状,以平面的方式制作,因此在剪纸风格的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更适合用舞台式的镜头语言。
多媒体交互绘本中舞台式的镜头语言是指镜头设计中以绘本的页面为舞台,以中国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为依托,讲究构图的设计感和完整性,不苛求细节。角色在舞台中出场、入场表演以及镜头平面化地聚集、移动、缩放是舞台式镜头语言的主要叙事手法。
四、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创作实践
笔者尝试将剪纸艺术应用于《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创作实践中。
《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图例:
(一)《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剪纸风格的角色造型设计
在《大闹天宫》的角色造型设计中,笔者将美猴王、马天君、巨灵神、哪吒等人物的外形进行剪纸风格的简化创作,并借鉴传统剪纸“抓髻娃娃”的外形特征,左右对称,采用双腿下蹲、双手上举的形态表现人物形象。“抓髻娃娃”在民间传统中隐喻辟邪、吉祥、生殖崇拜等,其形象和审美已经深入人心。
美猴王出世造型的装饰纹样采用民间传统新生儿佩戴的长命锁图案,增加了美猴王出世造型的趣味及亲和力。马天君裤子上的植物纹样、巨灵神身上的牙文、哪吒衣服上的人面紋以及美猴王额头上的火焰纹,都采用了民间剪纸中常用的纹饰设计,如图1。
(二)《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剪纸风格的角色动画设计
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大闹天宫》中的角色动画作为大闹大宫图像叙事的辅助,不需要特别强烈和酷炫的效果,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剪纸风格的纸偶关节及纸片动画,用于绘本的辅助叙事和绘本的交互游戏设计。
《大闹天宫》第一页中,石山裂开,装着猴王的石胎滚动的动画由纸片转动实现,如图2。
《大闹天宫》第三页中,猴王在东海龙宫拿到金箍棒,双手举棒挥舞的动画由猴王纸偶的关节转动实现,如图3。
《大闹天宫》第六页中,马天君发现猴王在御马监中不守规矩,放出众马,非常生气,将美猴王数落一顿,其手指划动动作由剪纸纸偶关节动画实现,如图4。
《大闹天宫》第七页中,猴王勇斗天兵的打斗动画,由猴王剪纸的纸片转动、反转及头部的反转动作实现,如图5。
(三)《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剪纸风格的环境空间设计
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大闹天宫》中的环境空间设计主要用于辅助叙事、隐藏线索、制造时空感以及游戏互动的设计。
《大闹天宫》第五页中御马监御马,笔者将猴王放出天马在御马监自由驰骋的情节设计成一个交互拖拽类游戏,用户只需找到部分隐藏在云纹中的马,将对应的笼中马拖拽到对的位置,笼中马就可以获得自由。将天马部分身体隐藏于云纹中的设计,是将云纹、天马的纸片放入不同层次的前后景中,产生重叠、遮挡的空间感,再通过设置前后景云纹不同层次相互区别的移动速度,制造近快远慢的时间感,如图6。
《大闹天宫》第四页龙宫寻宝中,不同的波浪及不同的角色放置在不同的前后景中,通过图层的叠加和各个图层的晃动,制造出大海波涛汹涌的丰富且有层次的视觉效果,如图7。
(四)《大闹天宫》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中剪纸风格的舞台镜头设计
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大闹天宫》中的镜头主要采用舞台式的设计手法。剪纸风格平面化的造型加上舞台镜头的变化,丰富了绘本的视觉体验。
《大闹天宫》第六页的反下天宫采用舞台聚光灯镜头,由小拉到大,先看见马天君傲慢地指责猴王,再将镜头慢慢推进,美猴王受到欺骗和生气的样子才进入用户视线。
《大闹天宫》第八页的蟠桃园偷桃采用舞台平移镜头,让蟠桃树和树上偷吃鲜桃的美猴王,从上到下,渐次出现在用户的视野中,增加了图像叙事的趣味性。
五、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研究的意义
通过归纳分析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和叙事特征以及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创作研究发现,传统剪纸的造型设计和叙事设计与现代传媒手段设计存在契合点,证明传统艺术创新应用具有多途径的可行性。将剪纸艺术用于现代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创新设计,在传统绘本的基础上增加交互和游戏功能,在网络商城中传播,扩大了人们对剪纸艺术创新应用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使这一逐渐式微的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融合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剪纸艺术应用于多媒体交互儿童绘本的特征分析和创作实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再生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鲍家虎.山东民间剪纸集萃上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4.
[2]林桦.安徒生剪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57.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