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会计时代高职教师“业财融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2020-03-02 17:39柴源源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业财智能化

柴源源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在以区块链、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为代表的智能时代,市场经济情境、经济模式、经济状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生产模式由存货式、订单式生产向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偏好牵引的实时化生产转变,管理模式也由价值链层级化、标准化、同质化为特征的机械管理转变为精准化、异质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智能管理。与此相适应,会计信息处理过程逐渐实现了互联网智能时代会计服务与共享的转变[1]。2016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第八条提出“单位应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与业务等的有机融合”[2]。未来的会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借助数据资源,将实现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经济业务的实时深度、无缝隙融合;同时智能化的发展将推动经济管理和会计活动的变革,提升会计思维、转变会计逻辑,协助企业获取优势资源、规避风险、精细管理,助推企业高质量运营发展。因此,为经济管理提供服务的传统会计模式必须改变,与之相对应的会计教育观念必须重新进行优化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分层并升级,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迫切需要顺应行业发展方向,趋于前端会计岗位人才特征,完善提升自我水平和能力,积极探索一条适应财务智能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助力智能化会计人才的培育。

一、智能会计时代高职教师“业财融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会计职业教育发展赋能高职教师转型发展

一直以来,各类型企业财务核算人员和业务工作人员权责分散游离,管理模式分层而立,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业务财务过程融合实践推进缓慢阻碍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实务接轨能力方面的短板。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的建设和高端人才的培养”[3]。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企业实践制度”[4]。显然,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结合企业智能化财务的趋势,拥有一支具备“业财融合”教学能力的高职会计教师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将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相结合,将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处理过程融合,满足企业财务核算信息化(财务会计)要求的同时适应财务管理特性化(管理会计)要求[5],才能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专业合格教师,进而教授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践。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过程提出新要求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6]发布。这一指导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指导西部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向东部看齐的优质教育体系,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此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会计、审计和税务领域,会计工作的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得到迅速提高,财务信息得到及时传递[7]。业务数据高效率处理,同时也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人力资源市场需要的前端会计人才首先是能够满足智能时代经济管理决策需要、能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共享;其次是具备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诚信品质和技术能力,具备沟通与管理实践能力;掌握财务会计、税务筹划、公司治理、资本运营、法律法规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能胜任财务共享分析和辅助管理决策工作。高职高专院校要“产出”这样具备创新型、复合型特点的专门人才,首先就必须有一支具备以上职业素养、品德高尚、精通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只有在道德观念、理论研究、专业技能、信息化水平、社会服务与实践等方面均满足现代高职教育要求,才能在智能会计时代,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会计教育特征的能管理、懂技术、会操作的高职专业性人才。

二、智能会计时代高职教师 “业财融合”教学能力缺失的典型表现

从2017年开始,德勤(DTT)、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安永(EY)等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陆续引入财务机器人上岗办公,人工智能技术正式进入会计领域。高效率低能源、信息自动处理、程序由繁至简的优势提高了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也促进了财务信息技术全面快速向“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方向发展。低基础的财务核算人员需求在逐渐减少,而建立在财务数据整理之上、机器人无法替代的数据分析、风险判断、决策评估、过程管控等管理活动越来越备受关注,“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在管理实践中显得至关重要。由此反观职业教育体系,在行业变化背景下高职教师的自我革新能力出现不足,缺乏熟练的会计实务处理经验,顺应智能会计时代业财融合教学能力水平明显滞后。

(一)基于“业财融合”为目标的智能化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不足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智能化教学已成为当前疫情常态化下的主要教学手段。在智能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找到财务业务相融合的契点,还要建立起信息管控平台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提升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和价值。而目前很多教师仅仅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授课,缺乏深层次的、建立在智能化手段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特别是以“业财融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针对性教学创新,因而无法真正适应智能会计时代需求。实际上,考虑到年龄、职称、学习能力、实践条件等多重因素,很多高职教师思维模式依然陈旧,自我更新能力不足。

(二)与“业财融合”技能相关的职业理论研究不深入,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推动职业教育进入快速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教师群体的能力升级成为最重要的部分,而教师提升素养的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现有体制内的高职院校会计专职教师,基本上遵循“理论—实践—强技”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建立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理论体系为主线,“会计信息化”“纳税实务”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为辅,“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数据综合应用与分析”专业实训课程为支撑的由低至高的专业课程结构。而智能会计时代下“业财融合”的价值管理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要突破思维壁垒,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目前,由于实践性融合经验的缺乏,高职教师完整的业财一体理论研究较少,理论知识的研究基础不扎实,融入课程的实践更少。如“管理会计基础”的部分教师仅讲解基本概念、分析熟悉老旧的案例,从来没有深入企业去理解智能化管理会计、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和财务数字化管理等实务前沿业财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完善知识体系。

