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传坚从脾虚湿瘀论治儿童银屑病经验

2020-03-02 12:35:01陈怡君姚丹霓卢传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鳞屑脾虚银屑病

陈怡君,姚丹霓(卢传坚)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120)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和增殖性皮肤病。临床上银屑病的皮肤损害以红色或粉色的丘疹或斑丘疹为主要表现,上覆银白色鳞屑为特征,常并发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儿童银屑病治疗往往较成人更为棘手[1]。西药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而中医中药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为儿童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

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是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医学(中医药)领军人才,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 余年,学验皆丰,在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面尤有造诣。现将卢传坚教授治疗儿童银屑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小儿脾常不足,治疗以脾虚立论

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松皮癣”“干癣”范畴。卢传坚教授根据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的大样本数据,结合中医古籍文献和现代临床报道等,从临证经验出发,认为治疗儿童银屑病需密切关注儿童生理特点。《万氏家藏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认为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2],《小儿药证直诀》[3]认为儿童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疾病传变迅速。因此,卢传坚教授主张治疗儿童银屑病需从脾虚立论治其本,并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兼顾祛风、化湿、活血、润燥以治其标。

外感乃小儿银屑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卢传坚教授在临证过程中发现:银屑病儿童患者罹患急性感染诱发疾病复发或加重后,虽然局部皮损外观表现出湿、热、瘀征象,但机体常常表现出疲乏困倦、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等脾虚的症状,故治疗主张标本兼顾。辨证处方时既需根据病因和皮损表现选用祛风、化湿、活血方药,又应采用健脾固本法,以兼顾标本。卢传坚教授还强调,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其气血未盛,脾胃薄弱,治疗时需时时注意顾护脾胃,用药轻灵,中病即止。结合儿童的“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卢传坚教授治疗儿童银屑病以健脾为中心,重视调和脾胃。

2 分期论治,健脾法贯穿始终

与成人银屑病相比,卢传坚教授认为儿童银屑病有以下特点:(1)点滴型、斑块型银屑病较成人多见,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银屑病在儿童相对少见;(2)发病起因多见于外感;(3)儿童银屑病皮疹相对较薄,鳞屑少,病情较成人银屑病轻。故起病初期,如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等外感表现,凉血的同时应注意加用解表药物,中病辄止;同时儿童脏腑娇嫩,临证用药宜简而少,以直中病机彰显疗效为度,中药数量、剂量需酌减。小儿体质尚是“稚阴稚阳”[4],脏腑成而未全,易受六淫之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故进展期多为风盛脾虚。岭南患儿,居于湿地,湿盛血停而成瘀,稳定期为脾虚湿瘀。久病迁延,风为阳邪,易伤营阴,津液渐耗,故消退期为血虚风燥。皮毛属肺,脾为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经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可见皮肤腠理与脾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故结合银屑病症状体征,卢传坚教授认为儿童银屑病诱发于六淫时邪,脾气虚弱为本,风湿瘀滞为标。

2.1进展期此期常见于患儿疾病初发之时,皮损进展急速,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常见点滴状丘疹、斑丘疹或融合成斑片,上覆银白色鳞屑,疹色鲜红或深红;伴瘙痒,常有同形反应,纳呆,疲倦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或细,或指纹浮而淡于风关之上。治法采用疏风凉血治其标,健脾化湿治其本。药用肿节风、赤芍、乌梅、茯苓、白鲜皮、黄芪、茯苓、白术等。此期以脾虚为本,风、湿邪为标,可加乌梢蛇、桑枝以祛风湿;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既可扶正祛邪,又可防止邪气内传。

2.2静止期静止期患者可见少许新发皮损,病情迁延不愈,皮损质硬,色暗红或黯红,上覆较厚干燥银白色鳞屑,不易脱落;面色苍黄,肌肉松弛,大便不调;舌暗红或有瘀斑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或沉,或指纹沉而滞。治以活血化瘀、利湿散结。药用赤芍、乌梅、莪术、肿节风、茯苓、甘草、徐长卿、白鲜皮、桃仁、香附、郁金等。此期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气血失和而瘀血内停,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故此期以瘀、湿为标,可加厚朴、佩兰、白豆蔻以化湿;莪术、郁金以活血化瘀。

2.3消退期该期新皮损较少出现,旧皮疹逐渐消退,皮损较薄,多为斑块状或皮损泛发全身,色淡红或淡暗,覆有干燥银白色鳞屑,层层脱落;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面色无华,体倦乏力,或头晕,食欲不佳,夜寐不安;舌淡红苔少,脉弦细或沉细,或指纹沉而淡。治以养血和营,祛风止痒。药用赤芍、乌梅、肿节风、土茯苓、甘草、熟地黄、黄精等。此期患者病程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脉空虚,无以荣养而成燥,加熟地黄、黄精以养阴润燥。

