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民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人民医院 余干 335100)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甚至丧失,血小板活化因子出现异常,治疗难度大[1]。脑梗死治疗重点在于改善脑部微循环功能,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神经功能,挽救患者生命[2]。依达拉奉是临床常用的脑保护剂,可对氧自由基产生作用,防止其持续影响脑血管内皮细胞组织,从而对脑神经产生保护作用。尽管依达拉奉可一定程度缓解脑梗死患者病情,但其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3]。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及通脉的药物,血管扩张能力较强,能防止血管痉挛情况出现,且抗凝作用突出[4]。本研究选取86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8例;年龄47~76 岁,平均(62.55±5.19)岁;梗死部位:6 例枕叶,7 例顶叶,9 例额叶,12 例基底节,9 例颞叶。研究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45~77 岁,平均(62.80±5.24)岁;梗死部位:6 例枕叶,8 例顶叶,10 例额叶,11 例基底节,8 例颞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梗死诊断标准[5];18~80 岁;首次发病;发病后48 h 内入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入院前90 d 曾接受手术;大面积脑梗死;存在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对研究药物过敏。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结合病情予以控制颅内压、神经营养支持、氧自由基清除等常规治疗,对于存在基础疾病者,予以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将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992)30 mg 加入生理盐水100 ml 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 内完成,2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582)100 mg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用药14 d。
1.3 观察指标(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评定[6]。临床治愈:患者NIHSS 评分降低91%~100%,且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充分消失;显著进步:NIHSS 降低46%~90%,且症状显著缓解;进步:NIHSS 降低18%~45%,且症状均有所改善;无变化:NIHSS 降低17%及以下;恶化:NIHSS 无降低,或升高>18%,甚至死亡。总有效=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2)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14 d 后,分别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静脉血样,经3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取上清,以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黏附率及红细胞沉降率。(3)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前、治疗14 d 后,分别以NIHSS 量表、BI 指数评定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NIHSS 量表总分42 分,得分越低即神经功能状况越佳,BI 总分100分,得分越低即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抑制率较对照组高,血小板黏附率及红细胞沉降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及B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 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s)
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脑组织局部血供障碍,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征,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近些年,脑梗死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研究发现,脑梗死后,患者脑部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血小板活化指标呈异常状态,且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降低。因此,脑梗死治疗时,需重视对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血小板抑制率、BI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依达拉奉与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用药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神经功能改善,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对羟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通过对过氧化脂质进行有效抑制,防止其大量生成,避免脑细胞组织出现过氧化受损问题,从而改善脑水肿程度。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以氯化钠注射液为辅料,其中红花黄色素中含有丰富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 成分,具有抑制血管阻力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可防止血小板大量聚集,促使纤维蛋白酶的活性成分增加,通过防止自由基大量生成,清除患者身体中的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风险,促进脑部微循环功能改善[8]。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在增强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基础上,发挥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的活血化瘀及通脉等作用,防止血小板大量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促使其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力充分发挥,从而保护患者脑功能,预防再灌注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缓解病情,提升疗效[9]。依达拉奉与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还可充分清除患者体内细胞毒性自由基、活性氧分子,抑制红细胞膜表面的脂质出现过氧化反应,促进细胞膜流动性加大,增强其变形能力,改善血液黏稠性,促进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改善,进一步缓解患者病情,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提高。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神经功能改善,并且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