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热华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进而降低心室泵血、充盈功能。慢性心力衰竭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以四肢乏力、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尽早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并展开积极的治疗对于延缓病情持续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心电图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手段,但不同病因所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心电图表现存在差异。冠心病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心电图低电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 年4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 例以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92 例,依次纳入观察组、对照组。
纳入标准:(1)观察组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2)观察组存在左心收缩功能受损、全心扩大情况;(3)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2)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3)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减的患者;(4)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5)服用过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者。
观察组中,男52 例,女36 例;年龄43-72 岁,年龄平均值(59.65±4.80)岁。体质指数为18-26kg/m2,平均值为(22.32±2.48)kg/m2。血清钠平均 值为(138.15±13.08)mmol/L,血清钾平均值为(3.95±0.36)mmol/L,血肌酐平均值为(84.57±13.26)mmol/L,血尿酸平均值为(480.56±46.42)mmol/L。
对照组中,男54 例,女38 例;年龄44-73 岁,年龄平均值(59.73±4.84)岁。体质指数为19-27kg/m2,平均值为(22.39±2.53)kg/m2。血清钠平均 值为(138.08±12.97)mmol/L,血清钾平均值为(3.94±0.34)mmol/L,血肌酐平均值为(84.24±13.45)mmol/L,血尿酸平均值为(478.67±47.59)mmol/L。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1 超声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Voluson E8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指导受检者取仰卧位,移动探头对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计算心胸比。
1.2.2 心电图检查方法 运用ECG-1350P 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由日本光电医疗公司生产)进行检查,等电位线为P-Q,在J 点后80ms 处对受检者的ST段偏移程度进行测量,对不同导联下的QRS 低电压分布情况进行观察。以肢体导联每隔QRS 波群电压小于0.5mV 作为低电压的判断标准。
(1)观察两组的超声指标、心电图指标。
(2)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 例根据QRS 间期进行分组,其中QRS 波时限≥120ms 者例40 例,QRS 波时限<120ms 者48 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 波时限与QRS 波振幅、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3)对不同病变[冠状动脉左旋支(LCX)、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在不同导联下的低电压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心胸比均比对照组高,而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比对照组低,QRS 间期比对照组宽,QTc 间期比对照组长,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所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QRS 波时限<120ms 者的QRS 波振幅比QRS 波时限≥120ms 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所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同QRS 波时限的患者对比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QRS波时限≥120ms 患者与QRS 波时限<120ms 患者之间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所示。
观察组88 例患者中,LAD 病变Ⅲ导联-QRS 低电压发生率为57.14%(20/35),明显比LCX、RCA 病变的27.78%(5/18)、5.71%(2/35)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3、21.477,P=0.043、0.001);Ⅲ导联-QRS 低电压发生率为31.82%,较Ⅰ导联-QRS、Ⅱ导联-QRS 的6.82%、9.09%更高,数据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91、64.802,P=0.001、0.001)。见表5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超声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的超声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的心电图指标(±s)
表3 QRS 波时限与QRS 波振幅的关系(±s)
表4 QRS 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s)
表4 QRS 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s)
表5 不同病变的QRS 低电压分布情况[n(%)]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脏病患者的终末期,以往临床上一般根据临床典型症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该病进行诊断,通过常规超声能够有效诊断慢性心力衰竭[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超声指标数据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充分证明了上述观点,能够得知,当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在50%-70%时,可在运动状态下检测到心肌缺血,而在静息状态超声检查结果无异常。
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而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但是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的直径、性状、病变情况、侧支循环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检查结果,导致心电图变异性大[3]。心电图检查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依据主要为QRS 波的形态以及时限,该病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在体表心电图上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活动异常情况,即QRS 波群低电压、QRS 波群时限延长等。近年来随着心电学的不断发展,发现心电图QRS 波群振幅、时限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如心电图QRS 波群振幅可预测心衰程度;QRS 波群时限的延长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的指标之一,对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起到间接反映的作用[4,5]。本次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同QRS 波时限<120ms 者 进 行比较,QRS 波 时限≥120ms 者QRS 波振幅更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与其相近,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其存在显著差异,表明QRS 波振幅会随着QRS 波时限的延长而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会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会随之下降,充分证明了上述观点。
QRS 波群的变化可对患者心室除极波表现进行反映,电压水平的改变可对患者心室肌电活动传导程度的强弱状态进行更加客观地证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体表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图低电压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心脏自身病理学变化有关[6-8]。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心电图检查数据可以发现,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下降,QRS 间期增宽,QTc 间期延长,分析原因在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后,由于心脏房室系统、瓣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加上全身水肿的影响,会降低机体组织电阻抗,导致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改变心脏到体表的电极记录部位电阻抗,进而改变了电极记录部位电压,影响肢体导联的电压振幅,因此降低了QRS 波群振幅;且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输出量下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等因素会影响到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肌正常的除极、复极,降低静息膜电位,增宽QRS 间期,延长QRS 波群时限,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功能,并导致相关导联的电压降低。同时LAD 病变的Ⅲ导联-QRS 低电压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病变相比差异显著,且Ⅲ导联-QRS 低电压发生率高于其他导联数据,这说明了LAD 病变更容易出现心电图低电压情况。另外心电图QRS 波群低电压同心脏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心电图QRS 波群电压会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呈现升高趋势,提示心电图QRS 波振幅的变化可用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心电图QRS 波群低电压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典型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