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主体”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0-03-01 05:22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主体岗位主体

●黎 翔

一、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已成为刚需。我国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由于酒店规模扩张速度加快,扩大了整个酒店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酒店业发展的新形势也使行业人才需求领域和需求规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与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人才供给的问题已经开始困扰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为了给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与管理人才,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创新提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共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为前提,针对酒店的个性化用人需求,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学校、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的编写、实训课程的教学、学生的评价等。

三、“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该校酒店管理专业与万豪、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多家集团企业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共育、协同共建的联动机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创新、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双主体”培养模式集合了学校师资扎实的理论基础,企业高管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优势,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掌握行业动态及市场发展现状,完成了由学生向职业社会人的身份转变。

四、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该校酒店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酒店企业管理者填写调查问卷。2019年3月至4月,向历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毕业生篇》,经毕业生本人独立答填后寄回学校。2015、2016、2017、2018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累计876名,发出调查问卷876份,回收有效问卷832份,回收率高达94.98%。该校向合作酒店企业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各实习岗位部门经理和主管等发放《“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酒店企业篇》,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回收率高达90.83%。

其次,采用深度访谈法,随机选取参与“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20名酒店实习学生、8家酒店各部门管理者为样本进行深度访谈,调查被访谈者对“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感受和意见,获得尽可能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期望对实证研究起到作证和解释的作用。

五、“双主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校调查分析

1.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查结论:高达60%以上学生对该校课程体系表示满意,26.67%学生感觉一般,仅5.43%学生感觉不满意,1.24%学生感觉非常不满意。说明该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合理。

与企业进行建立校企共育、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外,增加职业经理人素质课程、综合专业技能课程、特色课程、岗位证书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等,增加实践课程,为合作企业进行量身订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2.双导师教师团队建设。调查结论:98.16%学生非常认可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0.84%学生持中立态度,0%学生持非常反对态度。表明学生总体上认可教师管理团队。

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企业从过去单一的用人主体变成培养人才的主体,校企之间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企业的营业资源成为了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成了教师团队的成员。

3.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调查结论:86%的学生的对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是非常满意,14%的学生认为一般。

传统的课程与课程教学的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仿真实训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讲的很认真,很辛苦,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在课堂上发挥不了学生想象力,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企业参与进来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以企业岗位需要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企业的经营场所成了课程教学的课堂,企业岗位成学生课程实践的战场,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酒店调查分析

1.酒店对“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态度。调查结论:92%以上酒店管理者非常赞同,7%酒店管理者赞同,1%酒店管理者中立态度,没有酒店管理者反对态度,说明酒店对“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持积极认同的态度。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需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最清楚,因此进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证书与岗位能力对接,真正实施以企业需要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实现校企之间人才输送无缝对接。

2.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调查结论:酒店管理者认为超过80%实习生掌握了酒店基础知识、对客沟通技巧、一线部门基本实操,超过60%实习生掌握了酒店服务英语、服务心理与技巧,超过20%实习生掌握计算机操作。说明酒店认为实习生基本掌握了酒店知识与技能,但需要实习生更全面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酒店越来越国际化,对实习生的英语水平提出要求,而相对于其他知识与技能,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强的挑战性。

六、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酒店管理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学校教育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的影响功不可没,学生对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对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满意度比前两者稍稍低些,这说明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其次,酒店对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度和学生毕业后适应酒店岗位能力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是决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

酒店对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决定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越高,订单式培养的目标性就越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可度就越高,学生对酒店的岗位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后,合作酒店对实习生的认可是“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最终目标。酒店对该模式整体持赞成态度,酒店对学生评价较高,同时针对90后个性特点,酒店也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实习生的流失,比如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实现人性化管理,增强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激发工作主动性。虽然酒店行业急缺人才,希望留人,但酒店留人日趋理性,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素质、专业知识较强的实习生。

(二)改革建议

1.定位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以企业岗位需要、行业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培养基础素质教育与岗位技能教育齐头并进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同时旅游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国际化程度高,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高。酒店客人来自世界各地,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了酒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英语水平与综合能力是双主体人才培养的特色与重点。

2.构建人才培养互动机制。为了保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构建学校教师、酒店管理层两方共同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实施、共同监控、共同评价学生的学校学习与酒店实习全过程。该模式具体实施机制是:学生首先在学校完成2学年系统完善的理论学习积累,然后再到合作酒店完成为期12个月的在岗实训与定期培训。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互动机制,形成专业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实习——定岗工作的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根据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不同阶段,由不同团队来监控管理,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如学生在校学习主要由学校教师团队来教学、监督与评价,酒店管理团队定期来学校指导学生最新的理论动态、行业资讯、鲜活案例等。在酒店实习期间,实操岗位的学习指导主要由酒店管理层来教学、监督与评价,学校指导老师定期到酒店指导学生工作学习、关心学生生活成长。该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实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保证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重点打造双师教师团队。本专业专职教师中在企业担任管理人员职务的不多,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专职工作经历。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和教学的有力保障,注重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业务技能的提升、行业经验的积累,使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能引领行业的快速发展。学院鼓励专业教师一专多能,允许教师在企业担任一定的职务,每年有一定的下企业工作任务及要求,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调研国际化酒店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构建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达标、专兼职比例合理的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双主体岗位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