3 内外同治,兼顾活血回归核心病机

历代医家认为银屑病应从血论治,常分血热、血燥以及血瘀3大证候论治。卢传坚教授亦认为该病需从血论治,血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5-8]。因而,不管成人或者儿童,红斑鳞屑蕴结肌肤,仍然是局部瘀血的表现,其核心病机始终离不开血瘀。而在儿童,由于脾常不足,瘀血更多的是本虚所导致的标象。故卢传坚教授临床治疗儿童银屑病,在顾护脾胃的同时,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以祛瘀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药内服调节脏腑难以顷刻解决肌肤的不适症状,且小儿对于内服中药常常依从性欠佳,故卢传坚教授主张内外同治。卢传坚教授认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外洗,往往能更快控制病情,直折病所。外洗需根据患者的皮损来辨证选药,如急性期常采用清热解毒、养血祛风的外用中药,在疾病慢性期则常采用养血祛风、润燥止痒等外用中药。中药外用(主要包括中药浴、中药薰洗)可迅速减轻红斑,缓解瘙痒,从而协同内服药治疗疾病,减少内服药物的用量和缩短内服药的治疗周期。

4 注重养护,缓解期健脾固本以防复发

卢传坚教授基于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患儿的养护工作当从小开始,养护得当则体魄健壮,可减少银屑病的复发。岭南一带素有煲汤及饮用凉茶的习惯,结合儿童体质“脾常不足”的特点,卢传坚教授提倡缓解期应予小儿健脾固本之品预防银屑病的复发,常用药食同源之健脾药,如黄芪、芡实、山药、薏苡仁、陈皮、山楂、大枣、枸杞子、龙眼肉等。每次分类选取3 ~4种,或茶饮或药膳,可固本以防复发。

5 病案举例

患儿余某,男,6岁6个月,2018年12月15日初诊。3年前,患儿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上覆白色鳞屑,于外院诊断为银屑病。曾采用西药治疗(用药不详)但效果不理想,故求诊中医。刻下症见:全身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瘙痒明显,纳可眠欠佳,二便调。舌淡暗,苔白微腻,脉细。中医诊断:银屑病(证属脾虚湿瘀)。治以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方药如下:赤芍10 g,乌梅8 g,肿节风10 g,土茯苓10 g,甘草3 g,丹参15 g,白鲜皮10 g,徐长卿10 g,厚朴10 g,佩兰12 g。共处方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8 年12 月29 日):患儿红斑较前变薄,仍有瘙痒、鳞屑,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熟地黄15 g,黄精10 g。共处方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9年1月28日):停药1周,患儿病情稳定,躯干及上肢皮肤斑块颜色变淡变薄,时有瘙痒,无鳞屑,自汗,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上方去佩兰加白术15 g,白鲜皮的剂量增为15 g。共处方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后定期每2 周复诊1 次以巩固疗效。随访3 个月,患儿病情无加重,无反复。

按:本病案患儿初因脾气虚弱,起居失调,内生湿邪,血停而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发为鳞屑性红斑、脱屑。脾虚无以散精,肌肤失养,则见瘙痒;脾气不升,胃气难降,阳明逆其道,则见卧不安;舌淡暗,苔白微腻,脉细均为脾虚湿瘀之象。治以健脾利湿,活血化瘀。选药赤芍、肿节风、丹参活血化瘀,土茯苓、白鲜皮、徐长卿、佩兰除湿,乌梅生津,熟地黄滋阴,黄芪、厚朴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儿仍有瘙痒、鳞屑,故在前方基础上加用熟地黄、黄精加强养阴润燥。三诊时患儿病情好转,但自汗,故去佩兰,加白术以止汗,并增强全方健脾益气之力。因儿童银屑病病情缠绵反复,故卢传坚教授指出,应加强中医健康教育,特别是患儿的家长必须对儿童的饮食调护有足够的认识,饮食宜清淡,食物需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避免饱食伤脾胃,适时观察小儿的舌苔厚薄的变化以及大便是否溏薄秘结等,选择恰当的药食同源健脾药,或茶饮或药膳,达到护脾固本防复发的目的。

猜你喜欢
鳞屑脾虚银屑病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家庭医药(2018年2期)2018-02-09 18:43:48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鳞屑程度与维吾尔医体液(helit)学说关系△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家庭医药(2016年4期)2016-05-04 00:37:36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