(三)教师缺乏“业财融合”教学能力培养的信息化实践场所

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要具备“业财融合”教学能力,熟练掌握管理会计工具,运用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展实务实操是能力提升过程中学习的关键,主要是学习以管理会计能力塑造为核心的财务共享应用环境与智能财税处理过程的营造。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智能化信息系统学习过程中,通过关注单项业务实践、纳税申报实操能提升通用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但对各类型的共享服务中心、智能财税平台实践化资源整合与使用效率不高,大多数智能财务软件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引,碎片化的学习过程无法构建专业的管理会计能力体系,使得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的进度缓慢。

(四) 教师“业财融合”能力培养过程脱离产教支撑,服务与融合力度不够

专职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行业变化与企业转型的新趋势认识较慢,更新速度远远比不上一线财务人员。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要求教师每年需利用假期去企业实践1~2个月,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与监督,教师企业实践往往呈现散、乱、杂的状态。由于专业适应性较广,会计专业教师在各行业都可以完成实践任务,无法针对性地学习实践业财融合;同时教师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流于形式,产、教在教师层面上的分离带来教师与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脱节,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融合度低导致社会实践服务的无效性。

三、智能会计时代高职教师 “业财融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职业教育正处于高质量改革发展的上升期,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必须紧贴业务财务融合发展的好时机,寻求职业价值体现途径,积极主动地将思政教育、专业知识与行业趋势融合思考,形成学与教角色之间的转变,成为实现财务与业务同步共享、胜任智能化信息平台工作的专业能手。

(一)推进智能化教学改革的创新,提升能力素养

高职会计教师“业财融合”能力的提升要紧密结合智能化课堂,最大限度利用互联网打开视角,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根据知识点实施分类资源定制,网格化分割重难点,提供动态数据思维模型;将实践知识放到智能教学平台中,如雨课堂、MOCC视频课堂、网中网线上平台等,再配合面授或者线上语音讲解,完成智能化课堂“前、中、后”的立体交互交流,留下可追溯、可研讨、可反馈的教与学过程。同时,智能化教学改革必须将社会热点与会计研究结合,透过事件讲道理,通过道理讲价值,通过价值讲信仰,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用好智能化网络手段,综合提升自己业务技能与财务知识。

(二)开展业财一体化理论基础研究,构建财务转型知识体系

智能会计时代下合格的会计专业教师,要能够了解企业管理思想、掌握企业经营流程、熟练应用网络技术、熟悉智能信息系统操作、掌握管理会计工具、具备风险控制意识,这是业财一体化能力的基本要求。充分整合理论资源,分析实务案例中隐藏的理论知识点,发掘出问题的关键,及时总结归纳,将理论的研究学习做到专业化、广泛化,进而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及对策建议梳理为一个个知识模块,才是将理论研究转化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之外,专业教师应适当掌握有关法律、政治、外语、金融、社交、商务沟通等方面基本知识,围绕 “业财融合”能力的需求目标,侧重强化企业管理职能,丰富“管控机制理论”“风险投资管理”“薪酬管理”等相关知识,突出智能时代以业财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人工智能概述、智能财务工具开发、财务大数据分析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三)创建管理视角下的智能化信息实践环境

教师要完成“业财融合”信息化实践的过程,需要结合实时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在智能财税平台系统中快速准确完成数据识别、传输和处理。目前,很多行业企业如用友新道云平台、中联教育智能财税平台、正保网中网服务共享中心都在针对会计专职教师开展智能信息化培训或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这为“业财融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合适的资源环境。以此为契机,运用区块链技术,根据不同教育信息资源参与者的特征创建不同角色视角,以经营管理者的视角深入剖析企业业财关系存在的顽疾,再整合创建有效资源,形成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同一平台共同认可的政产学研协作育人的信息实践环境,保证教育资源满足业财融合内涵建设要求,同时还能为业财融合内涵建设提供理论应用支撑和实践依据,进而使专业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并找到科研创新的切入点。教师在智能化信息实践环境中完成业务财务一体化的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会成为激发教师主动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建立产教融合的资源共享型创新实训基地

高职教师“业财融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人才需求,依托专业机构进行校内外实践指引与管理业务实践的融通结合。在校内建立会计专业与产业相融合、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训基地,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化财税处理中心,业务外包云平台等智能化财务管理平台,形成财务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共享与分析的系统化、专业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实践模式,同时促进了专业教师实现教师职业常态化培训与终身学习全覆盖,将产教融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的必备条件。通过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四方的互助互融互通,实现教育教学改革、评价考核体系、就业创业水平的创新与良性发展。

四、结语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标准已经出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职业技能水平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助力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业财融合理念在财经类会计专业双高水平学校建设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8]。智能会计时代的到来助推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高职会计教师是否具备与实务会计相匹配的业财融合能力是传统会计教育向智能会计教育转型的关键。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要及时更新职业观念,增强教学能力发展内生动力,向社科综合型人才转变,在专业实践、教研教改、学新创新方面迎难而上,跟上行业变革的步伐,做好优秀专业人才成长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业财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