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军,张炳艳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
圣散子方为中医抗疫之名方。最早载于鄂东四大名医之一的宋代名医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医著中。
作者潜心研究圣散子方多年,对此方的临床应用有较深刻体会,本文就以伤寒总病论所载圣散子方为基础,通过辨证施治后临床化裁,把近几年治疗肺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的经验做一总结:
伤寒总病论所载圣散子方原方组成:木猪苓、麻黄、茯苓、柴胡、独活、防风、吴茱萸、附子(炮)、吴术、石菖蒲、厚朴(姜炙)、藿香、芍药 、枳壳(麸炒)、白术、(蜀人谓苍术之白者为白术,盖茅术也,而为今之白术为吴术)、细辛、半夏(各半两,姜汁制)、 甘草(一两)、泽泻、高良姜、肉豆蔻(十个)、藁本、
锉焙作散煮,每服七铢,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余滓,两服合为一服,重煎,皆空心服[1]。
中医学认为肺癌发生的最主要病机是由于肺脏正气不足,内伤七情、肺脾二脏功能受损,使肺气不利,肺失宣肃,气滞痰凝;肺癌为“虚劳”、“咳嗽”、“咯血”、“积证”、“息贲”、“肺积”、“肺岩”、“胸痛”、“痞癖”等范畴,脾气运化不足,痰饮、水湿、血瘀,形成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导致肺脾精气亏虚,痰滞留于肺,瘀阻脉络,寒湿内阻,日久形成肺癌。
作者对传统圣散子方进行了改良,联合伊瑞可(吉非替尼片)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肺脾气虚,寒湿内阻证之晚期肺腺癌患者。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呼吸内一科、呼吸内二科、放疗科、胸外科等科室临床确诊的Ⅲ、Ⅳ期肺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给予伤寒总病论圣散子方化裁,化裁后:伤寒总病论圣散子方中肉豆蔻改为草豆蔻。吴术为苍术。加白芷、浙贝母、川贝母、杏仁、冬虫夏草、露蜂房、全蝎、西洋参、黄芪、羌活。
结果发现:圣散子方联合伊瑞可(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作用小,可推广应用。
风寒湿痹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为顽痹,病程长,病变复杂,治疗棘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本病正虚是内因,并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风寒湿邪的侵袭是外因,是致病因素。痹证日久则耗气伤津,损及脏腑,肝肾不足;病程缠绵,常见虚实夹杂证。外感寒邪,痛势剧烈,部位局限于关节,多为年轻患者,大多有贪凉习惯,病程较短,为实证;而反之,为虚证。痹证发病日久,则导致虚实夹杂,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瘀血常与风寒湿热夹杂、痰湿交结。终其原因为内外合邪乃疾病发生之根本。总之对风寒湿痹患者应视其具体病情,以行适证的方药加减治疗。
作者临床治疗风寒湿痹,给予伤寒总病论圣散子方化裁,结合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
化裁后:伤寒总病论圣散子方中吴术为苍术。柴胡改为羌活。肉豆蔻改为草豆蔻。
水煎,水沸后15分钟取药汁,同样两煎,日一剂,分次服用,服后至微汗出,避风。
《黄帝内经》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素问·痹论篇》曰: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4]。此明确了痹症的外因是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痹是风、寒、湿三气外邪侵袭经络,风寒湿邪气与皮肉筋骨、血脉相合,气血闭阻不畅,而出现闭阻不通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1)圣散子方中,有附子良姜吴茱萸豆蔻麻黄藿香等剂,方中多为辛温大热之品,皆性燥热,正如陈无择在《三因方》中指出的那样:“此药似治寒疫…今录以备疗寒疫用者,宜究之。不可不究其寒温二疫也。”。(2)本文治疗方法只适合治疗,寒湿型肺癌,不宜治疗风寒湿痹、热证。(3)经方运用要开拓思路,变通灵活,确实合乎道理。