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溯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反映出来的,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对社会造成深刻、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趋势。随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进程,当前社会思潮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热点,这些新情况新热点对高职院校学生造成了深刻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消费主义则是一种将追求体面消费、渴求无节制物质享受作为生活目的和人生价值的社会道德现象。消费主义思潮的基本特点是过度消费、高消费,把消费作为获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方式,在消费观念上追求“有了还要再有,好了还要好上加好”。高职院校学生是容易被消费主义迷惑的群体之一,线上购物、直播带货、分期付款、体验至上、消费社交化正成为消费主义扩散的助推器,攀比消费、透支消费、炫耀消费等现象不断产生显性或隐性的负面影响,“校园贷”“裸贷”等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屡见报端,浮夸性消费恶化校园人际关系进而引发犯罪案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消费主义及时行乐的短视行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动力不足,贪图享受、安逸懈怠的惰性倍增。因此,遏制消费主义在校园蔓延,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合理消费的价值观势在必行。
实用主义主张“认识的作用并非反应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明白行动的效果,从而给行动提供动力”,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其主要特征是面向现实、倡导行动、讲求实效。实用主义思潮产生于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将“方便”“有用”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以个人为本位;将“满足人的主观需求”作为对真理进行判断的主要标准,认为“有用即真理”,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否定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实证主义进行功利化,这是实用主义思潮的基本特点[1]。这一思潮蕴含的进取精神和实效意识具有一定合理性,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认知和群体需求相契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用意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高职学生的实践精神。因此,它在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学生中传播甚广,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其某些行为表现甚至已经成为潜移默化的“隐性规则”。但这也使部分认知能力不强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如出现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只重视眼前利益、忽略自身道德培养等问题,导致并助长了这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实用化、功利化、重利轻义的价值观念,既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也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后现代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反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其思维方式倾向于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变革精神,其不加分析地对理性、理论和本质的否定,导致了真理和价值滑向绝对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性格特征和心态因素等,对循规蹈矩的传统教育带有叛逆情绪,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教师和家长的说教。后现代主义思潮宣传的虚无主义、否定主义,正好迎合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反对中心、拒绝权威”的心理,导致他们的道德品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出现混乱,出现了在学校里顶撞老师、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日常生活中顶撞父母,工作后与领导抗衡等现象。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其哲学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主张彻底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在政治上鼓吹多党制、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在国际战略上倡导“全球一体化”,积极谋求建立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秩序。[2]现代传媒发展和各种学术交流、实践实训、讲座报告等活动为新自由主义在高职院校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期,对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高度敏感却阅历不足,理性思辩能力较弱,具有崇尚自由的心理需求,但把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渗透和影响,进而产生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漠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反对纪律约束和制度规定。这一思潮的校园传播将会助长部分学生自由散漫的生活态度和个人至上的价值取向,甚至可能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从根本上看,这种思潮抱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合法性,企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歧路,打着学术的旗号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地位,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3]。这一思潮对历史的解释不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身主观需要之上,所以往往断章取义,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歪曲,或者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解读,甚至对中国革命取得的成就进行嘲弄、诋毁。这种思潮很容易侵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使其国家责任意识淡化、政治信仰模糊甚至历史观产生混乱,危害性极强。
“民主社会主义”是源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这种思潮虽然明面上主张“社会主义”,但是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和自由,把混合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希望通过税收改革、社会福利、充分就业等方式来缩小贫富差距,并倡导用民主的方式掌握政权,用改良的方式来达到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一种生活美好、世界和平、人民自由、社会公正的模式[4]。这种社会思潮具有煽动性、迷惑性和虚幻性,其观点营造的表面假象容易得到理论素养尚不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盲目认同和追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甚至憧憬和向往无法实现的“民主社会主义”,对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立场不稳、是非不清,一味批评和指责,不能客观评价国家的发展成就与社会发展成果,甚至可能沦为到处播散“负能量”的校园“反对派”。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开放、创新、自主、市场、竞争、法治等现代意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劳动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虽然当前社会思潮中包含一些不良甚至反动的倾向,可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影响和冲击,但不能“一棒子全打死”。当前社会思潮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质上是当代人类关于自身生存状况的自我意识的文化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文化信息,如个性自由与公平、法制与自由、科学与民主、生产与绿色消费、合作与竞争等。这些现代理念和现代意识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实干意识、民主意识,让他们的独立自主观念得到增强[5]。此外,社会思潮的传播客观上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快地适应时代文化、适应社会发展。
