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实践探析

2020-03-02 17:39杨小燕唐开军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院校

杨小燕 唐开军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劳动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1]

檀传宝指出,“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 (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的劳动态度, 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 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 (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 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旷永青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做出解释,劳动教育要以端正劳动观念为先导,以增强劳动感情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让学生能明确劳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劳动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开发智慧潜能,触发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3]熊来平认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我们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新人的重要途径。[4]

综上所述,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应该让学生形成正确且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中不断获得历练和成长,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既是一种专业教育,也是一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仅包含了学生职业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手能力等职业劳动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劳动意识与行为的塑造,同时兼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实践性劳动教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从学生生存、生活、学习等各角度分析都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缺乏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将会踏入社会,参与社会分工劳动,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将直接指导各专业劳动教育教学的设计及开展,也将影响对学生的培养结果。

叶蓉等研究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全国38所职业学院的384位教职工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关于“高职院校是否高度重视并按照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学生的最新需求开展了劳动教育”的调查中,有155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占比40.36%;认为没有纳入和说不清楚的各有68和161人,分别占比17.71%和41.93%。[5]这表明部分院校对劳动教育教学缺乏重视,缺少劳动教育方面的顶层设计,或者是顶层设计不完善。

高职劳动教育应该是涉及学生专业领域学习,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服务的教育,涵盖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高职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纳入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开展顶层设计。只有从办学理念、方针、政策上引领,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三全育人”。

(二)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一

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会在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也将影响到学生劳动价值观及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叶蓉等研究者的调查研究,约70%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劳动教育实施层面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5+0.5”的模式,即两年半在学校,半年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重视学生顶岗实习,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劳动教育却很难开展。学校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纷纷开设了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劳动周对学生进行专周劳动实训,得到了一些教师的支持。但也有一部分不赞同的声音存在,认为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本身就比较短,各种公共课、专业课已经排得很满,劳动教育课程的加入挤占了一些专业课的时间、空间。加上专周劳动会在时间安排上与其他课程有冲突,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要为专周劳动腾出时间、空间,这引起了部分教师的反感。因此,教师们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关注程度不一。

(三)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与学生诉求不够适应

大多数高职学校对于劳动教育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问题尚处于研究探索的阶段,大多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化。有的学校把劳动教育直接变成了检查卫生,给学生划责任区打扫卫生,迎接检查;有的将学校公共区域卫生划片区,分配给相应教学班级负责清洁卫生;有的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校相关管理需要为学生提供某些工作岗位,如教室、实训室等管理和清洁,学生以此获得一定社会生活经验和提升劳动能力并获得一定报酬。这些劳动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系不大,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以及毕业后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有限。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简单化使得劳动教育培养效果不佳,没有能够达到高职学校培养劳动者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学生对参与劳动教育的认知度不高

学生是否拥有艰苦奋斗精神与其所接受的劳动教育有重要关系。他们对脑力劳动的认可度显著高于体力劳动的认可,对技能技术型劳动的认可度显著高于简单体力劳动。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重视技能技术型劳动,对于繁重的体力活则推脱,甚至逃避。事实上,学生进入社会都会从基层做起,都可能从事一些繁杂的体力劳动,还会从集体生活过渡到相对独立的个体生活,职业劳动、生活劳动、社会服务劳动都将成为他们今后工作生活的日常。然而,高职学生常常只看到技能技术型职业劳动的重要性,其他劳动的重要性则容易被他们忽视。除专业课程劳动技能训练之外,高职学生不太重视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比如:认为划分责任区打扫卫生,参加水果拼盘、叠被子、叠衣服等劳动技能比赛很幼稚,因而部分学生偷懒,报名不积极。

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动力不足是长期在教育评价机制引导下形成的,高考的指挥棒指引着无数的家长与学生重视考试科目与分数,以至于家长和学生将过多的精力倾注到考试科目与分数上,而忽略掉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一个家长可以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连水果都是处理好了递到孩子手里,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也没有学习劳动意识,更谈不上热爱劳动了。部分学生对劳动价值认同感较低,对劳动者或者劳动成果不够尊重,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各项劳动中,缺乏相关的劳动技能。学生对参与劳动教育的认知度不高成为当前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效果的途径

(一)设置针对性较强的劳动教育课程

巩固劳动教育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学时和学分,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认知和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将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系统化和标准化,改变劳动教育无章可循的局面。有针对性的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以活页教材为载体,根据专业特点甄选教学内容,从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开展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应有之意,有针对性地开设高职劳动教育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性较强的劳动教育课程是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展开的,比如:针对酒店专业学生可设置水果拼盘、铺床叠被子、茶艺、花艺、礼仪服务等课程;针对物流专业学生可设置校园公益性包裹快递收发服务等方面的课程;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可设置花艺、茶艺、陶瓷艺术等方面的课程。由此,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增进学生专业核心素养。

(二)加强劳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加强劳动教学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劳动教育技能水平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加强劳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时,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6]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时,可以根据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建立教师团队,如可以通过聘请资深厨师、技能水平较高的家政人员、各类技师等,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师资。同时,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内配外引,使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更加适应学生劳动成长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

(三)适当拓宽劳动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注重拓展形式,以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

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既包括与专业和就业相关的劳动,也包括与生活相关的劳动,还包括与社会服务相关的劳动。顶岗实习可作为专业和就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形式,打扫卫生、做饭烧菜、缝缝补补、日常维修等可作为生活劳动教育形式,“三下乡”“进社区”、支教等志愿者服务可作为社会服务劳动教育形式。

另一个方面,劳动教育既包括脑力劳动教育,也包括体力劳动教育,应该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理论大多是脑力型劳动教育的载体,实操大多是体力和脑力整合型劳动的载体。实操性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一个学习数字媒体的同学,扛着摄像机,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学校、社会机构、社区等群体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理论与实操的整合,脑力与体力的整合可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

再者,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培养,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即劳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得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高职学生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开花结果。劳动教育形式的拓展依赖于教育者对劳动教育内涵的深刻认识,只有将劳动教育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拓展,形式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实现。

四、结语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向社会培养优秀的社会劳动者,对社会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通过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具有正向积极的劳动价值观、热烈丰富的劳动情感和必要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具备优秀的劳动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服务、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