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探析

2020-02-28 20:13■刘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刘 莎

(四川外国语大学)

1 引 言

伴随高等教育需求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基建项目的频繁建设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活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不仅体现为高校基建投资效率的提升难度不小、同时还体现为投资控制措施相对不够科学,继而产生了项目资金紧缩、预算异常超额等不良现象。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和以往基建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分析出适合高校改善基建投资现状的可行策略。

2 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2.1 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建设现状

由于高校基建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管理模式存在不同选择,高校基建投资现状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特征。一方面,是指以高校基建处、基建管理部为管理机构的基建投资现状。由于高校基建项目投资绝大部分属于财政拨款、政府债券等形式的资金来源,不少高校在项目立项、项目可研环节过于重视审批速度,再加上基建管理人员的岗位配置不合理,导致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存在科学性欠缺,继而无法保证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环节的投资规模符合合同要求。例如,个别基建项目出现超投资、频繁变更施工款项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指高校不参与自主管理的基建投资管理模式。通过代建制、总承包管理等组织形式进行基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基建建设活动可以有力的协调项目签证变更事项、项目投资控制事项,使得高校基建项目的建设质量相对较高,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伴随着相对较高的项目管理费用。因此,仅有部分高校应用代建制、总承包管理等投资管理模式。

2.2 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存在风险点

由于高校基建项目的合同条款一经签订,项目变更事项的开展就需要依照合同内容进行,因而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是高校基建项目投资质量的把关环节。但是,不少高校在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环节依然存在些许风险点。一是标书评价评估环节存在投资膨胀风险。由于些许高校招标人的评标经验不足,尽管招投标环节符合程序要求,但是标书中存在的投资计划膨胀点尚未被发掘,使得高校基建项目在建设中难免存在投资膨胀的可能性。二是合同论证和研究力度不充分。由于招投标环节对合同造价的最小化追求,再加上高校基建投资计划的时间较为紧迫,不少高校尚未严格审批和论证标书合同文件,使得合同超投资现象频繁发生。比如,由于合同造价的市场论证不充分,基建项目实施中的材料款膨胀现象偶尔发生。三是指非必需的合同价款增加直接影响到高校基建投资的效率。由于建设方前期投资计划编制不可靠,同时高校对建筑物实体的需求变化,基建项目追加造价、更改合同设计方案的情况难免发生,使得高校基建投资的规模膨胀。

2.3 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缺失动态性

由于高校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提交材料相对较多、审批环节复杂,基建预算前概算活动的时间节点相对过早,使得预算编制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动态性缺失。一是预算编制无法及时考虑基建项目的动态浮动空间。由于市场波动、宏观环境变动、工程实际进度要求,不少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难免会存在基建超投资现象,导致预算执行绩效不佳。例如,预算编制的一般劳务费用,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产生上浮,无法满足基建投资的规模控制。二是预算编制的动态编制方法不完善。由于不少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预算编制难免会跨多个会计周期,一旦项目中标方追加项目价款,预算编制的超额现象难以避免。

2.4 基建项目投资绩效控制存在短板

针对高校自主管理模式的基建管理模式,基建项目投资绩效表现不乐观,使得基建项目粗放运转、不利于学校基建投资效率的改善。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建投资项目的绩效体系设计不科学。由于高校尚未针对基建项目设定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绩效指标库,使得项目资产使用率、项目产出效率、项目投资满意度等类型指标体系难以确立,最终无法保证高校基建投资绩效的有力反映和控制。比如,在项目产出效率方面的指标设定,高校没有对实验室建筑、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产出指标进行特色化设计,导致基建项目建设中绩效、交付使用中的投资绩效难以科学反映,继而无法有力的控制绩效投资绩效。二是绩效评价方法缺失客观性。由于高校多数依靠绩效自评、第三方绩效评价等形式开展基建项目的投资绩效分析活动,再加上第三方机构与高校之间和高校内部的项目信息沟通不充分,第三方评价机构或高校财务处的绩效控制活动偏离实际,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转化效率不高。

