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崇 奕
(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疾病,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12由国际头痛学会和国际Barany学会共同制定并发表了其诊断标准。V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眩晕及偏头痛的病史来进行诊断。前庭功能检查通过观察前庭系统病变时出现的体征,对前庭系统病损进行判断和识别。
运用红外眼震记录仪检测、分析眼震。张道宫等[1]人报道,VM患者的VNG检查异常主要集中表现在平稳跟踪及视动性眼震方面,VM患者急性发作期眼震类型不确定,可以出现如上跳性、下跳性性、旋转性、离地、向地性位置诱发性眼震等等,其中以垂直成分为主,常常具有不对称性。周丽丽[2]等人研究发现VM患者的位置性眼震与BPPV患者的眼震相比更平坦,无潜伏期、持续时间长、不会呈现渐强减弱改变、变化速率更慢、最大慢相角速度(SPV max)更小,达到SPV max所需的时间也更长,方向多变且与半规管刺激平面无关。提示可能与半规管及耳石传导至前庭中枢导致各种感觉信息、前庭信息及疼痛信号整合机制紊乱有关。
在冷热试验中V M 患者大部分正常,只有10%~20%的VM患者会有半规管轻瘫,10%的患者会出现有孤立性的优势偏向。杨月嫦[3]等在利用冷热试验鉴别VM和MD中发现,VM较MD双耳前庭反应更强,两耳间差异更显著;前庭反应高反应侧单温热试验更易诱发垂直反应,垂直反应耳间差异更大。
vHIT是检测3对半规管高频(4~5 Hz)前庭功能及前庭眼动反射(VOR)通路的检测技术,该检测的频率范围更接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头动频率,更适合用于实际前庭功能的检测,对肉眼不易观察到的“隐性扫视”也具有较好的检出率。Yollu 等[4]在对VM患者行vHIT检查时发现约一半的VM患者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吴玉洁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VM组患者的vHIT表现为水平增益增高伴代偿性扫视增高,提示可能伴有前庭中枢受损。王雯[5]等在对VM患者和VN患者进行冷热实验和VHIT时发现VM较VN更易损伤垂直半规管。通过冷热试验、vHIT检查可以较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半规管功能状态,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VM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和必要的前庭康复训练,在VM患者中的预防性治疗中有预测作用。
Dieterich[8]等报道VM患者中少数可伴有听力下降,并以低频下降为主。而王雯等在对VM和MD患者的听力比较研究中发现,VM患者听力下将类型以双侧对称性高频感音神经性聋为主,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更倾向于后者;于新军等在对VM和BPPV患者的ABR检测中发现。二者异常率均较高,但两者之间ABR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内听动脉痉挛或是脑干的低灌注引起的内耳缺血相关。综上所述,VM患者在听力学方面的特点为双侧对称性高频感音神经性聋,听力下降不严重且可逆,但病程长且发作频繁的也会有发生不可逆的听力损害,高刺激率ABR较其他眩晕性疾病异常率高,耳鸣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上对于眩晕患者的诊断主要是依靠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如果经过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后仍未获得一个倾向性的诊断,此时结合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所以可能对于VM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前庭功能表现未能准确反映、或者所得检测结果不够全面客观,因此进行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收集调查、追踪随访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VM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