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颜守保 施翠娥
伴随着高校招生范围的日益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持续增长,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于2018 年达到800 多万人,再次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将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使学生成功地迈向职业发展道路,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业意愿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规划的总体目标。特别是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强化就业和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高校在转型和发展中博得社会声誉,克服大学类型同质化问题,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能够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列为高校人才培育的一项首要任务。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各类高校人才培育的主要目标,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升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尤其是当前应用型高校需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教学团队能力提升建设,深化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的力度,以拓展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实现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以某师范学院为例,该高校以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开展各类培训讲座、学术报告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深化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该校现有全国首席职业指导师1 人、中高级国家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30 至50 余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基本上由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的管理岗教师、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构成,大多数是兼职教师,具备职业教育背景的讲课教师比例较少。另外,高校内部教师缺乏创业经验,作为创业指导教师既要了解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市场运营情况,因此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导师目前主要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聘请。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很不均衡,教育背景相对单一,均为硕士研究生。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中大多数没有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结构,当前有30 至50 余人接受了职业和创业指导相关的培训,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和高校创业指导师的资格证书。
1.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尚待于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团队体系,改变目前教师流动性大的格局。目前,大多数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大多是大学就业部门的辅导员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大都处于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稳定合理的职业团队体系,一些辅导员不能长期从事职业与创业课程的指导。因此,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稳定性较低。此外,教师专业背景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相称,不匹配的专业背景容易导致指导教师专业理论不深、指导技能不全面的情况。
2.现有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需要制定激励措施和制度,以促进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的发展和培训。尽管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凸显了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但缺乏一套成熟的激励机制。大部分教师虽然是兼职讲授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不能以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获得薪资报酬,也难以在学生就业和创业行为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获得经济回报和工作成果的认同,因而消除了教师在就业和创业指导方面的积极性。
3. 现有的师资队伍授课过于理论化,尚待于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教师在完成学业后,留在学校任教。他们对招聘单位和各岗位的工作需要不了解,就业创业指导授课只能结合自身亲历的相关工作经验或者从职场成长的角度来指导就业和创业,缺乏一定的实践知识支撑,难以让学生认可。少数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填写了有关职业规划和创业课程有效性的问卷,但对调研效果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可见,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对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进行过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个模块分别为教学评估、科研评估、实践评估、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评估。评价标准包含岗位责任、科研评价、思想品德和工作表现等。工作责任是行政人员工作的重点,因此,绩效考核的比例最大,设定在70%左右,其中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即: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让不同需求目标的教职员工以公平竞争和务实工作,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个人期望以达到激励的目标。对于那些在评估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来说,提升他们的职位可以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以此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保证激励机制和学校资金供应的标准内,教师工资总额提高10%~15%,奖励为学校教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增加工资的可变部分,纳入考核体系,增强激励效果,注重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奖励,强化长期激励机制。薪酬工资除了发放岗位工资和各类补助外,应适当突出绩效津贴和特定报酬的构成比例。根据新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计算教师的年度绩效分数,向通过考核的人员发放绩效津贴。特定奖励主要是奖励那些努力学习业务、上课效果好、进步最快的教师和员工。同年取得双能型教师资格、晋升成功或者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可以采取个人申报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激励办法。同时,通过目标激励、环境激励和发展激励等精神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
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双能型”教师和硕士学位为主要发展趋势,根据不同专业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分配和安排各类形式的培训。鼓励授课教师参加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商务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地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地进行自我发展培训。根据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相应选择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教师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课程进修接受继续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和专业水平。通过各地区高校专家和教学骨干之间的学术交流,优势资源形成互补,达到学习和研讨的目的。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中自主创业,既节约了培训经费,又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同时为学生培训提供具有良好氛围的场地。
学校要逐步健全和完善评估标准,对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首先,学校从完成量和效果两个方面对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其次,要求学生评价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学校应将学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以学生满意度为评价依据,将学生满意度设定合理的范围,并设置学生意见箱,根据学生的意见随时调整具体指导工作。实践经验不足是课程建设中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要依靠专职专家型教师。要选拔一批从事就业创业指导授课时间长、指导经验丰富、热衷于课程讲授与研究并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的人才,组成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鼓励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走专业化、专家化的成长道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开辟职称评聘政策性支持的通道,为教师成长缔造提升的发展空间。根据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发展生涯教育专业,构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综合性学科,以满足就业创业需求。学科建设与高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也决定着就业创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就业与创业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励学生,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所以高校应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措施,逐步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授课教师专业化水平。