3 改善高校基建投资现状的可行策略

3.1 强化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

要提升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效率、投资质量,高校需要强化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环节的风险管控。一是需要优化标书评价评估环节。这需要高校逐步积累具备工程造价能力、审计专业素质的招标人员,使得基建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不仅符合流程、同时注重中标方的施工资质,同时借助于标书内容全面发掘投资风险点,以便于高校与中标方加强概算沟通、预算信息交换,最终保证基建投资活动的有力控制。二是增加合同论证和研究力度。这需要高校一定程度上平衡项目造价与投资浮动风险的关系,使得评标委员会和基建处严格审批和论证中标合同文件,通过合同造价调研、合同变更流程研究等形式,从而有力规避阴阳合同现象,最终实现合同审批质量提升、投资效率提升。比如,针对合同造价的市场论证活动,合同管理审批人员不仅要分析材料款、一般劳务费用的造价可靠性,同时还要对变更合同价款的具体流程给予明确,使得编制经费变更申请书、基建处审核、学校财务审批的基本流程确立,以保证基建投资项目的有力控制。三是强化合同执行环节的风险管理。这需要高校对建筑物实体的建设需求变化风险给予识别,同时对合同建设的签证变更流程给予严格控制,以削减基建追加造价、更改合同设计方案情况的发生。以保证高校基建投资效率的提升。比如,针对教学建筑研究方向或使用途径发生转变的合同变更流程,高校需要召开合同变更研讨会,对合同图纸变更、合同投资规模调整的可行性给予充分考虑和研究,以避免基建项目频繁变更的现象。

3.2 优化基建投资管理活动的人员配置

要保证高校自主管理模式的基建投资效率提升,高校需要优化基建投资活动的人员配置。一是增加复合型人才的人力资源积累。这需要高校积极的培养或引入同时具备工程造价、审计、财务预算管理专业能力的基建管理人员,以适应高校提升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水平的需要。二是优化基建预算管理的人员岗位设置。这需要高校针对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投资绩效考核环节分别设置细化的责任人,以保证基建预算管理流程的有力执行,最终有助于改善基建投资效率。例如,针对基建项目的预算管理环节配备预算编制专人和预算决算专人,从而规避基建项目的预算超投资现象,继而有力控制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环节的投资计划。

3.3 强化预算管理力度、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

要有效杜绝高校基建项目超投资现象,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力度、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一方面,需要高校持续修正预算编制流程。这需要高校完善预算编制流程,通过设置市场分析预测、宏观环境变动预测环节,以充分考虑未来预算执行中的编制浮动空间,最终形成科学性强、可行性强的基建预算编制。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完善预算编制的动态方法。这需要高校基建项目预算充分考虑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环节的时间差,对人工费、材料款等不确定性强的成本费用给予明确的弹性编制,以防止预算超投资现象的发生。

3.4 强化基建投资项目的绩效约束力度

要改善高校基建投资效率,高校就需要完善基建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健全绩效自评体系。一是科学搭建基建绩效评价指标库。这需要高校针对基建项目的实施设定基础性指标和补充修正性指标,使得资金使用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基建投资回报率、基建项目维护频次指标等基础性指标体系和剔除通货膨胀率、长期空置率、长期产出指标等修正性指标体系基本确立,以便于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积极的开展基建投资绩效评价活动,最终充分转化绩效评价结果。比如,针对实验室建筑、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补充修正性指标,针对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较低的基建设施应用基数评价指标,使得不同基建项目的投资绩效反映相对足够科学。二是增强绩效评价方法的客观性。高校要提升基建投资绩效结果的客观性,就需要逐步完善针对基建项目的绩效自我评价流程,同时依据绩效信息收集、绩效信息分析和沟通、绩效结果编制、绩效报告反馈的全过程开展绩效评价活动,以便于高校依据项目实施的现实情况科学反映基建投资绩效。例如,高校基建管理部门需要与财务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换,必要时,财务处设置专门的项目现场财务负责人,使得基建项目的资金决算、项目绩效调研等绩效评价活动足够可靠,以便于高校积极的解决基建超投资、决算超额问题,最终改善高校的基建投资效率。

4 结 论

高校要改善基建项目的投资现状,不仅要强化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还需要优化基建投资管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借助于基建投资绩效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而客观全面的反映基建投资绩效,最终实现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