当前社会思潮涉及方方面面,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对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均有涉及。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思潮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产生新的热点和新的情况。就当下已有的社会思潮来看,可以说面面俱到,囊括了伦理道德、生态、宗教、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6]。而这些社会思潮的特点正好迎合喜欢标新立异、思想活跃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社会思潮尤其是其中的新热点、新情况等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当代社会思潮的新情况、新热点,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创新性,加上关注视角的广阔性和独特性、社会思潮内容的丰富性等,让更多个性化元素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之中,不仅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而且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还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突出职业导向和就业需要,更加重视对接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当前社会思潮在高职院校的传播,客观上改变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片面倾向,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关注政治经济发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高职院校传播的各种社会思潮,从本质上来说,大都是政治社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这些社会思潮所反映或表达出来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等,虽然有很多并不合理,甚至是反动的地方,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引发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7]。在社会思潮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等。譬如,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喜欢通过网络新媒体和移动终端对网络热点和重大社会事件发表评论,追求共同心理认同的参与式、围观式“弹幕评论”互动日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交流的新风尚。
1.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被扭曲,尤其以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占据上风,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往往以“有用”为标准,甚至在对人的价值进行衡量时,也以此为标准。受此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一味地追求实用化和功利化。譬如,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主要看薪资高低;在人际交往方面,以“是否有钱”“是否对自己有用”等为标准去衡量朋友的价值;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出过于功利化的现象,只注重学习对自己就业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而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培养。
2.导致学生产生群体极化现象①
社会思潮具有与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相契合的取向,有着很强的调适、引导、改造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部分学生性格偏激、冲动、嫉恶如仇,大多数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社会热点,看待问题比较理想化。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尤其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容易在较高的个人追求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受到挫折。如果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在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时候,通常难以接受这种落差。而部分社会思潮中有些主张比较极端,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在这些社会思潮的煽动下,学生群体很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加上互联网和自媒体传播影响,一旦有负面舆情和极端事件出现,短时间内消息会快速扩散,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
3.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
近些年来,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风气冲击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尤其是一些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有较大影响。文中所陈述的六种主要思潮,其哲学内核表现为真理观的多元主义、价值观的相对主义、历史观的非决定论,渗透着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多元主义,否认理性的权威性、确定性和统一性,倡导“没有标准的选择”,容易在思想根源上诱导高职院校学生走向信仰缺失、价值迷失、目标丧失,动摇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丢失人生的追求方向,在行为习惯方面更加随意化,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均抱以应付态度,陷入无所事事、茫然无措的状态。
1.正视各种社会思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客观深入分析
社会思潮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探究社会现象的天然心理,而社会思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对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会思潮校园传播不能忽视逃避,必须要主动分析、积极引导,促使其发挥正向作用、避免消极影响。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深入地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本质,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社会思潮,以此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消费主义思潮这一社会思潮来说,它的存在,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因素。尤其是近些年,提前消费现象越发普遍,这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暂时解决现实需求与收入不足的矛盾,但只是暂时解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能力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平衡这一矛盾,必须要更多地创造价值,用体力或脑力劳动去换取报酬。教师要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引导,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每一种社会思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2.积极宣传正确社会思潮,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思潮具有两面性,虽然其中很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并不合理,但也有很多方面具有正向作用。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和正向作用,主动采取实践案例、理论阐释、行为引导等方式,有效发挥社会思潮合理部分、积极方面的教育作用,推动高职学生汲取社会思潮的有益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比如,针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教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在指出消费主义本质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弘扬科学、健康、适度的消费观,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消费对于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杜绝校园生活中的攀比、模仿之风和过度消费现象。
3.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社会思潮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往往与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因此,要想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御能力,应当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防御、抵御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中,近距离接触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问题,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使学生能够坚定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看望空巢老人、去敬老院送爱心,或者做环保志愿者、交通志愿者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上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中西方交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涌入高职校园,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跃,但分辨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尤其是对一些社会问题,缺乏深刻的、准确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当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立足实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客观地分析各种社会思潮,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注 释
①群体极化也称“冒险转移”,指在群体决策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化倾向,团队成员从有某种意见偏向,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一般说来,群体极化现象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汇聚了多种信息但是模糊度较大、聚集了较大矛盾、涉及相对弱势的群体、强势一方没有及时妥善处理反而试图隐瞒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