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庆辉 薛 宇 田 浩 颜 玉 薛 勇
地方综合性大学是省属综合性本科大学,立足本地,服务本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教育医学高素质人才,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具有区域性办学特色,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
人文关怀包括承认人六方面存在:物质生命及精神和文化;社会和自身发展处于核心或支配;社会和个体价值统一;物质及政治和精神乃至社会生活主体;关心人物质、精神、生存、享受等多方面、多层次需要;促进人自由、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心理疏导通过言语技巧进行梳理、泄压、引导,可以达到改变认知、提高行为能力、改善自我发展心理疏泄和引导方法。
人文关怀精神主要是对人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三方面,大脑中形成惯性思维从而来进行指导个人实践。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黑教科规办〔2020〕2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向黑龙江省各市(地)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大中专院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厅直属单位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启动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课题申报,另行布置黑教科规办〔2020〕3号文件,主要包括选题要求、申请人条件、研究周期和结题时间及限额、立项申报程序、有关结题的成果要求、联系方式等方面内容课题相关要求。
佳木斯大学根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黑教科规办〔2020〕2号)文件精神,佳木斯大学发展规划研究高评中心根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黑教科规办〔2020〕2号)有关要求,开展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课题备案研究申报工作,另行布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立项与验收工作的通知(黑教科规办〔2020〕3号)。
1.协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协同一致地完成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过程。
2.培育:医学生成长、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发展、医学生培养教育。
3.协同培育:基础、临床、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协同合作培育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
4.人文关怀:通俗理解比较简单,既是对人个体进行关怀。深入理解人文主要包括人生存、生活多方面,价值、尊严、人格、个性、生存、生活、意义、理想、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主要几个方面:(1)内涵。理顺关系、确立主体性、赋予人生意义、赋予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关怀、自由而全面发展六方面。(2)起源。发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肯定人性、人的价值四方面。(3)理论。马克思哲学、生存状况、人的尊严、生活条件、人的解放、自由追求六方面。(4)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感受、需求、完善关怀机制五方面。
5.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精神概述:(1)内涵。人文关怀精神是应用在个体人,主要包括关爱、关怀、关注,它是我们人类倡导追求生活至高境界。(2)形态。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3)行为。理解、尊敬、帮助三方面全人类都要遵守行为准则。(4)特殊性。医学生毕业后要进入医疗卫生系统为人民服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教育具有特殊性,所以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教育更具有重要性。(5)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特殊性。普遍含义、独特性、高尚性在人文关怀精神内涵方面。
6.医学人文精神。(1)以病人为本。(2)从人性出发。(3)医疗过程。关心、关怀、尊重。(4)价值观。学医人和行医人应具备必须应该追求完善人生价值观。
7.医学职业精神。(1)立场。人道主义、利他主义。(2)目的。救死扶伤、服务健康。(3)态度。爱岗敬业、尽职守。(4)理想。医乃仁术、大医精诚。
8.医学伦理与道德。(1)医学伦理。医疗行为、医学研究是否符合道德学科。(2)医学道德。包括责任、义务、良心、同情心也就是简称医德。
9.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系统、全面、全过程协同“人文关怀”教育。
1.医学本质论。(1)医学对象。非常特殊是人。医学角度人本质: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精神性。(2)医学目的。人健康全面发展。医学治疗和关注:生理疾病、身心健康、自然价值、社会价值。(3)医学人文属性。目的:预防疾病和救死扶伤,技艺:博及医源和谨慎认真,操守:仁恕博爱和清廉正直,准则:不为名利和不计得失,精神:病患疾苦和博施济众,医术:精益求精和“仁爱”之心,愿望:治病救人和悬壶济世,学医人和行医人必须学习医学实践过程中处处需要的为人民服务的属性。
2.新人文主义。(1)核心。尊重人性。(2)基础。人性论。关注潜能、感官、感情。欢乐和痛苦。(3)思想。不断提升境界。(4)人性。高贵与完美、价值与尊严、财富与享乐。(5)反对。苦行主义、禁欲主义、超现实主义“无意识”。
3.敬畏生命理论。1915年阿尔贝特·施韦泽顿悟而成。(1)范围。人至生物、世界与宇宙。(2)观念。生命、善恶、伦理、文化、和平、战争重新阐释。(3)目标。实现进步、创造有益于个人和人类物质、精神、伦理价值。(4)人类理想。敬畏生命信念、思想改变世界、营造和平未来。(5)现实。人类总是不可避免给有些生命痛苦和死亡。
4.生活教育理论。(1)理论要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内容论。内容论含义,生活就是教育内容,终身教育。理论与科学课程,理论与科学课程认识及改革启示。(3)目的论。灵活、人民生活幸福。(4)方法论。方法选择根据内容特点、教和学规律决定。(5)重要性。生活融合多领域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6)区别联系。教育与生活、生活与数学。
1.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培育各方面主体协同合力凝聚,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四方面育人主体全体人员协同培育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
2.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培育各方面主体有效衔接协同合作,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四方面育人主体做好两方面有效衔接:(1)层级衔接。各育人主体做好纵向有序协同。(2)阶段衔接。各育人主体做好不同年级阶段一体化衔接有序协同培养教育惯穿全过程。
3.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培育各方面主体全方位深度整合,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四方面育人主体采用全方位教育。(1)多维度培育主要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2)多领域协同培育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学校。
4.地方综合性大学各方面主体构建高效完整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策略。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四方面育人主体协同培育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是育人主体有效衔接协同合作育人一种机制。
1.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确立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目标。(1)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目标。(2)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课程体系。
2.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人文学一级学科建设。(1)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增设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人文学一级学科。(2)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是社会培养人才需要。(3)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增设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必要性。(4)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文学学科明确“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目标。(5)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夯实“人文关怀精神”医学人文一级、二级学科建设基础。
3.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营造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医学人文文化氛围。(1)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医学人文课程文化。(2)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繁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医学人文实践文化。
4.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健全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医学人文学管理机制。(1)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建立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人文教育领导机制。(2)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设立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人文教育组织机构。(3)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造就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培育人文教育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协同培育“人文关怀精神”理论及实践研究,通过对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协同培育“人文关怀精神”立项研究背景、内涵、基本理论和策略构建研究,提出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协同培育“人文关怀精神”“一体化”思路,即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四方面育人主体协同培育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是育人主体有效衔接协同合作育人一种机制。最后提出协同培育目标、人文学一级学科建设、医学人文文化氛围、医学人文学管理机制四方面综合实践,探索研究大疫后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协同培育“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