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颖
(福建海峡银行)
受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银行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提升,很多银行甚至处于经营困境之中。为保证银行业更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的针对性开展极为关键,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构建有差异、广覆盖、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同时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端正发展理念,积极开发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同时增加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和数量比重,改进“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国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包括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途径和方式、实体经济要推进主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政策激励,以此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更好为国家重点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支持,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即可更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业金融创新需围绕四方面推进,包括明确创新战略地位、明确科技与业务相融合的创新目标、充分挖掘人才资源、加强资源共享四方面基本路径展开。
2.1.1 明确创新战略地位
对于银行业金融创新来说,创新战略属于创新的关键环节,只有基于理性务实的金融创新,并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的问题为导向,银行方可更好贯彻提高金融运营效率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宗旨。科技与业务的密切协作属于金融创新的基础,因此银行需要在具体组织形式上整合业务条线和科技条线的各种资源,并针对性设计创新组织架构,这一过程需规避规则和职能不清晰问题,真正打破传统部门职能壁垒,但不应形成新职能部门。
2.1.2 明确科技与业务相融合的创新目标
为推进科技与银行业务融合,必须针对性制定金融科技创新规划,规范需留有创新空间并同时具有前瞻性特点,以此真正发挥“科技+金融”的颠覆性力量,这不仅属于银行内部技术与业务的叠加,同时实现业务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对于业务决策者,科技参与者应积极提供帮助,以此提高业务灵活性和效率,积极吸引和留住客户,即可不断争取新客户、新市场、新合作伙伴,更好满足银行的创新发展需要[2]。
2.1.3 充分挖掘人才资源
对于银行业金融创新来说,人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精通战略的技术研发人员、客户体验专家、用户体验设计师均能够较好服务于银行金融创新。银行金融创新应设法聚集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专业的人才,通过聚集多样性人才,即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力。在具体实践中,企业需针对性建设创新激励机制,以此充分挖掘和激发创新活力,更好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4 加强资源共享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银行业金融创新还需要关注资源共享的加强,以此结合科技发展成果,即可应用创新概念逐步脱离传统银行系统束缚,更好推进金融创新。在人民银行统一组织下,各商业银行需通过互动积极汲取彼此的先进经验,以此做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创造能够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合作生态系统,该系统需有序管理科技创新成果,高效使用科技创新资源,科学技术由此即可更好服务于银行的金融创新并创造更多价值。
为更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银行业金融创新还应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点。
2.2.1 “去产能”
基于“去产能”,银行需对资不抵债、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进行出清,并同时设法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各地政府对“僵尸企业”开展的市场出清,银行业必须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持,考虑到这会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需充分利用自身拥有保险、信托、投行、基金多牌照的优势,结合多元互通大资管格局,不断提升大资管业务管理水平,辅以私募发行方式,即可真正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价值可由此提升,通过更好处理不良贷款业务,银行业可更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优化目标实现。
2.2.2 “去库存”
为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库存”号召,银行业的金融创需围绕住房金融的发展展开,以此满足农民的住房贷款额度需要,辅以不断推进的征信体系建设,即可规避相关金融风险。房地产“去库存”过程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契税优惠等政策支持,银行信贷需结合“去库存”执行的实际情况,以此灵活调整信贷政策。对于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需基于金融创新为农民购房贷款需求满足提供支持,并提供能够更好适应农民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对于库存压力较小的一、二线城市,银行需要严把风控管理,规范征信体系,严把审核关,以此控制金融风险,“一城一策”的坚持需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重视[3]。
2.2.3 “去杠杆”
为降低企业杠杆,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可采用“债转股”方式,辅以针对性的金融创新,设置“债转股”的转换条件、前提、方式等条款,即可更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上下游企业中银行的整合作用也能够更好发挥。对于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政府和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带来的掣肘极为显著,因此必须设法“去杠杆”,因此银行业可基于“债转股”方式为新兴行业及产业企业提供支持,银行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管理水平,并围绕配套的技术准备和制度设计开展深入研究,保证“债转股”能够较好辅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
2.2.4 “降成本”
为更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需在“降成本”探索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即设法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电力成本、财务成本、税负成本、交易成本。在具体实践中,企业需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以此不断拓展非息收入途径,不断向“轻型银行”方向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让利空间。为保证银行能够在金融创新中不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银行必须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此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这一创新需要银行建立创新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定价策略、明确中小企业创新信贷产品的市场定位、建立多层面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制,中小企业受到的财务管理体系不足等因素制约、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发展同步推进战略坚持、针对性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提供均需要得到重视。在“降成本”的实践中,银行还需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以此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并同时降低对存贷利差的依赖度,由此积极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拓展增加非息收入渠道,银行的规模优势发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的应对即可更好实现,
2.2.5 “补短板”
“补短板”同样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里的“短板”指的是企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经济增长可通过“补短板”获得新的动力。对于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有效性和精确性来说,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因此银行业必须在“普惠金融”、“投贷联动”等业务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此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斌设法激发个人自主创新意识、企业家创新精神,为全社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基于现阶段存在的科技研发投入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银行业必须设法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放贷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过剩行业的资金需及时抽离到科创企业、小微企业,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投贷联动”的探索中,银行可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以此更好通过创始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支持,这种探索需要以严格的风险隔离为基础,以此为企业提供双重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信贷投放作用。银行需结合以银行融资为主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特点,同时关注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以此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金资源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即可有效增加金融供给,更好服务于科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在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索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要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政策和融资渠道以满足个体创业者需要,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可由此获得资金支持,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发展也能够更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银行业金融创新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明确创新战略地位、加强资源共享、“去库存”、“补短板”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为更好满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各地银行还需要在“涉农信贷”、“小微快贷”、“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充分开展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