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兰娣 王海英 陈银祝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 东莞 523059)
颅脑损伤为常见外伤,发生率仅次于四肢创伤,是入住ICU 和启用机械通气的常见原因。该病患者病情重、急,常伴随意识障碍,尤其是重度脑疝或脑干损伤患者会出现明显通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必须行气管切开。不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由于患者纤毛运动功能丧失,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患者极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并发症[1~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影响延髓呼吸,气管拔管指征更为严格,而长时间的有创机械通气大大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不利于患者转醒后的肺功能恢复[3]。如何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缩短气管套管停留时间成为临床救治难点之一。既往研究报道,在支气管炎[4]、肺炎[5]、呼吸衰竭[6]、脑梗死[7]的治疗中辅助运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显著增加临床疗效。中医定向透药是指在定向透药仪的作用下,将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地渗透入组织损害病灶部位,以穴为点,以经为路,靶向给药,相较于中药汤剂、针灸、普通中药敷贴等,具有独到优势[8~9]。本研究探讨了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从炎症状态、气管套管停留时间和肺功能改善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及患者的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10];年龄18~65 岁;给予留置气管套管的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经救治后病情稳定,GCS 评分≥8 分。(2)排除标准:单纯性脑震荡;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损伤或严重骨折;合并颅内感染或全身感染;脑干严重损伤;抢救无效死亡;深昏迷或植物人状态;对中医敷贴过敏;有中医定向透药禁忌证,包括皮肤溃疡、皮肤病、心脏起搏器等。
1.3 治疗方法(1)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脑损伤常规治疗。手术治疗: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进行颅骨修补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留置气管套管的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对症处理:降低颅内压、雾化吸入、营养支持、防止休克等。(2)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措施:抬高床头30°~45°;每天气管切开伤口换药2~3 次,使用人工气切鼻,减少人工气道与外界相通,较少感染率,同时保持气道的湿度;落实口腔护理,每天3 次;按需吸痰;早期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及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落实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黏膜感觉刺激(冰刺激)、舌肌训练、吞糊试验等;严格落实手卫生等。(3)患者病情稳定后,观察组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NPD 型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配套使用理疗电极主要由导电硅胶层和其他辅助层组成,辅助层含有药物成分。用法:在气管切开术后在患者双侧肺俞穴处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每天2 次;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即位于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间,此穴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先将配套电极片分别贴于双肺俞穴上,两个电极连接仪器,根据春、夏、秋、冬选择合适的温度,热疗温度控制在25~50℃;选择合适的强度,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适应程度进行适当调节,若患者昏迷,由操作人员感觉电极旁的皮肤是否有轻微的震动;每次治疗时间为25 min,每天1~2 次,连续12次为一个疗程,休息3~5 d 进行第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2)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气分析,测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呼吸机气管套管停留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 及血清IL-6、PCT、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 及血清IL-6、PCT、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WBC 及血清IL-6、PCT、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状态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状态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均上升,PaCO2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PaO2大于对照组,PaCO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mm Hg,±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mm Hg,±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2.3 两组气管套管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气管套管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气管套管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4 两组气管套管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好转,治疗期间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
中医认为,颅脑损伤治疗应从醒脑开窍、清热止痛、消肿安神、补气养血着手,并结合病情辨证治疗,除内治外,也应重视外治。穴位按摩、针灸须安排专人一对一操作,临床应用不便[11~12];而普通中药敷贴透皮效力有限,难以达到满意效果[13~14]。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融合了传统中医医学、经络医学、生物电药导理论、热敷医学等,不仅具有多种外治功能,而且操作简单、智能化,医护人员易于掌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WBC 及血清IL-6、PCT、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PaO2大于对照组,PaCO2小于对照组。WBC 为炎症反应的常规指标,WBC 升高通常意味着机体可能存在感染;IL-6 为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的主要T淋巴细胞因子,IL-6 水平下降表明机体炎症反应逐渐减轻[15]。PaO2上升、PaCO2下降,表明动脉血对氧气的摄入增加,潴留二氧化碳减少,即肺通气换气功能好转。这与李杰等[6]研究报道相符,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降低PCT、CRP 炎症介质水平,改善PaO2和PaCO2。上述结果证实了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有利于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此外,观察组气管套管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患者肺功能好转,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提早撤机,患者病情有恢复的趋势。
治疗仪具有低中频电治疗、中频仿生按摩及热、磁治疗的多重功能。分析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第一,综合运用药物电离技术、电流技术及电致孔技术,使皮肤细胞重新排列,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相较于低频电流,更能达到人体组织的深部。第二,热疗使药物被加热,激活而雾化成分子微粒,形成涡流和雾场,导引药物分子微粒向体内深层移动,达到定向透药的目的,以产生一系列的热效应和药物效应。第三,动态生物磁场,一定剂量的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有明显的止痛、消炎、活血化瘀的功效。第四,中频仿生按摩,模拟专业按摩手法,更加贴近人体的自然状况,不仅调高疗效,而且更加舒适。第五,多功能综合治疗能够充分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实现对疾病的多角度综合治疗,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选取肺俞穴治疗,是因为此穴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可宽胸理气、通利气道、缓解胸部疼痛。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药辅助治疗有利于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缩短气管套管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临床获益,值得临床应用。本研究由于临床条件的局限性,纳入的病例较少,受时间限制也未能随访到远期预后。今后可开展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量,观察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颅脑损伤远期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