重点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系统化培养方案,通过加强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宽培养教师队伍渠道,形成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氛围。首先,针对不同学历、专业、职称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具体的职业发展路径,实施全面的继续教育。聘请行业内优异的培训公司为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实施系统化的培训,并约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杰出企业家做就业创业为主题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以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勉励全部教师参与就业创业指导,按期选育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把就业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成果评比的重要事项。其次,建立一套适合就业和创业教师的激励机制,为就业和创业教师的职业身份、地位、发展方向、职称评聘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应体现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能力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就业和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某师范学院师资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该师范学院尚未形成能够满足就业和创业教育需求的规模,增加专职和兼职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教师的数量,扩大规模,应当成为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任务之一。完善职业生涯和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功能,不仅要从宏观上考虑管理功能,还要从微观上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职能和构成,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是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必要工作。高校职业生涯和创业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可以广泛运用社会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心理学、职业教育等知识。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难以同时掌握如此广泛的知识,因此高校职业生涯与创业指导教师应该是专业结构互补、全职与兼职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定期的咨询、讲座、技能练习等活动开展工作,还可以采取个别指导的形式,以满足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
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如就业与创业导向的薪酬制度、就业与创业教育实践制度等,以激发教师的潜能。要以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和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绩效,建立奖励勤勉和惩治懒惰的奖惩制度。对完成工作任务优秀、个人工作成绩优异、取得高级职称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对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人员给予处罚,促使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而且可以鼓励教师完成规定的任务。其次,建立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确保建立合理的教师进修机制。建立教师就业和创业指导进修机制是教师专业化和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保证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师的学习和进修机制。第三是保障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从事就业和创业指导的教师能够得到晋升和职称评聘。
为了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和高校要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政府和高校要制定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任用的相关条款,明确录用标准、培训和晋升职称,并确保相关政策的执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为师资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政府出台加强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校企合作,在企业的帮助下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教师要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注重专业发展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方式方法,以顺应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根据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高校应重视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要拟定计划定期地进行业务培训。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来看,教师持续培训对增强凝聚力、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可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为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提供业务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校外企业应充分发挥特有优势,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培训空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构建了具有“学历学位培养—专业培养—实习实训”的师资培养体系,针对目前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中具有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加强专业发展,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首先,针对就业创业指导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应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高校在选择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时,应注意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多样化,鼓励专业课授课教师研习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学问和技能,鼓励将就业和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建立有专业特点的就业和创业教师队伍。此外,社会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被高校聘为兼职的创业导师,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社会优秀成功人士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编写访谈记录为学生讲授成功的就业创业经验,帮助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计划。专职和兼职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将有助于提高就业和创业服务的实效性。其次,教育部提出每500 名毕业生要有一位“职业导师”来指导大学生就业,具有两年就业指导教师必须获得职业导师资格。目前,该师范学院30 至50 余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获得了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格证书,具备从事就业创业指导相关教学工作的从业资格。取得职业教育资格的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国家中高级职业和创业指导师的要求,在教学和管理中提高自身就业和创业指导水平。中高级职业和创业指导师不但要熟练驾驭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知识,并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信息咨询、诊断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为不同的求职群体设计就业和创业办法,设计专业素质评估方案,组织供需交流,并对结果信息进行评估。按照这个标准,该师范学院还需要强化“双能型”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以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从当前大学生的培养效果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和创业指导效果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最明显因素。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极其重要。目前,许多高校职业与创业指导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瓶颈,政府和高校有必要出台更适合教师素质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授课教师专业结构,注重“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培育和相关课程的学科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养,以此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指导,推动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实现更为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为建设和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智力支撑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